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感警探》观后感

 寒枝栖 2015-12-13

《超感警探》观后感


  这部剧首先是让我想起了一部美剧《别对我说谎》,男主角都带着同样的萌犬属性,有点萌,有点痞,还带着一半忧伤,深情如斯。但比起英国的《神探夏洛克》和中国香港的一些悬疑剧以及日本的悬疑杀人电影和电视剧,它还是有些逊色的。以《超感警探》第一季第九集为例子:

第一,细节处理不到位。我认为在嫌疑剧中,一起杀人案件发生要有唤起观众想要了解真相的欲望,而这要有对杀人案件的展示要有艺术的处理。例如香港的《法证先锋》这种处理非常好,死者死亡的环境,死者的尸体,以及可能的案件缘由进行的回放等等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展示。可是《超感警探》却只是一个画面带过,一个被拴的门证明是谋杀,死者是对话中的Rich3年前发生了一样的案件就说明了是同一个人杀的等等,剧中的设置应该有无限中可能,可是永远都只会是Jane口中说的一种可能,没有缘由。这跟《神探夏洛克》在事后夏洛克跟华生解释一大串的原因却显得合情合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猜想,这应该是跟《超感警探》的重点在于心理分析而不是逻辑推理有关吧。

第二,人物关系模式化,人物刻画不明显。首先是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的模式一般是情杀,很少会因为利益相杀。从家庭里出发,死者Rich有一妻一女,但是并不和睦,女儿叛逆,妻子出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死者妻子的情人Piller很有可能因为感情而杀了死者,这是第一嫌疑人,但是由于他受到同等的迫害因此排除嫌疑。从朋友关系来讲,朋友关系的模式一般是利益相杀。从朋友出发,死者曾经当兵时一起做生意的四个人,三个人受到同等的伤害,只剩一个Ben可以得到全部的利益,Ben成为最大嫌疑人。当然,真相怎么可能这么快找到。最后,最不起眼的弱智胖子Tommy才是主导这一切的凶手,为了替遭受他们三个人迫害的David报仇。这么多人物在短短40分钟之内如走马灯花过场,加上第一第二嫌疑人的遮盖,凶手被保护了起来。但是,这也导致了人物塑造十分不明显,谁都有可能是凶手,当真正的凶手出来了之后,你还会怀疑,为什么这个人是凶手的感觉,而不是别人。而且你只是觉得,“动机”=凶手,找出动机来,就等同于找到凶手。但是,我认为,我们得明白,当对一个人生气到极点想要杀死一个人的时候,他未必会举起刀来。

第三,刻意追求大吃一惊的“结局”。《超感警探》很多集都是凶手想Tommy一样的,你以为这个人是好人,他们在警察办案的时候其实没有漏出明显的破绽,细心的人看到Tommy的书《白鲸》关于复仇的主题,不细心的人是不会看到这本书的,看到了也可能不会产生联想。这并不是什么大的线索,却预告着真相。可那些嫌疑人的“预告”都比真相来得要大些,只是后面进行了“洗白”,从而排除嫌疑。然后,真凶出来之后我们往往大吃一惊,可是却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徘徊。“不合理”在于不够完整的阐述,“合理”在于精心的设计,如何将“不合理”转化了“合理”,或者是应该要再进一步将前提扩大与合理化,这个可能需要在影片中进行更加细微的展现。

 PS:个人对于侦探剧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