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鲍温样丘疹病

 程宇宏 2015-12-13
本症首先由Lloyd于1970年所描述,他称之为多中心性色素性鲍温病,以后相继有可逆性女阴异型、生殖器多中心鲍温病、伴原位变化的色素阴茎丘疹等名称。公认以鲍温样丘疹病较为简练。本症特点为在生殖器部位发生多发性斑丘疹,良性经过,可自行消退,而病理组织呈原位癌样改变。

鲍温样丘疹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电镜检查发现其皮损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有病毒颗粒。

(二)发病机制

Gross等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发现病损组织切片中有HPV结构抗原。同时采用核酸杂交技术分型,发现有HPV-16型相关序列。

鲍温样丘疹病的症状

发病年龄为1~64岁,多好发于21~30岁间,皮损为多个或单个色素性丘疹,其大小不等,直径2~10mm,为肉色或红褐色,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丘疹表面可光亮呈天鹅绒外观,或轻度角化呈疣状,皮损散在分布或群集排列成线状或环状,甚至可融合成斑块。皮损好发于腹股沟、外生殖器及肛周的皮肤黏膜,男性多好发于阴茎及龟头,女性多发生于大小阴唇及肛周。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有瘙痒或烧灼感,病程慢性,少数病人的皮损可自然消退,但可复发。

本症呈良性多形性改变,故常误诊为扁平苔藓、银屑病、环状肉芽肿、色素性乳头瘤、脂溢角化症、尖锐湿疣等,但有特殊的原位鳞癌的组织像,可资鉴别。

鲍温样丘疹病的诊断

鲍温样丘疹病的检查化验

病理变化:典型Bowen病的表现为表皮细胞结构混乱,有很多核大、深染、成堆的异形的鳞状上皮细胞,亦有角化不良、多核的及异形核分裂像的角质形成细胞。极少数病人同时或同一损害中见有鲍温样丘疹及尖锐湿疣两种病理改变共存的现象。

鲍温样丘疹病的鉴别诊断

与Bowen病区别之点是本病发病年龄轻,皮损多发,有色素沉着倾向。而Bowen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皮损常在龟头,为单个大斑块,斑块缓慢地离心性增大并有浸润。

鲍温样丘疹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可采用电灼、冷冻、二氧化碳激光、微波等物理治疗,亦可局部外用腐剂,如5%氟尿嘧啶凝胶或咪喹莫特乳膏。

(二)预后

病程慢性,少数病人的皮损可自然消退,但可复发。

出自A+医学百科 “鲍温样丘疹病”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9%B2%8D%E6%B8%A9%E6%A0%B7%E4%B8%98%E7%96%B9%E7%97%85 转载请保留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