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

 百城主人 2015-12-14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背景:

杜甫晚年,“以舟为家”,“漂泊西南天地间”,居无定所。唐大历三年(768)冬,他漂泊荆湘一带,登岳阳楼而作此诗。诗人时年57岁,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仅二年时间。

 

 

首联:

抚今追昔。早闻洞庭水烟波浩渺,岳阳楼可极目千里,也早已神往,不料于今年老病多时,才实现了临湖登楼之愿。于平平的叙述中,寄寓着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等许许多多的感触。但杜甫从未放弃“致君尧舜”的抱负,从未改变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这两句,我们也应该感受到诗人那不屈不坠的壮心。

 

颔联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十个字,尤是“坼”、“浮”两个动词,已突出了洞庭湖烟波浩瀚、无边无际的特征。而这是反衬之笔:天高水阔,正见出诗人孤苦飘零的情状。但从此联,我们也可感受能到诗人的情思充斥天地,感受到他胸襟的博大。

 

颈联:

将身世之悲和着家国之悲,将眼前之苦和着一生之苦,一并抒发。一方面,这是自身的悲苦:亲友音信全无;自己尽管年华老大,体弱多病,还在江湖间孤独飘流!但“亲朋无一字”并非说亲朋绝情,而是说国家动荡,致使亲友四散奔亡;“老病有孤舟”并非只写眼前悲苦,也表明这是一生悲苦命运的延续。

 

尾联:

虚实结合。前句先虚写:想那万里关山,还到处兵荒马乱;次句实写,写诗人倚着岳阳楼阑干,想及自己境遇,想及家国丧乱,想及百姓流离,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

 

 

   与杜甫不少晚年诗作一样,这首诗也写出一种伟大的悲哀。一方面,杜甫晚年孤独漂泊的境遇和内心诚挚的悲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另一方面,又因这种悲哀出自一颗忧国忧民的博大、不屈而温厚的心灵,故足可惊天地泣鬼神,足可洗刷人心的尘滓,给予人无限的精神力量。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柳州高中韩建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