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蜡疗
2015-12-14 | 阅:  转:  |  分享 
  
蜡疗,属于物理治疗中热疗的一种。主要用于于治疗慢性关节炎,神经病变等。原理为使用石蜡包覆患部,传导热能以进行热疗。

目录

?[隐藏]?

1原理

1.1优点

1.2缺点

2治疗方式

3临床适用症及禁忌症

3.1适用症

3.2禁忌症 编辑]原理

蜡疗在中国医学中已行之有年,《本草纲目/虫部》中记载:“脚上冻疮。浓煎黄蜡涂搽。汤火伤疮,红肿成脓。用麻油四两、当归一两,煎焦去渣,加黄蜡一两搅化,放冷后摊布上贴好,极效”。而近代蜡疗是利用传导的方式传递热能,常使用在一些慢性关节疾病者。

一般石蜡的溶点为摄氏30-70度,医用石蜡则是将石蜡和矿物油以混合比例6:1或是7:1的方式制成,加入矿物油之后可以降低熔点至约50度,而矿物油还有润滑的作用,在治疗完成后能够轻易的将石蜡移除。由于石蜡的低比热,就算使用较高的水温也不至于使病人烫伤。其传导热的速率也比水来得慢,对组织的加温当然也较慢,也同样可以降低烫伤的机会。

[编辑]优点

因石蜡的比热低,使用石蜡为治疗介质比以热水为治疗介质时用的温度较高亦不会有烫伤之虞。

热传导系数低,所以组织加温慢,因此可以防止组织过热。

石蜡中的矿物油可湿润皮肤。

对于末梢肢体的使用非常方便。

可软化皮肤并增加组织的柔软度。

是一种感觉舒适的湿热(MoistHeat)。

[编辑]缺点

仅对末梢肢体(如手部、足部)较易使用。

无法控制使用时温度。

一次治疗加热约只能持续20分钟。

蜡疗是一种被动治疗(即患者并没有主动运动的参与),由于被蜡包覆,治疗部位很少能同时进行运动。

[编辑]治疗方式

包覆法:将治疗的部位清洗擦干,装饰品(如戒指)移除后,将欲治疗的肢体放轻松、张开,浸入石蜡内,再拿出来,则石蜡会在肢体表面形成固态状,此依步骤应重复8~12次后,再以绝缘的塑胶袋套著,并以毛巾包著以保持温度。此时若肢体因热而产生水肿的倾向,则可以把肢体举高超过心脏,直到治疗时间结束。

浸泡法:初始步骤与包覆法大致,直到当蜡膜凝固于患部后,再将肢体放入石蜡浴中浸泡约15~20分钟,而这最大的影响是在温度的上升及血流的增加,但法不适用于易产生水肿的病人。

蜡盘法:将已熔化的石蜡倒入准备好的盘中,待冷却成饼状以后将石蜡饼取出包覆于患部,比起包覆法,此法操作较简单迅速。

涂刷法:使用于一些有角度限制或难以置放于石蜡箱的肢体部位,此时可将石蜡涂刷于这些部位数次,再以油布或棉垫缠绕包起来,作为保温之用。

[编辑]临床适用症及禁忌症

[编辑]适用症

在亚急性或慢性外伤及有发炎情况时适用,如风湿性关节炎。

适用于烧伤病人,尤其是当皮肤正处于愈合阶段时,蜡疗有助于增加皮肤柔软度,以防止日后活动度受限。

[编辑]禁忌症

急性发炎期。

有局部感染,且可能因湿热而使病情加重。

伤处正在流血阶段。

有周边血管疾病。

患有恶性肿瘤。



常见蜡疗的适宜人群

时间:2011-08-0415:35来源:华夏中医网作者:马美玲点击:1195次

?

适宜人群:

①在临床工作当中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表现为颈、肩、腰、腿、关节痛的患者,这类患者往往是患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亦或是软组织损伤,肌肉僵硬,如落枕等疾病,还有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外伤后疤痕粘连等等。

②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代谢紊乱,极度疲劳,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如感冒初期汗出不畅,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颈肩腰腿疲劳疼痛,皮肤粗糙,精神萎靡,类似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表现。

以上的人群都是蜡疗的适宜人群,在相关的论文及报道中蜡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体现出了特有的魅力。

蜡疗的禁忌症:

虚热,高热;急性化脓性炎症,厌氧菌感染;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有出血倾向的疾病,脑动脉硬化,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温热感觉障碍和1岁以下的婴儿;感染性皮肤病。

①温热作用,蜡疗的热作用较深,可达皮下0.2-1cm,治疗后局部皮肤多呈桃红色,局部皮肤可升高8-18℃,而且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皮肤耐受较高的温度(55-65℃),治疗时,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过程的改善,使细胞膜通透性加强有利于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适用炎症初期或急性外伤、挫伤,蜡疗能增强局部甚至全身汗腺分泌,治疗时局部大量出汗。

②机械压迫作用,蜡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粘滞性,治疗时与皮肤紧密接触,随着蜡温的逐渐冷却,蜡的体积缩小,加压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因而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

③其它作用,由于蜡含油性物质,对皮肤有润滑作用,可使皮肤柔软并富有弹性,对瘢痕组织及肌腱挛缩等有软化松解作用,蜡疗能改善皮肤营养,加速上皮的生长,促进再生过程和骨痂的形成,有得利于创面溃疡和骨折的愈合。此外,蜡疗还具有镇痛解痉作用。在融化的蜡液中加入相应中药可以通过药物的直接渗透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蜡疗中的中药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功效比较明显。

中药蜡疗应用范围很广,对损伤及劳损,关节功能障碍,外伤或手术后遗症,关节炎,慢性胃肠炎,盆腔炎,神经炎和神经痛,胆囊炎等各种慢性炎症。

1、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利用蜡疗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加快,局部的充血、水肿获得改善,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病人自觉症状很快减轻并逐渐消失。

2、软组织损伤如腰肌劳损,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临床上较常见,慢性损伤,如腰肌劳损、肩周炎等一些肌肉韧带的慢性损伤更为多见,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肌肉萎缩、挛缩、退变和粘连,并可反复发作。通过蜡疗,可使局部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加,减轻肿胀,消除疼痛,可以全部治愈。

3、骨质增生与关节炎:蜡疗通过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局部渗出的吸收,消除肌痉挛和增加软组织的伸展性,达到消炎止疼的目的,对老年人骨质增生,膝关节炎,老寒腿有非常好的疗效。

4、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与慢性肠炎多数是受凉引起的,蜡疗有非常好的疗效,除了温热效应,中药的有效成分也起到中药外治的功效,效果非常理想。

5、痛经,宫寒与妇科炎症:万病从寒起,有妇科病的人都深有体会,妇科病多数是因为受凉引起的,尤其是月子受凉,更严重的是小产受凉更伤身体,蜡疗对各种妇科病有很好的疗效。

6、骨折愈合:近年来,骨折病人多采用手术疗法,如术后早期适当应用蜡疗,能加快血液回流,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7、疤痕粘连:蜡疗可促进上皮组织生长,软化疤痕组织,并恢复皮肤弹性。

8、蜡疗减肥:特别是局部减肥效果好,如腹部减肥,大腿与小腿减肥等。

特点

蜡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蜡疗的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的目的。

另外,这种疗法安全、对皮肤无任何副作用,标本兼治、对一些病情严重,病程长的疑难症有专用内服药物,可达标本同治之功效。

适应症状

于肌肉、韧带、肌腱的扭挫伤,手术后粘连、瘢痕、烧伤、冻伤后遗症、腱鞘炎、滑囊炎、神经痛、肌炎、胃肠炎、各种关节炎、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肠溃疡、以及长期伏案工作引起的颈肩腰腿疲劳疼痛、皮肤粗糙、精神萎靡等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1、蜡疗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软组织损伤临床上较常见,慢性损伤,如腰肌劳损、肩周炎等一些肌肉韧带的慢性损伤更为多见,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肌肉萎缩、挛缩、退变和粘连,并可反复发作。通过蜡疗,可使局部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加,减轻肿胀,消除疼痛,治愈率可达100%。

2、蜡疗在疤痕粘连中的应用。蜡疗可促进上皮组织生长,软化疤痕组织,并恢复皮肤弹性。

3、蜡疗在骨折愈合中的应用。近年来,骨折病人多采用手术疗法,如术后早期适当应用蜡疗,能加快血液回流,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4、蜡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早期利用蜡疗的温热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加快,局部的充血、水肿获得改善,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病人自觉症状很快减轻并逐渐消失。

5、蜡疗在关节炎中的应用。蜡疗通过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局部渗出的吸收,消除肌痉挛和增加软组织的伸展性,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蜡疗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病人治疗无痛苦及副作用。经长期的临床应用,解决了一些靠功能锻炼及其它治疗无法解决的难题,受到了病人的好评,病人乐于接受,是骨科病人康复治疗的一种好方法。

中医蜡疗是利用加温后的蜡作为传导体,涂敷于人体不适部位,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细胞的通透性以及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机能,从而起到治病作用。蜡疗对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症、骨关节增生性疾病及跌打损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蜡疗很简单,可以在家中进行。市场上有现成的电热蜡袋,热敷和取暖都可以,价格也不贵,不足之处在于功能单一,治疗范围有时候不能满足病情需要。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自制中药蜡块,疗效显然比电热蜡袋高,就是比较麻烦。

方法是:取适量配好的石蜡和医用黄蜡(视治疗部位而定,一般腰部用3斤左右即可),比例为10:1,放入铝锅文火加热,待蜡完全溶化后,加入香油(黄蜡与香油的比例为2:1),边加边搅拌,继续加热,直到有啪啪声或泡沫(水分)消失为止。再将紫草、威灵仙、白芷各15克,研细加入溶化的蜡锅内炸1分钟左右,放药时要缓,防止石蜡沸腾溢出。之前备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深4厘米左右的不锈钢盘,先在方盘内均匀涂抹点香油,此是为方便蜡药脱模。将上述制好的蜡药缓缓倒人盘里,待其自然降温至表面凝固,此时双手端不锈钢盘略微摇动,要待蜡药表面基本没有波动感才可进行治疗。清洁蜡疗部位,然后涂抹猪油在皮肤上。用小刀顺着蜡药盘将蜡与盘连接处划开,并向上轻轻挑动一下,使药蜡四周均与盘四角脱离开,对准治疗部位,向下翻转不锈钢盘,蜡药饼即落于患处,然后用一层塑料布包住蜡药和患处,外边再用厚毛巾被或棉被包裹保温。一般治疗时间约60分钟左右。蜡药经反复使用后,如蜡有减少,可按比例加入一定的新蜡。重复使用4次后,需在冷却后刮去旧药,重新溶化加入新药物。

蜡疗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皮肤有创面或溃疡者,体质衰弱和高热病人,有急性化脓性炎症、肿瘤、结核、脑动脉硬化、心肾功能衰竭、有出血性疾病以及有温热感觉障碍的人都不能用蜡疗。

石蜡是从石油中蒸馏出热容量较大、导热性较小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经过加热后的液体石蜡作为导热体,涂敷于患处可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以前由于受技术条件、资源(以前用蜂蜡)和认识的限制,蜡疗没有像针灸、推拿那样形成规模和为人们所熟知。由于蜡疗的设备及手段已趋于完善,且该治疗方法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收效长的特点,重要的是它采用外敷法,因而越来越受到病人的青睐。

1石蜡的治疗作用

①温热作用:由于石蜡具有热容量大,导热系数低,保热时间长等特点,蜡疗时蜡疗区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热透入可达皮下0.2~1.0cm,局部汗腺分泌增加,致使局部大量出汗。由于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透入作用,故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加速水肿消退,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故其也具有消炎作用。②机械压迫作用:由于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黏稠性,能与皮肤紧密接触。在冷却过程中,其体积缩小,对皮肤及皮下组织可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既可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又能促进渗出物的吸收。

2蜡疗的应用

蜡疗有腊饼法、浸蜡法、刷蜡法3种方法。

2.1石蜡的选择治疗时应选用医用石蜡,医用石蜡的熔点为52~55℃,常温下为白色半透明的固体。

2.2石蜡的加热应采取间接加热法,用双层套锅隔水加热或在蜡槽底部水层上用电加热。

2.3石蜡的清洁石蜡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混入毛发等杂物而变质,须根据使用的情况,定时加入体积分数0.10~0.20的新蜡;此外应定时清蜡,将石蜡融化后加入相当于石蜡量的1/3或1/2的热水,搅拌混合后静置,石蜡上浮,水与杂质下沉,取出石蜡即可清除底部杂质,或由蜡槽底部将水与杂质排出。

2.4蜡疗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有3种方法:①蜡饼法。将加热后完全融化的蜡液倒入搪瓷盘或铝盘中,厚度约2~3cm,冷却至初步凝结成块时(表面温度45~50℃),用小铲刀将蜡块取出,敷于患部,外包塑料布与棉垫保温30~60min,每日1次,20~30次为一疗程。②浸蜡法。熔化后的蜡液冷却到55~60℃时,将手或足浸入蜡液中,立即迅速提出,蜡液在浸入部分的皮肤表面冷却凝成一薄层蜡膜。再如此反复浸入数次,直到蜡膜厚达0.5~1.0cm成为手套或袜套样,然后再持续浸入蜡液10min左右。然后取下蜡膜,每日1次,20~30次为一疗程,可更长。③刷蜡法。熔化的蜡液冷却到55~60℃时,用排笔蘸蜡液均匀涂刷在病患部位,使蜡液在皮肤表面冷却凝成一薄层的蜡膜;再如此反复涂刷直至蜡膜厚达0.5~1.0cm时,外面再包一块蜡饼,或者将蜡膜涂刷至0.5~1.0cm厚,然后再用塑料布及棉垫保温。每次治疗30~40min,每日1次,15~20次为一疗程。

3蜡疗注意事项

切不可直接加热溶蜡,以免引起石蜡变质或燃烧。注意防止水进入蜡液,以免因水导热性强而引起烫伤。蜡饼使用后要擦去蜡饼表面的汗水、毛发等杂质,以免混入蜡液内。蜡疗时要保持治疗部位静止不动,防止蜡块、蜡膜破裂而致热蜡液接触皮肤,引起烫伤。

4适应证与禁忌证

4.1适应证蜡疗有着强大的优势,一是疗效可靠、迅速、显著;二是安全系数大;三是简便易行。正是因为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黏稠性,与皮肤密切接触并使热作用深入而持久,所以蜡疗有广泛的适应证,如损伤及劳损、腱鞘炎、骨膜炎、关节障碍、关节纤维性强直、瘢痕挛缩、循环障碍、外伤或术后浸润粘连、关节炎、风湿病、肩周炎、网球肘、肌性斜颈、坐骨神经痛、慢性盆腔炎、脑血管障碍时的指端感觉异常及疼痛等。

4.2禁忌证高热病人、急性化脓性炎症、结核、妊娠、肿瘤、出血倾向、感觉障碍者禁用。总之,蜡疗具有无创伤、无痛苦、成本低、好掌握、易推广、疗效显著、绝对安全等特点,具有其他传统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可推广应用。

热蜡疗法是中医传统自然疗法的—种,清代外科名医祁坤在《外科大成》中详细地记述了蜡疗的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等。蜡加热熔化后,涂敷在局部,使皮肤微小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促进细胞的通透性和机体新陈代谢,因此对各种慢性炎症如关节炎、胃炎、盆腔炎、滑囊炎等有良好的疗效。蜡疗又有促进皮肤营养、加速上皮生长的作用,对血痂的形成、慢性溃疡和窦道的愈合均有一定疗效。蜡疗还有镇痛、解痛作用,可用来治疗神经炎和神经痛。液体蜡和半固体蜡在冷凝过程中,体积逐渐缩小,对皮下组织起机械压迫作用,能够促进渗出液的吸收,防止组织液及淋巴液的渗出,对挫伤及腰肌劳损有一定疗效。常用的石蜡疗法有以下几种。

液蜡涂搽法将加热到55—65度的液体石蜡,用毛刷蘸取后迅速在治疗部位上均匀地薄薄涂搽几层。薄蜡冷却后,凝结成紧缩的软蜡壳,形成导热性低的保护层(此时病人不要乱动,以免保护层破裂后,外面热蜡液进入蜡壳内烫伤皮肤)。然后再在保护层外涂刷0.5厘米厚的石蜡壳,外面用蜡纸或油布盖好,再依次用床单和棉被包裹保温。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30~60分钟,3次为1个疗程。

蜡布敷贴法将消毒纱布浸蘸热蜡液,冷却到病人所能耐受的温度,敷贴在治疗部位上,然后再用另一块较小的浸有60-65度蜡液的纱布垫盖在第一块纱布上面,用油布、床单、棉被依次裹好保温。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30~60分钟,3次为1个疗程。

蜡饼敷贴法取一瓷盘,大小依病变部位的面积而定。盘内铺一层胶布。将石蜡加热熔化后倒入盘内,厚2~3厘米。待表层石蜡冷却凝固后,连同胶布一起取出,敷在患处。也可将熔化的石蜡液倒人无胶布的盘中,待冷却成饼之后,将石蜡与盘子分开,取出敷在患处,然后盖上油布,再用床单、棉被包裹保温。每次治疗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蜡袋热敷法将加热熔化后的石蜡液装入橡皮袋内,石蜡液要占橡皮袋容积的,1/3,橡皮袋的大小以病变部位的面积而定。待石蜡液袋冷却到患者能忍受的温度,敷于患处。

石蜡绷带法将石蜡加热到100度,待冷却到50-60度时,用消毒后的毛刷将石蜡蘸滴在已清除痂皮、脓液或其他分泌物的创面上,然后盖上油纸和纱布垫,最后用绷带固定。经24小时后解开绷带,去掉石蜡,清洁创面,再进行第2次治疗。3次为1疗程。

蜡药疗法特点:

1、具有很强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

2、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的目的,如轻症一次可治愈。

3、安全、对皮肤无任何副作用,

4、操作方便,治疗成本极低,是搞风湿疼痛专科人员新的经济增长点。

5、标本兼治、对一些病情严重,病程长的疑难症有专用内服药物,可达标本同治之功效。

?注意事项:

1.皮肤有创面或溃疡不可用。

2.体质衰弱和高热病人,急性化脓性炎症,肿瘤,结核,脑动脉硬化、心肾功能衰竭有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有温热感觉障碍以及婴幼儿童禁用本疗法。

3.蜡药经反复使用后,如蜡有减少,可按比例加入一定的新蜡。重复使用四次后,需在冷却后刮去旧药,重新溶化加入新药物。

4.治疗结束后,穿衣休息半小时再出门,防敞风受寒。

蜡疗是以石蜡为主要原料来治病的一种方法,由于石蜡的热容量高,导热系数小,散热时间长,是传导热疗中最好的一种介质,且能与身体各部位紧密接触,因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石蜡加热后敷贴于患处,能使局部组织受热、血管扩张、循环加快、细胞通透性增加,由于热能持续时间较长,故有利于深部组织水肿消散、消炎、镇痛。

传统的石蜡疗法缺点是太脆、易碎,用在大面积较平的部位尚可,若用在凹凸的关节面上,里面未凝固的石蜡则容易流出来,烫伤皮肤。而且对一些疑难病的治疗效果见效缓慢。

新型蜡药疗法克服了以上缺点,巧妙地将中药止痛散与加热后的石蜡混合于一体。新式蜡疗采用的独特配方能使其贴敷于患部后不呈对流现象,而且基础蜡的配制也有改进,加入了防止烫伤的中药入内,故皮肤能耐受较高的温度(60℃—70℃)而不会烫伤皮肤。经特殊工艺处理过的介质不易破碎,再将药物的有效成份强渗入人体的患病部位,起到了双重治疗作用,通过多年临床治疗中不断研究改善,其治疗效果、治疗范围更有了突破性进展,对风湿类疾病有奇效!并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肩周炎、术后粘连、关节强直等各类风寒湿痹痛症有特效。此法简便易行,家庭亦可采用,在医疗费用日益昂贵,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的今天,此方犹其值得广泛推广。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