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3月底,全国九大音乐院校民乐系(国乐系、中乐系)的艺术招生考试先后落下了帷幕,共吸引全国上千名考生的关注报考。作为关乎考生未来命运的大事儿,艺考牵一发动全身,触动着每一位考生、家长及院校教师的神经。艺考不仅是对考生自身多年勤学苦练的一次检验,同时考生的表现也让我们对未来民族音乐教育、演奏的发展前景可以提前把脉,尽早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本期杂志采访了九所音乐学院的民乐系系主任、副系主任,结合他们自身多年招生经验畅谈对本年度各自民乐系的艺考概况,点评考生的表现及其中暴露出的不足,并对此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采访情况来看,九所音乐学院民乐系考生报考数量较之以往稍有下滑趋势,生源质量较之以往持平并有一定的提升。在民乐系所开设的诸多专业中,二胡、古筝、琵琶、扬琴依然是热门专业,成为学员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而管子、高胡、箜篌、柳琴的报考则是相对“冷门”,整体呈现大专业越来越大,小专业越来越小的两极分化态势。
生源数量稍显下滑 不可为考学而学“乐”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为响应国家号召,各个高校实现扩招,多年的扩招带来了音乐人才逐渐趋于饱和,学生毕业问题成为摆在学生、家长、学院面前的一大难题。“今年生源确实不如前些年那么充足。民乐系报名指标之前有300名,今年只有150多名,二胡专业报名的只有五六十人,只有30人左右进入复试。音乐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或许是生源减少的一大直接原因。”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系主任张尊连面对今年的生源问题如是说到。不单是中国音乐学院,受访的其它几所音乐学院民乐系均表示报考人数较之以往有了下降。
而在这些报考音乐院校民乐系的考生中,六所地方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普通反映的一个现象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功利性较强,考生是在文化课不行的前提下提前一两年突击学习一门乐器,报考音乐学院。对此,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刘刚不以为然,并发出了“音乐学院难道是傻子学院”的反问,在他看来,专业优秀的都是学习好的,如果考生连基础的文化课学习都做不好,还谈何专业水平的提升并成为艺术家。对此持相同意见的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系主任谭军则建议考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因为对于民族器乐这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艺术而言,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弄明白,需要长达多年的勤学苦练。他建议广大考生应当培养自身兴趣为主,不可为了考学而学乐。 对此现象,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于红梅的观点是:对于音乐的热爱是作为一个音乐家应该具备的一种珍贵、良好的素质,我们希望看到考生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热情,我希望考生能树立一个良好的人格,品格,加强开阔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前期应该具备从小学、中学的科学规范和良好的基础技术储备,不可为了应试而学乐。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于红梅
在持续数日的艺考过程中,受访的九所民乐系表示感受最深的就是考生整体演奏技术较之往年有了提升,尤其是各个音乐学院直属附中的学苗在基本功方面相对普通高中的考生扎实很多,演奏方法规范,音准较强。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谭炎健认为附中之外的考生大多都是在高中最后的冲刺阶段突击学习,未能接受六年正规系统的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音乐理解能力、基本功还有所欠缺。 近些年来,随着一批专业作曲家加入民乐界,使得民乐作品从题材、体裁到表现力比之原来有了很大提升。国内的很多比赛和演出经常会把一些纯技术性的作品放到一定的场合和高度,进而对一些学生乃至辅导教师产生了一些误导,即不演奏这些作品就显示不出水平!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于红梅对此说到:我们更多注重的是选才,选择素质好、有才华、有潜力的可塑之才,而不是单单看考生当场演奏技术和演奏作品的难易,这是考生需要明确的。我们希望从考生的演奏中感受到综合文化素质,人性,对音乐的热爱与渴望,以及对艺术真善美的追求。 “考生的演奏速度要有个范围,有些学生拉的很快,自我感觉良好,过分偏重炫技性。其实演奏速度快的不一定是好的。而且很多考生在曲目选择上也过于偏大偏难,都是选当今社会上技术最高端的曲目,对于传统曲目不够重视,音乐情感内涵的表达也不注重。”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梁云江的一席话道出了各大民乐系考生演奏和选曲中暴露出的问题。对此,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系主任张文禄说到:虽然近些年考生的技术逐年都有提高,但毕竟年纪还小,阅历浅,对传统曲目的把握和对作品内涵把握还有待提升。
高超的演绎离不开夯实的基础,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系主任呼延梅文对此呼吁说:“部分考生在现场选曲求大求难,缺乏系统科学训练,基本功欠缺,其实只有有了扎实的基础,后面的学习才有可能有所建树。” 从采访情况来看,各大音乐院校民乐系招生中绝大多数都会把传统民间以及现代技术性作品进行均衡考虑。比如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二胡招生中不仅需要考生演奏刘天华阿炳的作品,同时还得有《秦腔》《兰花花》等一些民间地方音调的作品,同时也有一些有现代作曲技巧的狂想曲、协奏曲等。 时代在发展,审美眼光亦在变化。从评委教师的角度而言,希望可以招到一些既能通今又可知古的全面人才,不过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王满的感触则让我们看到其中症结所在:目前学生普遍对移植作品还有高难技术作品比较偏爱,这些富含时代气息的作品更能接近他们的思想情感。而对于传统作品,他们还吃不透,在乐曲味道、韵味和技术把握上均有欠缺,这种现象即使到了他们的本科学习阶段依然存在。针对这种病症,中国院国乐系系主任张尊连建议考生应该找专业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到慢的作品有内功,快的作品双手配合流利,而不应该把技术当成展示水准的唯一标准,考生从小应该接触一些传统民间风格作品,随着时间深入,逐渐潜移默化的对作品消化吸收并达到一定高度,而不是上了大学才去补学民间传统作品,毕竟后天的补习会相对比较吃力。 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王满 夯实基本功是关键 视奏水平亟待提升 艺考环节除了专业演奏之外,均有“小三门”(即乐理、视唱、练耳)考试,此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还增设视奏环节。在“小三门”考试中,视唱、练耳被众多民乐系系主任放在尤为重要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的视唱练耳采取的是一票否决的形式,即主科考完后,只要复试过程中视唱练耳不够六十分,就不予再考虑,在系主任张尊连看来,视唱练耳直接反映出考生的音乐基础。对此持同样观点的星海民乐系系主任谭炎健认为视唱练耳作为学生天生的素质尤为重要,如果音准不足有缺陷,将来学习拉弦和吹管乐均会受到影响。 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谭炎健 在几所学院艺考中开设有视奏环节的民乐系中,各系均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连续多年在艺考中开设视奏环节的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今年考生视奏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也十分严重。对于在地方院校艺考中坚持连续多年开设视奏环节,系主任刘刚说到:辽宁歌舞团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看线谱演奏,当时社会上一些毕业生进入这些团体后受到嘲笑,因为在团员看来,这些学生各个都是独奏很好,视奏却不行,都得要一两年才能在团体中适应。鉴于这种情况,沈音民乐系不仅在日常课程中加大合奏课以及视奏的培养,同时也在艺考上开设视奏环节,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能在日常学习中加大视奏的训练,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乃至就业提供便捷。 在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王满看来,视奏和“小三门”是直接挂钩的,视奏水平反映考生的基本功,学生前期如果识谱能力差,对音准、节奏把握不准确,那么视奏就会受到影响,并对今后学习的进度、高度产生重大影响,考生应在平时着重加强对此方面的训练。 通过小三门和视奏的综合考试,大家普遍反映考生的通病是对五线谱的掌握程度,例如在二胡、琵琶考试现场,会有考生出现看C调而奏D调的音,还有许多学生对音乐调性如首调、固定调概念不清。沈音民乐系主任刘刚建议教师和考生对此着重加强训练,如今大学的重奏、合奏课都是看线谱,而且随着与国外的演出交流日益密切,五线谱的学习尤为重要。 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刘刚 理性选择辅导教师 树立正确的练习曲观念 通过采访不难发现,各个院校的评分标准不约而同的都是将基本功扎实、规范放在首位,进而才是音乐表达、乐感、可塑性、技术等方面。在考生的基本功训练方面,除了学生自身的勤学苦练,辅导教师在其中占据重大比重。在川音招生过程中,系主任梁云江一针见血指出考生演奏中“姿势很歪,拉得很嗨”的现象:一些辅导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没有系统严谨的要求考生,把曲子教完就算完了,考生一旦养成这种歪的姿势,再改正就非常困难,考生一定要选择专业正规教师进行基本功或者考前辅导。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主任谭军看来,考生自身的基础和天分也同等重要,针对学习音乐艺术而言,老师只能教学生技术,而艺术是教不会的,好教师应该是培养学生由兴趣入手,注重循序渐进,而不是拔苗助长,在挖掘学生天分潜能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练习曲的演奏对于考生扎实基本功而言尤为重要,采访中许多系主任反映不少专业考生“以曲代功”现象比较严重,即用乐曲的片段或者小作品当做练习曲,在现场甚至有学生反映没有学过练习曲。对此,沈阳院民乐系系主任刘刚谈到:练习曲匮乏是民乐专业的通病,目前除了二胡、琵琶、古筝这些乐器有相对较多的练习曲,其它专业的练习曲不是很多,毕竟乐器不训练,手就不好使,也影响基本功的稳扎稳打,一些教师也应该树立考生正确的练习曲意识,不可一味只图大曲的训练。
艺考中,专业报考的不平衡(尤其在地方院校)亦是摆在眼前的一大现象。西安院民乐系副系主任呼延梅文指出:二胡、古筝由学习人数多,理所当然的被关注度提高,随之带来整体专业水平提升,一些小专业如柳琴、三弦、管子学的少,整体发展也不快,但是为了系里乐队的平衡,就得考虑小专业发展。目前的现象是一些热门专业的考生大都是学了十年八年的,可是小专业,大多都是从高一才开始学习,这个水平可想而知,最后带来的后果是大专业越来越大,小专业越来越小。据了解,在个别地方院校例如笙、以及管子专业考场上,只有一名考生。对此,不少院校采取了让教师自己去社会上挖掘培养学苗以扩充生源。 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系主任呼延梅文 现象出现确实有因可寻,从当前民乐团对唢呐、管子、柳琴的招聘或许可看出些许端倪。中国院国乐系主任张尊连认为这是和社会的需求量以及大众对此长久以来的认识挂钩的:例如六十多人的民乐团招聘,二胡可招20多个,唢呐只要两个,三弦一个就够了,社会的需求导致学生选择的偏向性。 热门专业前门庭若市,冷门专业却门前冷落车马稀,这不得不引起社会上家长、考生的注意,同时相关部门以及媒体对一些民乐小专业的普及、推广也应进步加强,国家也应这些考生日后的就业问题采取相应政策扶持。上音民乐系副系主任张文禄对此建议考生今后应理性选择:大家不必一窝蜂的去报考热门乐器,这些专业学的人多,竞争激烈,相对而言冷门专业考生人数少,相对也好考,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学这些乐器。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系主任张文禄
艺考确实是不“易考”,短短数日赛场却也浓缩见证着考生多年的勤学苦练,在一定程度上却也决定着考生今后的成长高度和艺术深度。有了一个好平台固然重要,不过未来什么样,还是得靠考生自身的努力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