分享

教学目标:从预设走向生成

 thchen0103 2015-12-12

过去强调教学预设对课堂的控制作用,让课堂教学变得僵化而没有生气,新课改关注课堂的生成,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交融,建设充满生命张力的灵动课堂。

一、目标预设 —— 一次有目的的旅行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明确的一项任务。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确定的, 是对教学将要达成的结果的预期判断。这种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基于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考虑下对教学结果的预期,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性。预设的教学目标一旦确立,它又将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如前所述,由于教学目标的预设是教学活动开展前的一种主观设计,尽管教师考虑了各种因素,尽量让教学目标的预期与结果达成一致,但课堂是一个开放、动态的存在,不是根据预定的模式机械执行的过程,各种非确定因素造成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偏差。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预设的教学目标会出现不同的发展情况。因此,确定预设的教学目标并非一劳永逸,由预设的教学目标走向生成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才会有生机与活力。

二、生成目标—— 未曾预约的精彩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价值理念,课堂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教师不能按既定的程式一成不变地在课堂上实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生体验和教学环境,都有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发生。同一个教师,同样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在不同的情况下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让课堂带有“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会使课堂成为一次充满想象和无限可能的旅行。教师要善于把握这种“不确定性”,既不完全脱离预设的教学目标,信马由缰,又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这就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艺术,让课堂精彩频出。

教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师生在有效互动和交流中实现增值,课堂充满发现的乐趣和创造的激情。所以叶澜教授说:“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三、整合——从预设目标走向生成目标的实践策略

1. 教学目标预设中的“留白”

教师在课前会研读课标、解读教材、研究学情、挖掘资源,拟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超越预设目标,就要树立生成意识,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中善于“留白”。

虽然生成是建立在预设的基础之上的,但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预设时不要把它认为是唯一、固定不变的,应预留弹性空间。教师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在拟定一个教学目标时应设想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会生成一些什么新的目标,教师、学生、教材在课堂的对话中会产生一些什么新的结果。教师对课堂生成目标可能性的足够预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才会提供生成的契机,做到有“备”而来,让生成真实有效。

2. 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和谐交融

预设为生成预留了空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到底能生成什么样的新目标,教师心中并不清楚。教师立足于预设的目标,在教学情境中搜集各种信息,分析教学事件的意义,利用动态的教学资源,关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应对和决策。

一堂课中会有很多的生成契机,教师需要作出抉择。可能生成什么样的目标,这些目标的价值意义何在,它与预设目标和本堂课教学的关系如何,都需要教师仔细考量。生成要有度、有节,不可放任自流、随意生成,让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和谐交融。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两者水乳交融,教师既不是对预设目标的机械执行,又顺应学生的学习实际,让课堂精彩迭出,异彩纷呈。

3. 建设安全的课堂环境

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 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说:“第56 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生长出生成点,要营造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环境氛围能够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在有效的无障碍的互动中寻找生成的契机。

总之,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力争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从而促成高效课堂,这也正是新课改所追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