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好多家出版社又相继推出了“贺岁重礼”——去年还叫“日历”(《故宫日历》《红楼梦日历》),今天,已经升级改名为“手帐”了。 手帐,其实是日文里的汉字,发音为“TECHO”,直接翻译就是“记事本子”,但又和平时的本子有些不同,这些不同更多是从使用者的目的和习惯出发,进而对本子又提出了要求。国内的“手帐女王”江南山阴对这俩字做过自己的阐释,很有意思,不妨引用在此:“一个“手”字,说明了是纸本,需要每个人亲自动手,手写、手绘,最真实地记录自己下的心情、思考和状态;一个“帐”字,从“巾”,“长”声,本意是军人驻扎的营帐,所以有运筹帷幄的意思在里面,也就是通过一本手帐,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等各个方面。” 单单是对“手写”的在意,就足够吸引原本做书的人去做这款产品了——写字,就得用纸啊,咱们做书,不久每天和纸打交道。要说里面需要印点东西,对咱们做出版的人来说不久更容易了,满页是字的书都能做,就这么点时间刻度还不容易搞定? 很奇怪,满页是字的书做得很好,一页没几个字的本子做出来却更接近一本“毛书”,如果作为完整的产品去要求,会发现满是心思,却没有足够的产品逻辑。——这并非是对各位同仁的吐槽,因为我自己之前也一样折腾过,几乎把国内像样的工厂都做了考察,就连去曼谷这样的地方,都会找售卖高端文具的生活风格店去找有意思的本本买回来。后来?后来我放弃了。因为明白了看似简单的“做本”,其实不是做本字少一点的书那么简单,甚至找再好的平面设计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说到底,这是产品设计。而做书十年,沿袭的思路和积累的资源,并不足以驾轻就熟地来做出成熟的手帐产品。 但不是没有足够励志的案例。2007年的时候,很偶然地和日本一家出版社合作出版手作创意的书,开头全是以巴黎手作人为主题的书(《巴黎手作创意人》《巴黎家的私设计》《巴黎色彩魔法空间》等),后来才知道这家出版社其实是隶属于一家设计生产潮流文具及生活风格产品的公司Mark’s。而公司的执舵者高城和彦先生,最初也是在出版社担任杂志编辑,后来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从为企业代编辑刊物开始,到接产品设计的案子,最后终于成立了公司专注于潮流设计文具及生活风格产品的开发。出版在他的思考路径和具体经营中始终存在,但版图的划分和重心的位置却和我们惯常定义的“图书及其周边产品”有很大不同。某种程度上,图书和产品是互相依托又互相扶持的两个部分,彼此间相互融合,共同对目标受众形成一个更有影响力的“场”。比如现在已经很热的Masking Tape(和纸胶带),最初在日本基本只有老牌的MT工厂在生产,凭借材料和工艺方面的优势,当时的纸胶带纹样比较单一,主要是传统日本纹样。2011年,Mark’s企划了讲述纸胶带如何使用的书,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更具潮流感设计感的纸胶带。这本书前后售出了十万余册,而纸胶带产品也一炮而红。 说回咱们做书的编辑最有感的“手帐”。Mark’s在这方面的表现似乎也和高城先生的编辑出身不无关联:从2010年开始,Mark’s推出了EdiT手帐,定位是一款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有创造性的手帐,最开始是每日一页的版本。这也是整个系列中最为主力的版本,有B7、B6和A5三个开本,其中B6和A5的版本上有24小时的时间轴。 整个页面设计上充分考量个各种功能性的细节:10个国家的法定假日、划线时的参考点、天气和温度的标示、待办事项、小月历、每日索引、当日出生或过世的名人——最喜欢的是那个moon calendar,用四个符号表示“新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提醒使用者即便在繁忙的日子里也要对大自然的节奏保持觉知。 更体现出编辑功力的是对如何使用的解释和示范。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EdiT不仅是管理日程的良伴,更能记录灵感、事件、旅行计划和美好记忆,甚至是看过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后的感想。——这可能是EdiT最妙的一点,通过这些编辑和呈现,让这款手帐不止是手帐,而成为使用者编辑人生的美好道具。 每年的东京国际书展举行时,隔壁相邻的会场就是东京文具展(http://www./en/Award/About/),如果有哪位编辑去看书展,一定不要忘了顺便看下。而东京文具大赏的评定和颁发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环节。看到各位参加者衣装整齐、态度认真,再加上大赏揭晓前的紧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岛国能把看似不起眼的文具做的这么精致入微了。 EdiT手帐先后两次获得日本文具大赏:2012年,EdiT每日一页版获得日本文具大赏最高奖;2015年,EdiT Ideation Notebook获得日本文具大赏。另外,EdiT B7版也还曾经获得Good Design Award。 除了常规的经典版本之外,EdiT 还有一个面向就是和著名艺术家的合作,例如2016年就是和超高人气的“圆点婆婆”草间弥生合作,推出了几款让人一看就想剁手的超美手帐。 老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今日,我们更需要是看下他山上的“玉”如何凿出,再看来我们所拥有的矿山,挖掘属于我们自己的“玉”。——既然手帐是一种生活工作乃至人生的编辑,每个Editor一定都有自己的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