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务教育不能搞“优质教育资源”_ohlive

 天侠论坛 2015-12-12
眼下,全国各地正是“幼升小”、“小升初”的热季。北京市政府出台严厉措施,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但效果如何,还要拭目以待。其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年来,教育部门接二连三颁布法规、法令,但舍近求远选择好学校的“择校”现象越来越普遍,“择校热”持续高温不退。究其根源,这完全是义务教育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恶果。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家长,谁不愿意让孩子上个好一点的学校、受到好一点的教育。所以,不惜代价舍近求远,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是家长们的无可奈何的必然选择。
我们的政府官员在谈到如何解决“择校”问题时,总是提一到个概念,那就是“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认为,“择校”现象的存在,是由于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家长们的需求。
这完全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公平享有的权力。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平的、无差别的义务教育服务,这是公民受教育权力的基本保障,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所以,从根本上讲,政府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应该是标准化、均等化的,不应该也不能有“优质”和“非优质”之分。所谓“优质教育资源”,就是一部分特殊的、好于其他“一般化”、“大众化”、“劣质化”资源的教育资源,肯定是差异化和不均等的。如果所有的教育资源都“优质”了,那就没有“优质教育资源”了。因此,只要有“优质教育资源”存在,那这样的义务教育就是不均等、不公平的,是背离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均等化教育服务的基本职责的,是有背于社会公平正义的。
由于复杂历史的原因,全国各地的义务教育都形成了所谓的“重点校”、“试范校”、“名校”,即优质教育资源。即使是同一个片区的公办中、小学校,相互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甚至天差地别。作为政府,应该尽到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所有的学校发展水平大致均等。但是,我们的政府及其官员,太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了,对好的学校不断加大投入,一味求大、求新、求全,以彰显自己的教育政绩;而对薄弱学校,不管不问,任其不死不活、勉强维持。如此,我们的义务教育发展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差的愈差,而且是畸好畸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的教育需求不断提高,大家都想让孩子接受好一点的教育。但由于义务教育的畸型发展,所谓的“优质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