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2015年12月11日,备受各界关注的本案投毒人林浩森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历时三年八个月,这场震惊了国人的复旦投毒案算是落下了帷幕。一个高等学府的研究生,因为些许纠纷就要偷取毒物下毒还死自己的室友,这样的案件和当年的马加爵、药家鑫案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有着其潜在的联系性的。 复旦投毒案以后,各方舆论纷纷出动从各个方面做出报道,力图还原事件本身。有人落井下石般大肆批判复旦大学,理由就是哪怕是声名赫赫的高等学府照样出了林森浩这种泯灭人性漠视生命的败类。民众也纷纷质疑,为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做出毒死别人这种行为,更何况林浩森还是一个应该救死扶伤仁心仁德的医学生。一个冲动的决定,几乎击垮了两个家庭,也震惊了一个国家。这让我想起了2010年我大二时,母校四川大学发生的曾世杰因仇杀人案。曾世杰案可能是我最为接近的一个杀人事件了。2010年12月29日晚上九点多,我和社团里面的人一起在川大江安校区的商业街口开会,突然出现了好些保安四处排查,随后有人在小树林杀人的消息就传遍了全校。那时我才知道,就在我们开会的时间里,有个同学持刀杀死了另一个同学。明目张胆的持刀杀人和偷偷摸摸的投毒杀人,其本质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心里的怨恨或者嫉妒而恶意剥夺了另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本应纯洁的校园里面,为何会出现肆意杀人案?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为何知法犯法视道德如无物,轻易地就能谋杀一个人的性命?是教育的疏漏,还是道德的溃败?愤怒是作为人的基本情绪之一,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是很自然的情感表达。可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我们可以用理智控制兽欲般的杀戮冲动,能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管束。肆意杀人的,除了穷凶极恶的杀人狂魔外,就只能是好莱坞血浆片的反派boss们了。这么多年来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教育作用,很多学生反而极容易冲动行事,伤人事件频繁发生,近年来更是恶劣到了伤人性命。虽然那些幸灾乐祸的言论让人反感,可我们也不能不反思为何教育的最终目的“教书育人”没有达成,反而让年轻学子更加冲动易怒,更加容易制造悲剧甚至惨剧。 复旦投毒案已经落幕,可21年前发生的清华铊中毒事件却一直没有等来一个真相。1995年清华学子朱令被发现铊中毒,排除铊盐接触史后被判定为投毒案件。当年的警方调查中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做法,备受舆论质疑却依旧没有重大突破,此案迟迟没有侦破。朱令的同学不忍心看到这个曾经年轻漂亮的女孩后半生都将陷入泥淖中得不到一个答案,而于互联网发帖求助,才让这一个案件重新浮出水面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复旦投毒案的告破,再次将朱令案推到了舆论的关注面上。嫌疑人孙维一直过得好好地,可朱令却不得不陷入严重的后遗症中,活得相当痛苦。直到今天,朱令案依然没有大的进展,嫌疑人的嫌疑得不到洗脱也没有新的嫌疑人出现,却被猜测由于其“深厚的背景”干扰了案件的侦破。如果真是这样,林浩森的死刑难道不是其背景不足的一个证明?今天我们为了黄洋的仇恨得以伸张而感到欣慰,但更不应该忘记还有饱受铊中毒后遗症摧残的朱令一直没有等到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看到犯罪人得到惩罚。 林浩森已经死去,可朱令还在痛苦之中。何时能够给她一个真相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