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如何快捷有效的运用操作中医方剂

 龙凤冈 2015-12-13
薛立斋的论述,将千变万化的病症分为外感和内伤。

外感就是伤风感冒,内伤就是器质衰变性的疑难杂症。

内伤又根据脉搏、舌头、症状的不同,分为虚寒、实热和虚热。

这样,他就把纷繁复杂的病症归结为四种:

外感、虚寒、实热和虚热。

外感的治疗就是发汗解表加清热解毒。

寒热一般好分辨,寒者温之,热者寒之。

关键问题就集中在实热和虚热的区分和治疗上,

这也是中医从业者来回掐架的根源。

实热脉搏跳动数而有力、舌头红、喜饮冰凉的水,手脚发热;

虚热脉搏跳动浮大但重按全无或无力,舌头光绛无苔、手脚不发热。

实热当清热解毒、泻下,选用生石膏、知母、生大黄、黄连、黄芩等

虚热则当补、清并用,选用逍遥散加丹皮、栀子;四物汤加丹皮、栀子等等。

如果把虚热当实热治疗,就会雪上加霜,祸害无穷。。。



薛立斋这样分型,运用到临床就会简捷明了,便于操作!

比背汤头、套方子更确切有效。

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

一串上有四把钥匙,与一串上几十把钥匙,

操作起来,你说谁更快捷有效?

反正,将来我儿子学习中医,

我只会让他在遣方用药前分清外感、虚寒、实热和虚热就可以了。

不会让他走背汤头、套方子,掂槁撵船,被动应对的弯路!



回复摘录

能够学习领会【老子】、【孙子】、【史记】等古代哲学思想,代表了你的高度;
能够学习领会【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等医学经典,
代表了你的广度;
而能够学习领会薛立斋、高鼓峰、郑钦安、张山雷、胡希恕等的著述,则代表你的深度。
拥有一个好的理论指导,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否则,就不能化偶然为必然,不能形成有效的疗效!
而薛立斋的著述和理论,简捷、有效,便于临床操作,值的大家仔细品味和领会!

辨证论治有感:


薛立斋把病症分为外感、虚寒、实热和虚热,

再加上脏腑论治,就形成两点一线,便于确定治疗和用药的方向。

假如确定患者属于虚寒,再进一步确定是脾胃不足,那么就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治疗;

假如确定患者属于阴虚发热,再进一步确定是肝肾不足,那么就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治疗。

如此就能方向明确、遣方用药针对性强,既便于操作,又有利于提高疗效!

而用“背汤头、套方子”的辩证方法,用“某方子治疗某病,某病用某方”的思维模式,

就会出现模棱两可、虚实寒热不明确、脏腑问题不具体的弊端。

月经不调(或提前、或推后),逍遥散、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

乌鸡白凤丸、益母草膏、阿胶等等十几个方证,都可供选择!

但如果虚实寒热不明、具体哪个脏腑的问题不确定,一个一个的比对,就会令人丧失方

向,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这也是很多学习中医的人困惑的现象,

为什么,学习的方子越多,临床操作起来越无所适从?

高鼓峰的【四明心法】用25方应对纷繁复杂的万千病症,

就是八纲辨证与脏腑论治相结合的产物,

这种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是何其高明啊!

想想古往今来搞中医的灿若繁星、踢腿碰蛋,

如果一肚子青菜屎,没有真知灼见,怎么可能留下姓名和著作?

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八纲辨证与脏腑论治相结合,便于操作,确切可靠有疗效!

而“背汤头、套方子”的辩证方法既不确切,也不好操作,应该迷途知返、更弦改辙!

医友: 看了薛立斋的论述,他将千变万化的病症分为外感和内伤。在遣方用药前分清外感、虚寒、实热和虚热就可以施治用药。薛老师的确对中医的把握有了另一个方向更深入的见解,我想临床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学习应用。

       个人觉得如果没有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只是简单套用的话,不会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且中医在看病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很重要,患者也通过医师的四诊中体会到医生的水平。把脉,舌苔对普通中医从业者来时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有点类同薛振声老先生的十年一剑全息汤
在3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薛振声从自己亲手诊治的上万例疑难病症中感悟到:可以把疑难病症的成千上万种病因化繁为简,分为五大类:风寒类、痰凝停滞类、湿困类、水停类、血热血瘀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疑难病症的病因并不是单纯的某种,而往往是这五大类病因相互交织、影响和并存。
那么,能否找到这五大类病因的整体治疗方法呢?薛振声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发现:治疗风寒类证,可以使用桂枝汤;治疗痰凝停滞类证,可以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湿困类证,可以使用平胃散;治疗水停类证,可以使用五苓散;治疗血热、血瘀类证,可以使用生地、丹皮。——再加上整体治疗、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只选用最关键的柴胡、甘草两味药),那么,这些方剂或中药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能够整体辨证施治的“全息汤”基础方:  
柴胡12g 桂枝10g 白芍10g 瓜蒌10g 薤白10g 枳实10g 苍术10g 陈皮10g 厚朴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猪苓10g 泽泻12g 生地10g 丹皮10g 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10g

上述组合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临床上却花费了薛振声20多年。中医历史上,也有医家在研究用综合方剂来进行整体辨证治疗。但是,一付综合方剂绝非把数类单项治疗方剂“叠加、组合”起来那么简单。因为各个方剂之间互相影响,非常容易顾此失彼、干扰药效。这需要思想上的大胆设想、临床上的小心验证。——经过对自己上万例临床病例的前后对比,薛振声发现:采用“整体辩证+传统辩证”治疗疑难病症,确实比“传统辨证” 疗效更好,而且失误更少、容易掌握。
个人体会:只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才能很好的应用前辈的理念!共勉!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