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拼背书的考试是从来难不住国人的。兰台说史·人大师生断交门

 菩提树下思如泉 2015-12-13

拼背书的考试是从来难不住国人的。

据说在京的几所著名大学的历史系,曾有过不成文的默契:集体抵制某些地区某些院校的研究生应考者,比如全国著名的“考研名校”XX师范大学的学生。为什么?因为这些“考研名校”的学生,大一进校后不学别的,大学四年全部用高中应试教育的方式只准备三门研究生考试科目如何应试,甚至对各著名院校的自主命题,它们都有针对性的猜题和破解训练。

但是,这种考生恰恰好是历史学导师们最不想收的,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上文所说在本科历史系需要严格训练打下的历史学研究必须具备的任何素质和基础,他们只擅长考试。与这样的考研机器相比,正常学习的合格历史系大学生则要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史料以及研究著作,并且开始尝试学术论文的写作练习,没时间干背教科书这种对于历史学研究没有意义的事,当然考不过他们。

与之类似,还有大量并不具有历史学研究素质的跨专业本科生,也通过相同的途经,用拼外语和拼背书的途经成为了历史学研究生。虽然跨专业本身并不代表不具备历史学研究素质,特别是一些跨专业的真正的历史学爱好者,其历史学研究素质相当高,但大部分跨专业的历史研究生考生,只是冲着考试没专业壁垒和研究生文凭去考。一些自以为“热爱历史学”的历史民科,也同样从此途径轻易混进了历史研究生队伍,这两类人都是不具备历史学研究素质的。本次师生断交门的学生主角,从日语专业跨专业考上人大历史系研究生的郝相赫正是个中典型。

加上相当一部分同样只是瞄准研究生文凭但同样不具备研究素质的历史本专业本科生,不具备历史研究素质的考生实际上占据了历史研究生报考和录取的相当大一部分甚至大部分。

究其原因,历史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实际上甄别的是外语能力+背书能力而甄别不了历史学研究生必须具备的历史学基本素质,更遑论甄别学术功底和研究创新的能力了。这才是问题的根本。而类似的问题,其实并非历史学一家,许多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招生其实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如果不具备历史学研究的素质和基础,他们为什么要考历史学研究生呢?一般来说,主要的原因,有些更看重获得研究生文凭,尤其是名校的研究生文凭,特别是在一些高考竞争激烈的省份,本科没有读上好学校,再憋四年考个名校的研究生以获得“翻身”机会是一大推动力。另一些则是将考研作为回避毕业工作压力的办法,于是没有数学壁垒,专业课出题又偏向硬知识点而取消了专业壁垒的历史学就显得尤其好考,成了很多人的第一选择。其中外语专业的学生在考历史学研究生时等于拥有先天优势。

历史学的教授导师们常感叹想收的学生进不来,因为考试考不过这群人,而收进来的学生很多根本没有基本的学术素质,无法培养。但叹也无用,招生的权力不在导师手上,招考的方式也不是导师能够决定,往往遇到自己看好的学生,也只能勉励他们先学好外语,想办法考试考高分。而对于大量名不副实的“历史学研究生”,既然学校已经收了,导师也只有隐忍,让他们早点混到文凭后打发走人。

但此次师生断交事件却另出花样,根本没有历史学研究素质的民科对着历史专业圈大放厥词,甚至加上了道德攻击。你能想象一个执着于造出永动机的民科狂骂杨振宁、李振道的学术是垃圾是汉奸学问吗?此事大概可以比拟。

孙教授的行为,不过是一直以来都被这些没有学术研究能力的所谓“研究生”不断侵蚀的历史学学术圈的一次可怜的“自净”行为。一直以来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隐忍而已,只要这种学生不惹事,也就算了。但这次民科玩出格了,孙教授忍不了了,仅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