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明程度,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形象、品牌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身处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发展环境也逐渐产生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11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发出了利用三年时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动员令。随着各项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正成为全市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创城能为我们普通市民带来什么? 生活环境更美好 未来三年,我市将着力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城市建成区绿化率不低于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5%,城市建成区黑水体得到彻底消除,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有效开展环境管理,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保护耕地、林地资源、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规划指标,新增建设用地不超过计划指标。 生活方式更舒适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要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均GDP水平,降低单位GDP能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确保使用良好;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完善路灯、排水、隔离带等街道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确保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面貌干净整洁,社区生活环境优美有序。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确保每千名常住人口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确保每千名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不低于0.83人。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确保社会保险参保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年度控制目标。 社会环境更安全稳定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要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饮用水安全定期检测、监测制度,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安全生产;要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社会面、重点单位及社区物防、技防、人防、消防水平符合安全要求。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预防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法治环境更公平正义 通过开展全民普法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人民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普及率不低于80%;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维护劳动者权益和消费者权益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权益保护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加强城市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群组织建设,实现社区民主建设与管理。 政务环境更廉洁高效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规范政务行为,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府综合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管理,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健全权利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为民创建、创建惠民。我市正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主线,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生态文明理念和以人为本思想,持续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2017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 记者 祝见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