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37 真警察还是假警察? 来自湖北之声
北京的卢女士是留学美国7年的博士,回国不久,就被电信诈骗的形式骗走11万人民币。 几天后,广东民警电话说找回了钱,她死活不相信,认为又是一个骗局。 因为她多次咨询北京警方,几个专业反诈骗的民警告诉她,电信诈骗案件破案率低,破案周期长,不太可能在1周内就破案,是骗子“连环骗”的伎俩。 经广东的破案民警多次诚恳地打电话解释,以及刚好出差到北京的民警亲自去找到她本人说明情况,她才相信案子真的破了。 当下的中国,电信诈骗案猖獗尽人皆知,博士、教授被骗不足为奇。 这一新闻的看点在于北京警察也不相信案件如此快被破,多次提醒卢女士提防“连环骗”。这一情节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味道。 “连环骗”现象司空见惯,警察提醒无疑是基于经验,出于善意。这只能说骗子太狡猾,这类案件太多,以致警方也“马失前蹄”。不瞒您说,我昨天也接到一个诈骗电话,对方对我的个人信息了解得一清二楚,并质问我为何没有签收法院传票。如今骗子把他们的目标了解得如此透彻,行骗时理直气壮丝毫没有心虚,到底是谁在助力?谁又该感到脸红呢? 近几年,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活动的打击虽然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但犯罪分子手法却在不断翻新,有关机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形同虚设,这让老百姓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种潜在的危险之中。打击电信诈骗案件,有关部门应在“防”上多下功夫,让骗子得不到公民的个人信息,并且在第一关就被“拦截”。北京警方这次出现“黑色幽默”式的判断也应是一种提醒:在案件通报及信息共享方面,有关各方还应有所改善。否则,再来一个“黑色幽默”,警察蜀黍可就糗大啦。节目时间有限,大伙儿如果意犹未尽,可以继续在手机应用“阿基米德FM”里面的“万有引力”社区里继续和我们讨论。引力君不会告诉你,万主播会经常出现哟!大家快来找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