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联吃茶去(七)

 高山仙人掌 2015-12-13
 
 
 

  白沙泉煮穿心罐 

黄速香烧索耳炉

 

清·郑燮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艺术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早年家贫,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郑新万,庠生;祖父郑清之,儒官;父亲郑立本,字立庵,廪生。郑燮在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娶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卖画扬州,陆续10年时间。39岁辛亥年(1731年)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44岁两辰年(1736年)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壬戌年(1742年)乾隆七年春任山东范县县令,兼署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知县,连任七年,60岁时以助农民胜讼及办赈济,得罪豪坤而罢官。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特别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50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原济)、朱耷(八大山人)等人,而自成家法。以草书中竖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墨色淋漓,豪气纵横。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笔走龙蛇,不苟同俗,自称为“六分半书”。为“杨州八怪”之一。郑燮三是公正廉明,才华横溢的正人君子,却以“扬州八怪”的“首怪”传名后世,究其原因,不外是“不合时宜”。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与人为善,好抱不平。因此,与那些贪赃枉法,仗势欺人,嫌贫爱富,虚伪逢迎种种丑恶世俗格不入。他对人对事,写字作文都有自己的见解,决不同流合污,随声附和,故在一般人看来,他的一言一行无不为“怪”。他工诗词,直摅血性,格高思远,描写民间疾苦颇为深切。郑板桥对待任何事物,都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决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因而被称为“怪”。他见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钻营名利,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因此他大书“难得糊涂”。人们都赞扬他过目成诵,他却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他主张反复钻研,去伪存真,灵活运用,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速记背诵。他对文艺创作的见解异常精辟,所写《家书》、《道情》,自然坦率,无论诗、文、书、画、印皆富创造之精神,其文宏博雄丽,开心明理,为世称道。乙酉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葬于城东之管庄(今大垛镇管阮村)。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传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