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文:琐事

 解连环 2015-12-12

 

作者:阎天小 (茗紫)  来自:茗紫的博客



琐事

     我总是有许多琐事。

     怀念一个月前的今天。

     无意中得到一份工作。其实也算不上真正的工作,因为我不可能要工钱,算是帮忙。

     收到了八月的杂志,如预期一样看到了导师的文章。他身在异国他乡应该生活得很好,也很忙碌,但总会比我好。之前通信,受到他简短的表扬。我回信时请求到,如果去某某博物馆的时候,可不可以拍些照片给我。异国的夏日非常短暂,在我看来和没有差不多,但那种温和湿润的天气会持续很久很久。我在那边也许终年不需要短袖衫。

    前些天看《茉莉花开》,就是苏童《妇女生活》的电影版。因为这层关系,与电影不期而遇时才选择看。苏童笔下的许多女人都有一种神经质,甚至有些泼。娴、芝、箫就是这样,觉得娴有点儿曹七巧的影子。而在电影中她们变为了茉、莉和花,三代人之间的感情也有了变化。原著一直沉浸在一种冷漠而令人窒息的气氛中,充满了残忍和绝望。电影则改编了很多地方,变得温情而充满希望。记得原著中的箫吃了很多年的泡饭,配着半块腐乳或者一条酱黄瓜。

    六七月份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花露水的广告。在上世纪初,花露水差不多是属于奢侈品,而且是作为香水用的,和现在常用的“六神”味道应该不同。恰好《茉莉花开》中就出现了那种花露水,瓶子和现在的“六神”玻璃瓶基本一样,只是小巧了许多许多,小小的一瓶看上去很精致。瓶中的花露水也是翡翠绿色,而标签显示那是茉莉香。我想应该会很好闻。那瓶茉莉花露水一直留了四十年,茉是握着它去世的,那时瓶子里只剩下几滴。

    感觉气味图书馆的雨后花园也许和老花露水的味道相似,虽然知道它们应该差得很远。但感受到雨后花园凛冽的泥土和青草味时,就觉得那种清新气息也应是属于老花露水的。气味图书馆香氛的设计十分奇妙,尤其是“自然”和“生活”的那些香型,仅仅听着名字就很向往:泥土、雨、雪、海洋、暴风雨、咸空气、平装书、红茶,还有许多种酒的微醺气息和城市印象。其中很多种香带着强烈的腥味,还有苦涩的感觉,雨后花园就有苦味,但并不腥。印象中,雨、泥土、海洋都很腥,茉莉也是,甚至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从小就很喜欢茉莉花。单瓣茉莉的花型简单,双瓣茉莉更好看,味道似乎没有单瓣的浓烈。我主要是喜欢茉莉的香,是一种一旦接触就不愿意离开的味道。记得很小的时候会摘茉莉花拿来吃,后来没几年就不再摘花了,只捡从枝头凋落的花。似乎在许多欧洲人眼中,茉莉花就像是东方女人的化身。但茉莉本身的品格并不高,属于小家碧玉的类型,在《幽梦续影》中被称作“解事雏鬟”。七月的时候家中摆了一盆双瓣茉莉,花开了满枝,印象中是这么多年来开得最好的一盆,也许花开得多了,花香也特别浓郁,尤其是在夜晚。七月似乎就是茉莉花盛放的季节。想到那些茉莉花田,不知是怎样的景象。《香水》中就写到采摘茉莉花为香水原料,每年六月中旬会有很多意大利雇工受雇到法国南部著名的香水生产城市采茉莉花。

    七月末的一天晚上,和好朋友去听音乐会。那天赶得很巧,是钢琴演奏,虽然感觉高深但非常有魅力,音乐会之后心情格外美妙。和朋友开了许多玩笑:“以后找位欧洲的音乐家嫁了吧!”那天在音乐会中出现了很多次错觉,常常感到先生就在身侧。实际上,我的右边是好朋友,而左边是空座。

     尝到了一种便宜的巧克力酒,口感黏稠,像是在吃酒心巧克力。

     前几天工作之余出去遛旧书店。那一带非常安静,青天白日晒得很。一个人走进书店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紧张。看到了一本《艾凡赫》,好几本《十日谈》,没有我想要的书。几个月前在其中的两家书店买了很多书,多数都是喜欢的版本,是从工厂或者附属子弟小学的图书馆收购来的。又不禁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情。也许因为休息不够,在书店中看到《吉檀迦利》时脑子里反映出的却是《罗摩衍那》,还兴奋了很久。

     每年总觉得立秋太早,今年尤为早,离七夕和中元节还有一段时间。下过雨之后觉得很冷,拿出春末和初秋的衣服来穿才得到了安全感。入夜之后,铃虫音纷纷响起,从窗外飘来湿漉的微寒,一切都带着秋日的感受。这种时候尽量避免读郁达夫先生的文章,去年的秋夜觉得很适合读,结果心情也像秋雨打落的树叶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