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书法草书临帖王羲之《逸民帖》

 吴岳兵 2015-12-13

    《逸民帖》是王羲之《十七帖》第二通尺牍。4行,39字,草书。文意显见隐逸之志,字势转顾多姿。《十七帖》共有二十九通书信。

   

    《十七帖》全部法书目录: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书法赏析

 

    1、章草之韵。

 

书法 <wbr><wbr> <wbr><wbr>草书 <wbr><wbr> <wbr><wbr>临帖 <wbr><wbr> <wbr><wbr>王羲之《逸民帖》 <wbr><wbr>(百天:88/100)
              《逸民帖》局部

 

  《逸民帖》中的“东”、“久”字等,明显保存章草书的笔法特征如捺脚、回钩、转折处的隶书笔意。《十七帖》为今草(小草)书,但当细细品味其作,感到一种清晰的章草余韵荡漾在字里行间。《十七帖》的草书基本上字字独立,大部分字的体势趋于扁平,笔画的横平竖直基调贯穿在每一件作品之中。

 

    2、趣长笔短。

  刘涛所著《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认为:“《逸民帖》《丝布帖》《盐井帖》的字字独立,不相映接。这些作品又有笔短而形密,‘含质’甚于‘耀文’的共同特征。后人评王书‘趣长笔短’、‘森严有法’、‘备八分气度’,拟其形式为‘虎卧凤阙’,在这类今草作品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3、首尾呼应。

  草书的“起”,就是首字领篇,“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草书的第一个字很重要,要有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气势。草书的“结”,就是尾字照应。实际上,尾字和首字不仅要求风格一致,互相瞻顾,而且字形的大小,笔势的欹正,节奏的快慢,都要相对的统一。试看《逸民帖》中首字“吾”与尾字“悉”前呼后应,一气贯注,顾盼生姿,眉目传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