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绿色麻将”红遍欧美

 青梅煮茶 2015-12-14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 刘佳 发自布鲁塞尔

  欧洲:激发“麻友”了解中国
  
当同桌不懂汉语的外国麻将好手用标准普通话流利喊出“碰、吃、杠、和”时,前来参加10月底在海南三亚举行的世界麻将运动会的中国国粹能手们愣了。本次麻将圈的顶级赛事吸引了32名欧洲选手参赛,占了所有选手的一成多。不少国内观赛的麻友们不禁要问,这麻将在西方到底是有多流行多普及?
  要说西方的麻将风靡史,最早可追溯至1895年,当时英国汉学家威廉·亨利·威尔金森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了“麻雀”一词(即麻将)。欧洲大陆最早的麻将牌出现在大约400年前,由葡萄牙耶稣会会士从“远东”漂洋过海带回欧洲。
  虽然历史悠久,但麻将也是最近一百年才开始在欧洲兴起的,而最近十年则进入了黄金期。尤其是在2005年,代表14个欧洲国家协会的欧洲麻将协会(EMA)在丹麦成立后不断推广普及麻将规则玩法,麻将之风席卷全欧,受欢迎度空前高涨。
  初学者可以加入各国的社区麻将俱乐部,得到前辈们的指点教授掌握规则。除此以外,因广大潜在麻友兴趣浓烈,欧洲多地的中文学校也“兼职”开起了麻将课。例如,位于法国雷恩的布列塔尼孔子学院早在2013年时就开设了中国麻将辅导课。今年年初,法国拉罗谢尔孔子学院的学员们也搓响了新开的麻将培训班的第一课,学的也都是国标麻将。
  除了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办学特色的孔子学院,欧洲一般的高等学府也办有不少麻将社团。例如在麻将人气同样旺的英国,英国剑桥大学麻将社团就规模不小,除了传统的日本麻将,新国标麻将也越来越受欢迎。
  而且在欧洲,打麻将基本与赌博绝缘。纯智力运动的积极向上形象颇得欧洲人好感而越发风靡,一批批欧洲麻将高手也陆续“出炉”。
  现年40岁,有5年牌龄的耶斯佩尔·诺尔就是代表丹麦参加本次麻将世运会8名国手中的一员。在世界顶尖高手云集的预赛阶段,共决出了64名选手进入复赛决赛,他以一分之差落后排名第十的中国本土选手位列第十一名。
  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自己平时爱好桌游、高尔夫,一次在马耳他参加朋友婚礼初次接触麻将。“在朋友教导下,我在游泳池里坐着打了我人生的第一场麻将,也就此爱上了打麻将。”
  回国后,诺尔就意外发现了丹麦麻将俱乐部,便立刻申请加入,很快在老会员的帮助下掌握了麻将玩法,平时一有空就与牌友切磋技艺。在他看来,麻将与桥牌、象棋等智力运动相似,既有战略运筹学、概率学等技术特点,又存有运气因素。
  短短几年,诺尔收获了3个丹麦国内联赛冠军、两个欧锦赛冠军,还担任过世界级赛事的裁判,现在他还与其他老会员一起轮流担任辅导员培训新人。主业担任一家咨询公司项目经理的诺尔还向记者表示,如果将来麻将也发展为同足球、网球一样的职业联赛,他非常乐意成为一名职业选手代表丹麦参加国际赛事,向世界各地牌友介绍这项有趣的智力运动。
  他说:“要学会麻将规则不是很难。通过学习麻将名称,我慢慢了解中国,我希望有一天能有大量时间去中国学语言了解这个国家。随着越来越多欧洲人迷上打麻将,他们也都是因为学会了麻将而更想了解麻将发源地——中国以及汉语。”
  而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麻将能在欧洲迅速普及还得益于赛制规则得到了统一规范标准化。
  欧洲麻将协会(EMA)主席、世界麻将组织(WMO) 副秘书长蒂娜·克里斯滕森向本报记者介绍:“欧洲麻将现行两种官方规则,即日本麻将和国际标准麻将(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1998年颁布的《中国麻将竞赛规则(试行)》为规则)。”
  她说,在两种赛制规则下目前有120至200名欧洲麻手,参加在欧洲多地举办的积分赛以及欧洲锦标赛。

美国:提倡通过打麻将做公益
  不同于欧洲人的中规中矩,麻将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美国时就没有完全照搬原始规则。1920年时,曾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美国人约瑟夫·巴布考克简化了传统中国麻将规则并出版了《麻将规则》一书,这也是现代美国麻将规则的最早版本。
  美国市场上第一副麻将牌还是由美国休闲服装品牌Abercrombie & Fitch公司(A&F)在1920年卖出的。一经上市就立刻在华盛顿火了,在美国迅速蹿红,从华盛顿、纽约一路向西向南,最后风靡全国,出现供不应求脱销景象。
  A&F公司的所有人更是派人下到中国农村,只要见到麻将牌就回收,最后在麻将牌美国本土制造前,共售出了大约1.2万套靠回收得来的麻将牌。
  “麻将风”不仅带动了公司抢注麻将商标,就连演唱麻将比赛主题歌的歌手也因此走红。在当时的各民族人群中,麻将作为一项智力游戏尤其受到美国犹太社区的追捧。至今,美国犹太人仍是弘扬美国麻将的“主力军”。
  此外,经过多地传播变异后,麻将在美国还出现了本土特有的美式规则。比如说“查尔士顿规则”,指的是各家抓牌后依次按序向下家、上家、对家换三张牌。而且,庄家有权再来一轮“查尔士顿”。美国麻将里还有“百搭牌”,百搭牌可碰任何牌成搭。
  美国全美麻将联盟副主席拉里·昂格尔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他们的联盟由一群纽约当地麻将迷们在1936年创立,当初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统一规则,打规范的“美国标准”麻将。
  而今日受美国麻友认可的美国标准麻将也是一路斩破各种地方奇葩特色,统一诸州各打一派的“乱世”,最后形成了一套统一的全美通行规则。
  除了规则、牌数、番数存在差异,现在流行于市面上的麻将牌在花色设置上也与传统的中国麻将牌不同。中国麻将的东南西北,在美国麻将里成了纽约、墨西哥、旧金山、加拿大。红中、发财、白板则变成红蓝白的网状图案,筒子变成了美国星条旗上的星星,条子换成了红色条纹,万子是美金图案,花牌则改成了饮料、汽车、飞机等图案,实在是美国特色浓烈。
  不过也有不少美国麻友依旧喜欢“小清新”中国风系列的传统中国麻将,虽然打法上还是按照美国麻将的统一规则。
  一位在波士顿的中国麻友就分享了自己的美国麻将初体验:“国人打牌时习惯喊出 ‘南风’、‘八筒’,到打美国麻将的时候,就变成喊 ‘墨西哥’、‘八星’,别有一番趣味。到最后和牌的时候,中国人是大喊 ‘和牌’,而美国人则是大喊一声 ‘麻将’!”
  如此大不同,也难怪世界各地其他打标准中国麻将的牌友初到美国后很不习惯。不过,麻友们之后还是入乡随俗一起打起了美国麻将。
  昂格尔介绍说,全美联盟成立后近70年里,以牌会友的宗旨也让联盟迅速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之士。“最初成立时只有32人,目前我们已拥有超过35万名会员。牌友遍布全美各州,从二十岁到八九十岁,各年龄段牌友都有,而且不仅地理上分布广泛,从低收入者到高收入者的各个收入人群中都有牌友。”
  “因为友谊,打麻将可以交到朋友。很多牌友在麻将桌上认识,后期不仅成了彼此的麻将搭档,有些还发展成了要好的闺蜜,当然也更不愿从朋友那里赢钱。”
  虽然目前还没有统计信息可以证实美国每年因打麻将促成的美国好麻友到底有多少,也没有数据显示因麻将而结缘培养出了感情甚至走入婚恋的具体情况。中国麻友流行一句通则:“麻将桌上看人品。”不以牟利为目的的麻将活动整体单纯健康阳光很多,也较少出现利益纠葛,为打麻将而撕破脸皮的事更是少之又少。
  昂格尔告诉记者,在美国麻将社区中可能还有赌钱的现象,但他们的联盟从成立以来就没有麻将赌博风气。“有时输的牌友也会掏些钱放桌上,大概50美分、1美元这样子。”
  根据当地收入与消费水平,1美元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实在是“毛毛雨”,但即使是这么点小钱还不会进其他牌友的腰包。那完全享受不到赢钱兴奋感,也感受不到输钱刺激的美国麻将迷们,又为何还这么乐此不疲,年中无休有空就约牌友打麻将呢?
  “我们还提倡通过打麻将做公益,通常会把这些麻将桌上‘赢来’的钱捐给慈善机构。我们还贩售麻将牌、官方规则手册及规则卡,但收益也都是捐给这些机构。”
  包括美国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美国癌症协会、美国糖尿病协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红十字会、癫痫基金会、迪马乔儿童医院、许愿基金会、肌肉萎缩症协会、麦当劳叔叔之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在内的多家专业机构都定期收到全美麻盟的捐赠。
  每年有数以千至万计的病患、无家可归者因为麻将创收款而得到医药治疗资助,享受到免费午餐。昂格尔说:“除了麻将桌上结下的深厚友谊,麻将慈善公益也让很多牌友越打越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