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踪拍摄眼镜王蛇

 红瓦屋图书馆 2015-12-12
在海南热带雨林

追踪拍摄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正欲发起进攻
  在雨林中小心搜索
  眼镜王蛇捕捉其他蛇作为食物
  眼镜王蛇的毒牙特写
  竹叶青
  眼镜王蛇被用来泡酒出售,蛇类的生存状况值得关注
  在雨林环境下的眼镜王蛇

  图/文:番长

  统筹:梁力

  1  霸王岭:眼镜王蛇的天堂

  这是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南岔河监测站的一个平常的下午。“鼠哥”约我去旁边的木薯地挖老鼠,说第二天就要开工了(去寻找世界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所以,晚上要好好地喝上几杯。不过,我让他自己去,我只想在监测站的那张吊床上美美地躺一会。

  在这个热带雨林监测站工作的,除了“鼠哥”外,另外4人也是我的朋友。早在10年前,我们就在海南岛的这片热带丛林中并肩工作了。我和“鼠哥”倒是首次认识,他来自海南八所,那里靠近海边,曾经生活着一种被当地人叫做“坡蚂”的蜥蜴,这种爬行动物依靠在海滩沙地挖洞建造自己的巢穴生存。由于它被海南人视作一种治疗儿童厌食症的良药,所以被大量捕捉,“鼠哥”从小就是捕捉这种蜥蜴的高手,所以,捕捉洞穴生物对他来说是件轻松的事。

  这阵子,除了阿彪,其他人都进屋小憩。阿彪坐在监测站的门口,手里夹着一根香烟吸着,不时用烟头烫掉门上的蚂蚁。他是我们这个临时组建起来的队伍中胆子最小的一位。

  与阿彪相比,其他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安情绪,但依然看得出每个人多少还是有点紧张,因为眼镜王蛇是一种会主动攻击人的凶猛毒蛇。

  2013年,阿彪独自一人骑摩托车在南岔河行驶,恰好看见一条眼镜王蛇在山路中间吞食一条黑眉锦蛇。在慌乱中,阿彪猛地制动了摩托车,不想在湿滑的路上摔倒。那条王蛇迅速吐出吞掉一半的锦蛇,朝着阿彪追来。阿彪顾不上疼痛,迅速沿着公路逃跑。眼镜王蛇的这种行为被当地称作“赶人”。我就曾在南岔河地区看见过一条亚成年的眼镜王蛇驱赶松鼠的场景。

  霸王岭地处海拔800-1000米落差的山地丛林,蛇类品种丰富,尤其是霸王岭南岔河区域,是眼镜王蛇主要的活动区域。

  我对霸王岭爬行动物的了解从8年前就开始了,跑遍了整个霸王岭,几乎见过分布在这里所有的蛇类。2010年,还在海拔900米的地区发现过数量稀少的福建丽纹蛇。

  2  被竹叶青咬后的感觉

  “鼠哥”的表现果然名不虚传,仅用两个小时,就在木薯地抓了16只田鼠,而且还有额外的收获,采集到了一条碧绿色的华蝮(竹叶青),拿回来让我拍照。这种毒蛇经常出现在香蕉林和木薯地,因为那里生活着它们最喜爱的食物——针毛鼠。

  我对华蝮印象深刻。2004年,我曾经被这种毒蛇咬伤过,那是一种好似被针扎的感觉,开始并不是很疼,但随着血液循环,毒素在随后的一分钟内开始起效,肌肉开始肿胀,皮下有种被注射了温水的感觉。幸运的是,我只服用了一些中草药,并吊了4瓶葡萄糖就康复了。

  抓到华蝮,是发现眼镜王蛇的一个好兆头,因为眼镜王蛇主要食物就是同类。

  阿彪接过“鼠哥”的田鼠,开始准备晚饭。他娴熟地剥掉了田鼠的毛皮,把肉切成小块放进油锅里炸。老鼠肉加上木薯以及丛林里的野菜,这是一顿纯粹的天然美味。

  阿光是一个掏野生蜂蜜的高手,站点里有两坛子他泡制的野生蜂蜜酒,今晚我们决定一醉方休。

  距离监测站3公里的地方曾经是一个水电站,但被2014年的一场强台风所带来的洪水冲毁,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滚落下来的巨石。

  阿光干完一杯蜂蜜酒后说:“上星期我在水电站那里见过眼镜王蛇!现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死水潭,经常有水蛇在那活动,王蛇就到那里找水蛇。”

  阿彪并不喝酒,只是一个劲吃着木薯。“鼠哥”吐出了一块田鼠骨头,招来了在一旁馋涎欲滴的“黄”(阿光饲养的狗),然后对我说:“到那里你要小心喽,下到那个水潭,要是有王蛇赶你,看你往哪里跑!上次我在木薯地,就看到一条有手臂粗细的眼镜王蛇在大石头上晒太阳,它看到我,我也看到它,最后它逃跑了!”

  我们几个人兴高采烈地借着酒劲交谈,原先略带紧张的气氛好像被冲得无影无踪,只有阿彪仍为明天的行动感到担忧,无话可说。

  3  眼镜王蛇的生存状况,

  是雨林健康程度的风向标

  眼镜王蛇属于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毒蛇,性情凶猛,反应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据记载,人类曾发现过超过5米的个体。眼镜王蛇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和中国的南部的热带雨林中,它是热带雨林食物链的顶级特种,几乎没有天敌。人类通过观测眼镜王蛇的生存状况,就能估测到雨林的健康程度,因为森林遭到破坏,眼镜王蛇就会失去家园。

  眼镜王蛇与蝮蛇等毒蛇不同,它的毒液是两种毒素的混合物,其中占据主要成分的是神经毒素,能有效地麻痹人体的呼吸系统,或者让人的脏器出现衰竭。另一种毒素是血液循环毒素,能破坏人体的血管、肌肉和淋巴系统。

  1994年,霸王岭王下乡一名喜欢捕捉蛇类贩卖的黎族妇女,被一条只有小拇指粗细、身上有V字形条纹的小蛇咬了一口,10分钟后她便昏迷,一小时后停止了呼吸。这条小蛇就是眼镜王蛇的幼崽。所以,在眼镜王蛇的分布区,有很多人像阿彪那样,对眼镜王蛇心存恐惧。

  当眼镜王蛇与人狭路相逢时,成年的蛇能将身体的前三分之一竖立起来,如果你面对的是一条4米左右的王蛇,它竖立起来的高度,能达到你的胸部,很是恐怖。

  眼镜王蛇是很聪明的家伙。面对敌人,它首先会竖起身体作恐吓,连大象见状也会调头离去。如果敌人没有被吓退,它一旦发起攻击,会死死咬住猎物不放。对于体形较小的无毒蛇,眼镜王蛇通常只是咬住对方与其缠斗,最后将猎物吞食,并不释放宝贵的毒液。对于体形较大的锦蛇等,它才会依靠毒液的威力来解决问题。

  每年的夏天,是霸王岭毒蛇最活跃的时候,阿彪就反复抱怨在南岔河监测站附近经常能碰到眼镜王蛇。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里的蛇多了,眼镜王蛇肯定过来吃。”原来,一些喜欢放生的人经常到这一带放生蛇类,所以引得眼镜王蛇经常出没。

  阿彪话音刚落,只听见“黄”冲着厕所后面的垃圾堆疯狂地叫了几声。这条小狗是找蛇的好手,它发现蛇后总能在第一时间给阿光报信。

  我们走过去,真的在厕所后面垃圾堆上方,发现一条盘成一圈的成年矛头蝮蛇。这是我10年来见过的体型最大的矛头蝮蛇个体,它趁着夜色静静潜伏在那里等待老鼠。这是一种脾气暴躁的毒蛇,毒性要略微强过华蝮。不过,它是眼镜王蛇最喜爱的食物。对于要寻找王蛇的我们,看到这种毒蛇仿佛是一个很好的征兆。

  这时,天开始下起了雨。远处不时传来几声怪异的蛙鸣,那是海南湍蛙发出来的叫声。此时正是蛇类活动的高峰,它们会四处寻找蛙类填饱肚子。但眼镜王蛇不会在这时候现身,因为它是昼行性蛇类。

  在雨林,没有人能够预测第二天的天气。如果第二天能够出太阳,我们决定去南岔河周边的巨石碰碰运气,因为王蛇喜欢在这种地方晒太阳。我们几个人都认为那一带生活着眼镜王蛇。

  4  被鱼游蛇意外地咬了一口

  在过去的3年,我一共遇见过5次眼镜王蛇,有两次正面遭遇的经历。王蛇一旦发起进攻,喜欢直扑过来,成年王蛇的毒牙大约在6-8毫米之间,属于前勾牙类的毒蛇。当碰到这种危急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一根长木棍挑开它。

  在中国南方,很多地方的原始森林在“大跃进”时都经历过“剃头行动”,现在的自然保护区,不少是“大跃进”时没有剃干净的地方,通常面积都不够大,不太适合眼镜王蛇的生存。眼镜王蛇的生存一要依托健全的天然雨林,二要有足够数量的蛇类供它捕食,而霸王岭南岔河恰好满足了这样相对苛刻的条件。

  凌晨,雨林的温度大约在18摄氏度上下,而到了中午,温度会升高至28摄氏度度左右。温度升高后,大部分蛇类喜欢躲藏在湿润凉爽的河床附近。中午是眼镜王蛇主要觅食时段,它们通常用舌头在空气中抖动,收集空气中的信息因子,然后以搜剿打洞的方式进行觅食,河床旁的石缝或天然洞穴是眼镜王蛇最喜欢去的地方。

  霸王岭的山间河床生活着不少蛇类,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种水蛇:鱼游蛇和铅色水蛇。中午,是水蛇最活跃的时候,在水流并不湍急的石壁上,栖息着水蛇最喜欢的湍蛙。因此,我将希望寄托在那个破旧电站形成的死水潭附近。

  7月的太阳依然很毒,电站周边的公路依然没有修好,我们只能推着摩托车前行。为了安全起见,我给每个人都制作了一根简易的木棍,这样可以在关键时刻简单自救一下。

  阿光走在最前面,看到一条碧绿的尖喙蛇爬过泥泞的山路。阿彪跟随在我后面,时刻担心并留意着山路旁边的草丛。

  来到电站附近,我建议阿光先在距离水潭大约30米的一个制高点上用望远镜观察一下情况。他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回来说那里一片安静。于是,我们蹑手蹑脚地来到这个被台风摧毁的电站。水潭中,生活着不少水生昆虫,有仰泳蝽和水黾等;旁边的树枝上,则挂着几个斑腿树蛙刚刚产下的泡沫状蛙卵。

  虽然并没有任何蛇的踪迹,但我感觉肯定有蛇类的存在,它们只是躲藏了起来。因为蛇类对震动极其敏感,我们的到来或许已惊扰了它们。

  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我看到一只雄性的变色树蜥突然出现在水潭旁边的树枝上,蜥蜴的出现是一个不错的信号,因为这暗示了在周围躲藏的爬行动物已经逐渐适应了我们的存在。

  水潭远处,一条乌梢蛇迅速游过了湍急的溪流。不一会,寂静的水面上出现了一个气泡,一条成年的鱼游蛇将鼻子探出水面进行换气,然后伸出分叉的舌头,搜索着周围空气中的信息因子,幸好我们大家都没有吸烟。过了几分钟后,它便从水草中钻了出来,身体中间很鼓,我确定它可能刚刚进食过鱼类或者青蛙,而且肯定它是这里的常客。

  我们在捕捉这条水蛇的时候出现了意外,我的手臂被这条蛇咬到了,伤口很深,阿光连忙用烟灰帮我处理伤口。

  5  与眼镜王蛇狭路相逢

  寻找眼镜王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但要找对地方,还需要有极佳的运气。之后的一个星期,我们都在水潭边静静地守候,但只观察到4种无毒蛇,仍然没有见到眼镜王蛇的踪影。

  这天,距离太阳落山大约还有三个小时,我们离开了水潭,沿着雨林的溪流边搜索。阿光在前面一边砍断藤条,一边不时赶走爬到他脖子上的蟋蟀。我也同样注意着身边的一举一动,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可能被树蝰蛇咬到头部。雨林里的一切都是活的,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东西出现在你面前。

  突然,走在前边的阿光轻声说:“蛇!那里有条蛇!看,是眼镜王蛇!”我忙说:“别出声音!它可能已经发现我们了!”

  说着,阿光已躲在一棵树后面。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条成年的眼镜王蛇果然静静地盘在灌木林中裸露的石头上。显然,它已经发现了我们,头部微微抬起,并用舌头探索着空气中的信息因子,我们与王蛇狭路相逢了。

  只听得“呼”的一声,它迅速竖立起来自己的颈部,与我们展开了对峙。

  我说:“我等的就是这一刻!”阿光说:“千万小心,你有把握吗?”“有一点。阿光你到我后面去!”

  我决定将这条大约三米长的眼镜王蛇采集起来进行拍摄。那条蛇迅速朝着我们爬了过来,并张开嘴巴对我们进行恐吓。我用蛇杈顶住它,不让它继续前进,它便转头咬住了蛇杈。这是条雌性眼镜王蛇,很是凶猛,我们可能进入了它的巢区。

  通常在每年7月,雌性王蛇在与雄性王蛇交配后,就会寻找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产卵。当卵产下后,母蛇会一直坚守在卵的周围,直到小蛇破壳。在此期间,母蛇会异常凶狠,攻击性也很强。

  捕捉这条蛇确实需要技巧再加上百分之百的细心。我用蛇杈按住了它的颈部,小心地将它采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采集成年眼镜王蛇,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与一般的眼镜蛇不同,我们能够明显看到它头顶的两块枕状鳞片,还有背部明显的V字形条纹,这是眼镜王蛇最显著特征。

  这条蛇虽然很凶,但感觉并没有多大的力气。从体态看,这是条母蛇,应该有5-6岁了,或许刚刚产下自己的卵,正在巢穴旁边保卫着后代。眼镜王蛇一次可以产下40-50个卵,这会消耗它大部分的体能。小蛇的孵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概要60-80天。这时候母蛇不外出捕猎,也不进食任何东西。

  小蛇出世之后,母蛇会迅速转变角色,会出现吞食自己幼崽的行为。刚刚出世的幼蛇在适应环境后,也会互相吞食。因此,最后能够顺利逃走的幼蛇都是少数的强者,能够继续长到成年的个体就更少了。

  在母蛇护卵时期,交配完的雄性眼镜王蛇会增大它们的活动范围,一旦遇见护卵的母蛇,便会与母蛇展开一场厮杀,最终将母蛇咬死。这种行为在2002年被印度科学家发现,至今依然没能合理地解释它们之间的这种怪诞行为。

  其实,自然界的安排有时候看似不可理解,但背后都包含着维系整个食物链平衡的逻辑。

  事隔3天,我和“鼠哥”在水潭的滩涂边看到一条两米长的雄性眼镜王蛇在吞食一条水蛇,而那条水蛇正是早前攻击过我的鱼游蛇。

  6  眼镜王蛇的生存危机

  眼镜王蛇已被列入国家2级保护动物名单,不少国际环境组织甚至将它列入了濒危名录,很多科学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担忧。担忧来自它们的栖息地不断退化和人类对其滥捕滥杀,中国的餐饮和药材市场对眼镜王蛇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只有在自然保护区,眼镜王蛇才能得到较好的保护。

  眼镜王蛇受到的另一个更大的威胁,就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因为湿度和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蛇卵的正常发育。这一点在实验室已得到证实,人工繁殖的蛇类在没有很好控制昼夜温差的情况下,会出现很多个体变异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