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文人|王勃:四杰之首,大唐奇才

 xyh清韵 2015-12-13

千古文人|王勃:四杰之首,大唐奇才

世人记住王勃,首先是因为他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因为里面有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能将送别写得如此胸襟开阔的,也只有王勃。

大唐历史刚拉开帷幕不久,唐诗风采刚开始展现,王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冉冉升起。让世人记住王勃的,绝不仅那一首名作。他还有《滕王阁序》,同样名垂文史。

千古文人|王勃:四杰之首,大唐奇才

大约在王勃二十六岁那年,他去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都督阎伯屿在新修的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少年成名,阎公自然是听过他的才名的,于是邀请他一同参加盛会。本来阎公举办宴会,是为了向大家展示女婿的才学的,所以他女婿早就提前准备好了一篇《滕王阁序》。

宴会上阎公假意让大家为盛会作序,其他人早知他的意图,当然假意地推辞掉。但是!没有眼色的王勃竟然装作听不懂的样子,毫不推辞,接过纸笔,挥笔而书。

起初阎公有些恼怒,心想这个年轻人也太自以为是,便拂袖离席,不忍直视满腔热情的王勃。但王勃每写完一句,都有人拿到席后给他看。当听到王勃的起句时,他非常不以为然,再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他开始沉默了,直到听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惊叹说:“王勃真是个天才,这是不朽的文章啊!”不但阎公改观,满座皆惊。而阎公的那个女婿的序文,连拿出来示人的机会都没有了。

千古文人|王勃:四杰之首,大唐奇才

这就是才子王勃。其实王勃幼年的时候就很聪慧,六岁能作诗,九岁时写了十卷指出颜师古在注《汉书》时犯的错误,十岁时熟读六经,十二三四岁时,他又跟着闻名当世的医家曹夫子曹元在长安学医,学过《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知晓“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

王勃曾为皇帝写过一篇颂,真是文思泉涌。据说唐高宗看过后,称赞不绝,又听说王勃还未及弱冠,更是惊叹不已,连称他是“大唐奇才”。王勃的才名因此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且是四杰之首。

千古文人|王勃:四杰之首,大唐奇才

很多少年成名的人都免不了有个通病:恃才傲物,不懂事情险恶,宦途艰难。王勃也略有此病。大约十七岁的时候,王勃科举考试及第,做了个朝散郎的官,当然也是朝廷最年轻的命官。

某次,两个王爷斗鸡,王勃玩性大起,就替其中一个与他交好的沛王写了一篇讨伐对手英王的檄文,叫做《檄英王鸡文》,明明只是游戏之作,结果给皇帝看到了这篇文章后,龙颜不悦,直批王勃是“歪才”。因为在皇帝陛下的严重,两个王爷斗鸡已经不成体统了,作为朝廷命官,身为博士的王勃,不但不劝解,反而还用那么严肃的文体(檄文)去助兴,简直可恶!

不但如此,唐高宗还认为王勃是有意挑拨两个王爷之间的关系,于是就下令将王勃驱逐出长安。本来春风得意的王勃,在仕途之路上还没来得及马蹄疾,就迎来了这么当头一棒。

这还不算完。等到王勃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了自己藏匿的犯罪的官奴而获罪时,他的政治生涯算是彻底完结。当一个人从人生的顶峰一直降落,一直降落,落到不能再低的时候,可想而知他受到的打击有多大。

千古文人|王勃:四杰之首,大唐奇才

据说王勃杀死罪奴是受人诬陷,毕竟嫉贤妒能的大有人在,而王勃又太过于恃才傲物,得罪人也是正常。虽然发生这件事后他遇赦被免去死罪,但活着已经变得很艰难。他的父亲因他而受到牵连,他对仕途也心如死灰。

二十七岁那年,他再去探望父亲,回家途中坐船,当时正值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最后惊悸而死。真是天妒英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