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是用来靠近的(请鼓励孩子做勇敢的癞蛤蟆)

 那山_那水 2015-12-12




小莉的话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小孩,但很少有人记得这一点。”这是《小王子》里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我还想在后头加上,“他们更是很少记得当小孩时做的梦”。


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孩童时做的梦太不靠谱、太幼稚了,谁还记得这个呢?每天为生存和现实如何赚足真金白银才是最应该考虑的。


可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还在最纯真的年纪,正是做梦的季节,如果早早就摇醒他们,让他们落进现实的圈套,塞进无趣的灵魂,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更何况,“梦想本来就不是拿来实现的,它是用来靠近的”,在越来越靠近它时,孩子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相信会是他变成大人后回味无穷的快乐源泉。


就像今天的文章作者亮缅,她变成一个煮饭婆之后,都不忘自己曾是个有着梦想的煮饭婆!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儿子上小学。


一次竞选班干部的时候,儿子在位子上轻声说:“其实我挺想当文艺委员的呢。”


旁边的同学听了哄堂大笑:“哈哈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的还冲他学猪叫,有的向他扮鬼脸,有个同学竟然唱起了《忐忑》!


他回到家,含着眼泪告诉我这件事。


做一只敢做梦的癞蛤蟆


我轻轻一笑:“文艺委员?太小了,确实不适合你!你是要到世界的舞台上去的!”我不管他以后是能到世界的舞台上,还是只能躲在自家厕所里唱,至少我得给他希望。


儿子酷爱京剧,梦想是站到京剧的舞台上,唱遍全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了同学中的另类。


我告诉他:“既然有梦,咱就做下去,还要把它做到极致!不能因为旁人的冷嘲热讽而轻易放弃!他们笑你,是因为不懂你,等有一天你真的站到世界舞台上了,他们就懂了!”


为了他的京剧梦,我陪着他,每周六上午六点钟起床,赶火车转地铁,三小时车程,到老师家上京剧课。


上完课再转地铁赶火车,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两三点了,肚子还饿着。我们曾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得浑身湿透,我们曾三个小时车程一路站过去。但是儿子从不抱怨:“为了梦想而淋雨,是多么浪漫!”


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至少是只“敢做梦的癞蛤蟆”!


孤独和孤立是不一样的


儿子因为他的京剧梦而受到同学的排斥。好几次,他想到过放弃,回到他们的队伍里,做个和同学们一样的孩子。


有一次睡前,儿子问我:“如果因为你的梦想跟周围的人不一样,感觉自己被孤立了,你会怎么样?”


我笑笑,摸摸他的脸,轻描淡写地说:“不会的!我会在他们孤立我之前,先把他们远远的甩出几条街!记住,当你有梦想,要听从内心的声音,不想违心站队时,不是他们孤立你,而是你自己选择不跟他们在一起!”


他若有所思。


我接着说:“当没人读懂你的梦想时,孤独感是难免的,但是,孤独和孤立,是不一样的爱因斯坦,孤独吗?”


“嗯!肯定挺孤独的,他的话没几个人听得懂。”他笑笑。


“哈哈,对呢!皇帝孤独吗?”


“嗯!”


“记住,有梦想的人会感觉孤独,但永远不会感觉被孤立!”


“嗯!希望我能有足够的能量去抵抗外界的压力,坚持我的梦想。”


“一定行!老妈会帮你的。”


有多少孩子来不及做梦


周作人说,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青少年时代就应该是做梦的季节。


别林斯基说,年轻的时候应该追求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变成太现实的人,要敢于做梦。在成熟以后,美梦可能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就可以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


可是有多少孩子,还来不及做梦,就被生拉硬拽地陷入了大人编织的现实世界。还没出生,就已经被父母规划好了一切,包括上什么学校,学什么才艺,从事什么职业……就像一个完美的编程。大人们觉得,这样的规划,才是最安全的。由着孩子做梦?太危险了!


“妈妈你看!天上的星星多美啊!真想把它摘下来做成耳环呢!”


“孩子别做梦了!星星离咱们远着呢,你够不到的!它也太大了,做不了你的耳环!”


“妈妈听说美国的总统是竞选出来的,我长大了也要去参加总统竞选!”


“孩子别做梦了!你还是明天考试拿个100分更现实一点,然后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安安稳稳地过生活!”


“呜呜……妈妈你坏,一点都不好玩!”


生命,本来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孩子,本来有足够的时间和自由去逐个体验、尝试、甚至放弃。


但是一旦过早陷在大人的编程里,孩子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小,孩子的路变得越来越窄,孩子的人生越来越没有了“可能性”。


不鼓励孩子做梦,可能直接导致他在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时候,却显得六神无主:多少孩子到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还需要大人为他决定?


有些是因为孩子的无知,有些是因为孩子的屈服。有多少孩子辛苦考上了大学却在不喜欢的专业里游荡虚度青春?


有多少成年人不敢冲破现实的罗网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一辈子在平庸而苟且地过着安全的日子?


那么多人沉溺于网游,是否与他们在真实的人生里不敢做梦有一定的关系?


我是有着伟大梦想的煮饭婆


小时候,我梦想成为一代女侠,仗剑走天涯锄强扶弱!我有一堆木剑木枪木刀,天天带领一班熊孩子分成两队人马厮杀。


读中学了,梦想着凭一己之力拯救全人类!于是天天埋首苦读思考拯救之道。


大学时,我梦想着成为孔子那样的教育家,带领中国的教育走出迷局。


工作后,我梦想着成为一代名师,引领学生开启智慧收获幸福人生。


现在,命运捉弄,沦为了不熟练的煮饭婆,梦想,似乎已于我无干了。但是,我反而在梦想的逐个“破灭”中,看到了灵魂的一点又一点升华,还收获和学习了大量的知识、扩展了视野。


女侠梦和拯救全人类的梦,那是少年的一种情怀,一场梦境,虽然不可企及,但情怀里对公义和真理的追求,却深深地融化在了我的血液里,影响着我一生的做人处世。


后来的教育之梦,是我毕生追求的最大梦想。为此,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奋斗在学校教育的一线,正当一切正朝着梦想无限靠近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宣告了梦想的破灭。万般不舍地,我离开了教学的第一线。


多少次,我在心中问自己:“你甘心吗?”


经过无数次痛苦的追问和转念,我回答:“甘心破灭,重新点燃!”


对于梦想,任何困境都不是绝境。梦想,无所谓破灭,只是可能需要换条道路去向它靠近。做不了一代名师,但是可以专心研究家庭教育,上不了三尺讲台,但是我可以把我的经历和我对教育的思考,通过文字,一点一点地,传达出去。


而在这个转念和重新站起来的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看待不幸,我懂得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使命,更明白了什么是“生命”。


有时夜深人静,回望过去,我反而更加喜欢现在的自己。


所以,每当我系上围裙的时候,我经常告诉自己,再怎么样,你也是个有过伟大梦想的煮饭婆,是个依然燃烧着伟大梦想的煮饭婆,是个生命的质感和灵魂从来没有停止升华的煮饭婆。


陪着孩子靠近梦想


世界是不完美的,梦想,基本上是疯狂的。追梦之旅是有风险的,绝大部分是实现不了的。


可梦想,本来就不是拿来实现的,它只是用来靠近的。即使过着同样的生活,有梦想的人和没有梦想的人,灵魂的质感是不一样的。


所以,最浪漫的教育就是鼓励孩子做梦,做梦的价值不是圆梦,而是追梦的汗水和灵魂的升华。


陪他做梦,无须替他圆梦:“孩子,认定了远方,你只管风雨兼程。”


当我们鼓励孩子尽情做梦,当我们支持孩子排除一切干扰向梦想靠近的时候,就注定了我们要陪着孩子,一路风雨兼程,义无反顾。


而孩子的梦想,是要他自己去靠近的。我们只管陪在他身边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当拉拉队,可以当后勤补给,可以做参谋智囊,可以做疗伤的港湾,但唯独不能做斗士!


在孩子的梦想里,真正的斗士,只能是他自己!


我们只管陪着,就行!


End—


作者:亮缅,瑞安六中语文老师,学校心理教育中心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文章转自作者公众号“亮缅启智”。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