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歌嘹亮绕通山

 晓峰书阁 2015-12-14
  磨麦,擀面,做粑,待客。

  精简的文字记录纯天然的古村风情,这是通山流传下来的一首原始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寥寥八字,活现了一幅古代狩猎图。这是《吴越春秋》里的《弹歌》,是现存典籍记录下来的中国最早的民歌。

  将两首民歌对照,不难发现,其字数、词格、语势,何等相似。这很可能就是古代祖先创造的《弹歌》最直接的遗孑。至今通山横石、厦铺一带的汉子唱“过岭山歌”和“怒颈山歌”,多用食指顶住耳门,扯开嗓门大喊,直唱得青筋冒跳,大汗淋漓,据说是先祖传下来的习俗,喊山歌告诉住在崖里的火神佐佑其五谷丰登。这一幕分明有刀耕火种时代的印痕。由此推知,通山对中华民族原始歌谣的传承,历史何其悠久!内容何等博大精深!

  通山山川毓秀,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淳朴的风情延传至今,充满了古色古香的田园牧歌情调。

  山歌是人们在行路、挑担、砍柴、放排、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信口而唱的民歌,集文学与音乐为一体,传唱中常带有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天上白脸观世音,地下白脸杨将军,白脸子龙救阿斗,白脸关平保蜀平,一连四个白古人。黑脸敬德保唐君,黑脸张飞闯辕门,黑脸钟馗拿小鬼,黑脸包公断乌盆,一连四个黑古人。”这首山歌就包含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

  山歌与通山的关系,正如NBA之于美国,足球之于巴西,斗牛之于西班牙,是血肉相连的。山歌早已融入通山人的遗传基因里,是与生俱来的。

  通山山歌内容与形式都包罗万象。或投石问路,或寻觅同伴,或驱盗逐兽,或诉怨泄愤,或说爱探情。曲调高亢、嘹亮,旋律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想象丰富,比喻生动。歌声中娓娓叙事,叙事的旋律中又表达着真挚的情感,也往往烙着时代的印迹。“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通山人生活的一面镜子。

  俗话说:“山歌,山歌,山里头到处是歌。”通山是一个丘陵多山的地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通山人自古出门喊号子探路,打歌腔壮胆,吼土调驱兽,哪里有山便有歌,哪山有歌便有人,山不转歌转,歌不转腔转,一重高山一波人,波波人群声连声。一个后生在山头峰顶引吭高歌,深山幽谷,久久回荡,形成一人歌唱,八方来和的神奇景观。一支山歌丢过山巅,隔山即刻有一群林中人接住丢回来,顿时,一群素不谋面的山民便对起山歌来,山崖上便成了歌的海洋。通山九宫山很美,而山歌更美。叮叮的伐木声,嗤嗤的锯木声。有人唱:“都道九宫春意早,还传春意九宫好。樵人声声发长歌,飞入云中惊仙老。”有人和:“九宫一杯无私曲,东可采云西采玉。忽动悠悠太古心,子规啼罢樵歌续。”此唱彼和,山鸣谷应,飞传数里。有时,两歌手相遇,展开对歌,又叫“盘歌”,歌声所传之处,很快就会有众多歌手加入进来,一时歌声四起。

  通山山歌以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唔唱唔风流”。诸如爱慕、试探、追求、热恋、送别、相思等等,均用山歌来表达。每一首歌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演绎一段美丽的爱情。流传至今有《十二月相思》、《海棠花》等,数量达数百首之巨。

  “郎在山中打短工,姐在房中绣芙蓉。芙蓉不绣对山歌,口唱山歌心也动。阿母催我绣芙蓉,骂我唱歌发了疯。山歌本是古人留,阿母年轻比我疯。”一个坠入爱河的女子因对情歌误了手中活儿,遭母亲责骂后显出一脸娇嗔,天真活泼的形象活灵活现。

  如今,勤劳质朴的通山人与时俱进,对传统山歌进行改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山歌飘起来,飘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