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倡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便成了人们置身于社会现实之中,又超越于社会现实之外的一个精神家园。中国的山水画不仅表现了自然风光的丰富多彩,更体现了独特的“意境”。 “三远”这个词汇既涵盖了山水的透视关系,也是山水的构思观念。这幅《秀山雅居图》画面由近景、中景和远景构成。笔墨苍润,结构繁简得宜,虚实相生,气脉连贯,粗放中苍润沉郁而物象毕现。 “幽溪细路、屈曲映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犹如文人才士,诗情源源涌出毫端。古雅的台阁和朴野的人物,虚堂静敞,绿树成荫,一湾清浅的溪流汇集成潭,营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意境,在空间处理上,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稳妥又富于变化,观之让人犹如身临其境而玩味不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