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绘影美如画| 水墨国风的兼容并蓄

 摄影师_幻 2015-12-14

摄影、后期、文/龄漫



编者按

这期我们关注的摄影作品,俨然一幅幅极具东方韵味的古风画卷,意境深远,古典气息浓厚。创作者们善于通过绘画和摄影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撞击,打造出一组组令人无比惊艳的影像。

在接下来的推送中,我们将陆续带来有关国风摄影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探索,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此类摄影方式的不同思考。


注: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人像摄影》12月刊“本期关注”栏目。




在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到耐人寻味的传统文化和原始痕迹,渐渐融入现代生活的细节里。受到传统的约束,同时,也受到传统的滋润。除了形式之外,古风摄影创作必须先找到根源。对于中国文化本源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古代文化和自身传统的认知。深入传统文化的地域色彩、历史变迁、衣食住行、生活礼仪,慢慢在自己的意识内形成一张感受的网。

寻找视觉创新,改变大众审美,衔接东方的传统意象与摄影的创作意象。在古典文化源头的形色之中,抽取适用的元素来建构画面,突破程式化美学的框架。传承古代文人画精神,赋予古风画意摄影新的情感内容和审美情趣,细心地维系一种传统的共鸣感。

有些信念需要坚守,有些初衷需要坚持,中国文化需要更多的人传承和发扬。古风画意摄影需要在一个规律与步骤完整的环境中进行,创作者应怀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在日渐商业化的影响下,仍然保留着一份艺术创作的执着。



如今,穿梭在城市里的人群太过匆匆,“慢下来”有时成为一种奢求。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深藏着一方净土,那里绵软宁静,

有着微风细雨虫鸣鸟啼。源于自己的国风情结,我想将摄影与水墨结合,

开创一种全新的影像风格,让被摄者得以“神游”于属于自己的水墨画卷中。

无论是闲居南山外,还是坐看近庭花;无论是秀手执墨色,还是霓裳披彩霞,

在我的作品里,你都可以静下来,观照自己的“梦中意象”。



【何谓“水墨国风”】

“水墨国风”是我对自己的拍摄风格的统称,是个大致的概念。我从来不想把自己的作品定性为水墨、工笔抑或水彩、油画,融合多种绘画风格及手法是我的追求,透过画面,突显出清雅空灵的古典意韵和脱离写实的情绪表现。

水墨国风,将摄影和绘画结合在一起,重点落在后期制作上,让人穿越到一幅水墨画里。画面色彩以淡雅为主,多运用流水、云雾、植物等自然主义元素。

国画,表现的是胸中之境、心中之景,画面所见,是画家提炼了无数层的经验和感受。国风摄影最重要的表现内容是意境和神韵。摄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绘画,正因为二者有相通之处才能彼此相融,交织出新的美学风范。





雪地意景、兼工带写

【诗词灵感】“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借此雪景意境描写女子的相思情,古韵悠然。

【画面布置】自由式构图法,画面空灵清旷。自由式构图法是中国画运用的散点透视构图法,自由而灵活,丰富且有变化。构图时,要体现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和整体协调。

【表现手法】兼工带写,静中有动,具象与写意相结合。


【水墨国风创作要领】

1.绘制草图,构建心中的画面

首先确定自己要拍什么、想表现的是什么,然后绘制草图。草图应涵盖人物动作和造型设计,以及后期大致样式。“水墨国风”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通过后期制作实现的,而后期要建立在前期的胸有成竹。若心中没有画面,就容易产生困惑,不知道要怎么拍出来。


2.重意境而非透视感

国画寥寥几笔就能诉说无限情怀,画面的留白更是精妙难言。拍摄和后期都要抓住国画的美学特点,讲求画面的形式美,删繁就简,留给人想象的空间。构图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构图方面还可以参考国画的水平线构图法、倾斜构图法、叠层式构图法等基本样式。国画喜欢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不讲究透视法,而是任意表现。所以,国风摄影画面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并无大碍,不可用西画的法则来评判。光影的描绘一般可省略,拍摄时布光要均匀。


3.人物造型简约古雅,重神韵

齐胸儒裙、旗袍、比甲等国风服饰都在水墨国风的拍摄中出现过,具体选什么款式应根据拍摄主题而定。妆面、发型的设计都比较简单素雅,因为我希望画面风格清雅飘逸、恬静自然,浓重的妆容和繁复的发型反而会削弱古风特征和人物神韵。配合人物动作和造型的道具,常用的有折扇、团扇、玉笛、纸伞、箫、古琴等。道具的使用是为了托物言志,辅助人物以形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主体的神韵。


小贴士:

拍摄过程中我喜欢放些古风音乐来调节现场气氛。由于拍摄之前已经绘制好了草图,所以我的脑海里留存了画面的大致形象,我会给被摄者解释画面意象,让她或他融入到我所描述的情景中。


后期修饰遵从国画美学

每一张照片都是我的心血之作,包含着我对主题的理解,对色彩的感知,还有我的内心世界。它们不是普通的素材堆积,也不是靠单纯的后期技术就可以完成的。对于国风摄影,每个摄影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只是大家的表现手法不一样。没有前期的思考和感悟,再好的后期技术又如何?所以,我认为一味追求后期技术等于本末倒置。

既然是水墨国风,那么艺术效果自然要向国画靠拢。根据制作技巧和笔法的不同,国画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工笔、写意及兼工带写,后期处理可以从这三种形式着手。中国画盛用线条,线条大多不是物象所原有的,而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通常我会用线条勾勒人物轮廓和五官,以形传神,再将人物形象处理得平面化。用色方面,饱和度高的颜色作点缀可以,大幅运用就要慎重考虑了。一般来说,画面要有一个主色调,再有两至三种辅色,颜色太多就会失去重心(当然,不包括追求绚丽色彩的创意主题)。



参考来源



参考最多的是国画,也不乏其它类型的美术作品。灵感来源有很多,例如一首古风乐曲、一首优美诗词、一个电影画面、国画作品里的一个元素、外出游玩时看到的一片美景……灵感不必刻意去找,心中常有温柔,眼中就会盛满美好。


举个例子,仙鹤是国画里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形象,“丹砂作顶耀朝日,白玉为羽明衣裳”。如何让人物表现出仙鹤的神韵?服装我选了红云锦和白衫,人物妆面强调了眼妆和红唇,动作造型模仿仙鹤亮翅的姿态。


主题:红鹤


灵感来源:树枝上的仙鹤





清风徐来

水墨画三要素: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诗词灵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吹拂,裙摆摇曳,水汽迷蒙,笛声阵阵,表现出悠然宁静、回归自然的优雅情趣。

【画面布置】大量留白。画面以白色和青灰色为主色调,虚实结合,背景朦胧虚幻,人物衣着以灰白为主色,飘逸轻盈。

【表现手法】仿古代人物画的泼墨法、勾染法。墨即是色,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


【国风摄影满足的是一种情怀】

国风摄影不应该被视为一种陈旧、保守的风格。基于时代背景和审美需求的变化,它有着自己的变化和发展,有些变化甚至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发生了。我的主题构想大多能在前人的作品里找到影子,也许并不算新鲜,但我希望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创造出一种有识别性的个人风格。

我不是一个高产的摄影师。水墨国风需要一点一点用心研磨,每一张照片都是独一无二的,包含了我的心血。水墨国风不仅是我擅长的风格,也是我最倾心、最用心的创作风格。

我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作,只为实现自己的想法;另一类是客片,属于私人订制拍摄。对古典文化艺术的共同爱好,吸引着客人们找到我,也有一些客人是为纪念重要或特殊的日子而找我拍摄。随着大众欣赏品位的提高,人像摄影的口味正从单一化向着多元化迅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美学的复兴,也让更多的人对国风摄影心生向往,最终人们会用市场的方式来回报对品质的追求,国风摄影将迎来更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云卷云舒

色彩对比、虚实并存


【诗词灵感】“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表现手法】背景的虚无缥缈和人物的写实相结合,大面积的蓝色和裙子的黄色产生对比。大面积的空白令画面干净、洗练、不拖沓。




桃溪

工笔和水墨的结合,写实和写意的融合


【诗词灵感】“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表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唯美意境。

【画面布置】以花卉为主,人在花间穿行。

【表现手法】工笔的细致线条与生动的水墨意象相结合。



古风摄影领域,

对我启发最大的摄影师:孙郡


很多人可能只关注到孙郡的“中国美学复兴”系列作品中精美的后期,却忽略了他功底深厚的前期策划与拍摄。

我之所以非常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他学国画出身,对于如何表现东方古典美学有着精准的把握,与山河花鸟为伴,做出了中国人情绪里的东西。他的摄影作品精致如画,含蓄内敛,意境悠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