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清热解毒消炎方 [组成] [制用法]研成粉末过60目筛,混匀。成人每次5克,小孩1周岁1克,2一5周岁2克,6—9周岁3克,10—15周岁4克,每日2—3次,用冷水煮沸后服用。 [功用]清热解毒消炎。 [主治I感冒、肺炎。 10、活力清热片 [组成]水牛角浓缩粉1kg(相当于水牛角15kg) [制用法]辅料适当,制成10000片。口服,成人每日3—4次,每次4—6片,小儿酌减。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透表。 [主治]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流感、咽喉炎、上吁吸道炎,也可用于腮腺炎、登革热及急性支 气管炎。 [方解]本证为外感六淫表征。 方用水牛角清热、解毒、凉血,与荆芥配伍,凉血透表,防止邪热传营,井可先安未受邪之地;虽或邪已入营,尚可透营转气,以防病势深入。 板蓝根、野菊花清热解毒力强,且能凉血,兼备气营两清之功,特别是野菊花,原有透解之力,今得荆芥之助,其解表透泄之功更佳。 四药相伍,可使气营两清而不留邪,共达清热解毒,凉血透表之功。 [疗效]治疗111例,显效6l例,占54.96%、有效43例,占38.74%,总有效率为93.7%;无效7例,占6.3%。 11、感冒清热合剂I号 [组成] [用法]将以上药物先用温水浸泡15分钟,武火煮沸20分钟,加入薄荷微火再煎3分钟,共煎2次,每次取200m1,1日服4次、6次或8次。相应的测体温4次、6次、8次。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止渴除烦。 [主治]外感高热,头痛,微恶寒心烦,口渴,咽痛、脉浮紧、系外感风热,病程在4天以内者。 [疗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8年11月青岛会议规定的中医外感高热急症的诊疗规范诊断要点选择病例73例,患者服用本方后,退热时间最短为3小时。服1—4剂的过程中,体温呈阶梯式下降,24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考58例,占79.45%;48小时恢复正常者13例,占17.80%;无效2例,占2.47%。总有效率97.26%。随着体温恢复正常,伴随症状亦减轻消失。 12、羌话简易方 [组成]羌活30克 [功用]散寒清热。 [主治]普通型感冒发热。 [方解]羌活简易方为苏老自拟方,羌活辛温,发汗力强,苏老不但用于风寒感冒,亦用于风热感冒。此方一温一寒,配伍巧妙,临床退热甚速。现代药理亦证明,此二药有解热、抗病毒、抗细菌的作用。 [加减]若乳蛾红肿疼痛甚者,方中加入板蓝根、蒲公英。 13、清解I号方 [组成] [用法]每日1剂,二煎需在头煎服后4小时之内服完。 [功用]宣透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 [加减] 鼻塞咳嗽加大贝母、制竹茹; 体痛加丝瓜络或鹿衔草。 [组成]藿香 [制用法]于晚7时服第一煎,9时服第二煎,一般到午夜12时即可退热。若热末全退,次晨可服第二剂。鲜有需服第三剂者。 [功用]温凉并施,解毒退热。 [主治]病毒性感冒. 15、清热汤 [组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中午晚分4次服 [功用]解表清热,解毒养阴。 [主治]病毒性感冒。 16、银蚤汤 [组成] [组成]防风 [主治]风寒感冒或风温、风热初起有寒热表证者。兼治痄腮、百日咳、胃院胀痛、小儿受惊发热等。 [加减] 春加薄荷,夏加紫苏,秋加红枣,冬加红枣; 风热、风温加银花、连翘; 风湿加苍术、藿香。 流行感冒加生艾叶、 痄腮加柴胡, 百日咳加皂角。 18、膏葛退热饮 [组成] [功用]养阴退热。 [主治]感冒、流感、小儿夏季热,及其他不明原因之发热、各种急性传染病之高热者。病见发热、汗出、烦躁、口渴、舌干、苔薄黄,脉洪大或滑数。 [加减] 无汗加薄荷、荆芥; 咳嗽加杏仁、枇杷叶; 体痛加秦艽; 头痛加龙胆草; 喉痛加山豆根; 发颐加板蓝根; 牙痛加山栀根; 便闭加番泻叶; 抽搐加地龙、羚羊角; 病久伤阴加沙参、麦冬; 夜烧日不烧加青蒿、白薇。 19、暑令感冒合剂 [组成] [制用法]每剂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武火煎煮10分钟。过滤取药液备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若入暮高热不减,可酌情加服1剂,再分2次温服。 [主治]夏季感冒,高热头痛、胸闷脘痞,身体重痛或咽痛,咳嗽,或身痛无汗,舌质红苔薄腻微黄,脉象濡数。 方中香薷、厚朴取自于黄连香薷汤,合佩兰功在解暑除湿; 枇杷叶则具有保金肃肺之长; 鸭跖草倍其清热泻火之力、以保无虞。 [加减] 若患者体温高于39.6℃,必须在方中加入黄连5克; 咽红肿痛明显时,可加人板蓝根12克。 20、白羌汤 [组成] [功用]祛风散寒、清热止嗽。 [主治]风寒兼热感冒。 [组成] [按语] 风寒感冒之轻证(伤风),用荆防败毒散辛散解表; 风寒夹湿感冒,用藿香正气散辛温化湿解表; 风热感冒之轻证,用银翘散辛凉解表; 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辛凉解表,这是辨证施治之一般法则。 经实践,反复选药平衡药性,拟定出复方葛芷夷汤,辛凉解表除湿,经千例观察,药性平稳,效果良好,有效率为86.4%。为治疗不同证型之感冒闯出了一条新路。该方服后,可大汗、小汗、微汗或无汗。凡感冒,有汗者可用,无汗者亦可用,解表而不伤正。故老小、体弱皆可用之。唯肺胃阴伤之感冒无效。 ① ②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24..感冒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