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专栏 | #北漂生活指北#别轻易说来日方长,作者:宋倩文

 麻衣麻衣 2015-12-14

编者按:

萌芽微信的独家专栏#北漂生活指北#,记录初来乍到的北漂生活,不算指南,胜似鸡汤。栏主:宋倩文,电影宣传、青年作者,立志要在淙淙大河中逆流而上。



作者 宋倩文


大多数穿梭来去的北漂客,在那些十年如一日的小城市里长大,小时候放学回家走路十几分钟就到,吆喝了许多年的地铁始终没建好,1980年代的地标建筑直到如今依然是当地人们口中颇为骄傲的存在。


而北京擅长更替,生猛而迅速,整座城市都在大声呐喊“过时不候”,出租车每天都在蓄势涨价,任何一张会员卡都不是终生制,iPhone更新换代时街头巷尾几乎全在同时间拿起了最新款,而我们喜欢的餐厅分分钟都有可能关门大吉,那件试好的衣服嫌贵不买一星期就会断码……


因为活得格外耗时费力,如履薄冰,在这儿过一年,会以为自己老了十岁。


住处附近有一家购物中心,每次去吃饭、买东西都要被问无数次,有没有这里的会员卡。商场的规定是,当天一次性购物满800元,就能办这张卡。


第一次,柜台小姐告诉我,因为吃饭时使用了优惠券,所以这顿饭的消费不能被计入在内。第二次,我买了大件儿,在营业时间临近结束时去办,柜台小姐已经下班了,于是这天的消费清单再次作废。


连这样一张根本没什么用处的卡,也摆出锱铢必较的姿态,在准入的门槛上不肯放一点水。


北京那些人流特别密集的地铁站,出入站通道的硬广,几乎是一天一换。


刚来北京的年轻人,每天至少要经过一次国贸或者五道口。每年春节假期结束,国贸站一号线与十号线之间的换乘通道,都能看到摇旗呐喊的招聘网站。


今年“双11”前,某宝在青年路地铁站投放了大量广告,包裹着文艺的外壳,不停戳痛我们捏紧钱包的那只手,恨不得马上打开电脑点击一次“加入购物车”。


广告商生怕错过,我们则怕来不及。来不及在那些大家盲目狂欢的日子里,贡献一个朋友圈的段子或者一张凑热闹的照片。


毕竟,过了今天,谁都不会再记得今天。消耗“此刻”,是人生中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可惜,此刻的我,早就偏离了最初落脚帝都时规划的人生,电脑里全是没写完的故事,电话簿上全是未来得及认真告别就消失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天津来往北京,半小时城际直达,比从通州进城还方便。


有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当时在中政法读书,没课的日子里,我总来北京见她。早上七点多,我从天津,她从昌平,我们一起出发,九点就能在西单见面。大悦城十点钟开门,三四月的早上不算太冷,会有许多人站在二楼门口的天桥上等。


我和朋友有时到得早,就扭头跑去麦当劳吃早餐,一边看表,一边慢吞吞喝完超值套餐里那杯咖啡。


算起来,那是四五年前了。时间还允许被浪费,便宜还值得被赞许。我们还有精力,用一整天抱怨男朋友,彼此交换学校里那些不愉快的小事儿,把不喜欢的人数落个遍。


快毕业的时候,我来北京实习,朋友也忙着回香港的事,终于同在一座城市,却没成功见过一次。后来,她去英国读书,总在半夜三更给我点赞留言,我地理特别差,始终记不住北京和英国的时差,每次聊天都要先问她,你那边几点了。


算起来,我们认识快十年,她一直是我最无助的时候,会打电话过去不解释直接大哭的人。


只是来日方长,最终成了一句空话。


13年秋天,我和认识不久的一位朋友,坐在雍和宫门口的咖啡厅里,念叨考研的事。我准备考电影学院,她刚辞掉工作,决定加入。4、5个小时之后,我们吃完饭经过国贸的溜冰场,一时兴起进去玩,她刚把我教会,我就一跤摔骨折了。第二天,我打着石膏飞回老家,一住就是半年。


考试那天,我一瘸一拐地在考场门口碰到她,最后一场考完,我们一起吃了顿饭,后来,就再没见过了。


那年春节,她离开北京,当时决定是要彻头彻尾地走了。直到两个月前,她又从云南折腾回来,微信里寒暄,我得知她现在做编剧,而我哼哧哼哧干营销,我没问她为什么要走,又为什么回来。


反正到现在,我们都算是勉强抵达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那一站,虽然没走我们原本以为的那条路,也错失了无数个也许会把酒交心的冬夜。


我在北京的第一波正经同事,几乎全是女生,却难得十分要好。因为不加班,工资又低,大家都保持着每天中午带饭的习惯。每到12点开始轮流热饭,四五个人围坐一桌,隔着热腾腾的蒸汽叽叽喳喳地聊天,从夏到冬,在彼此的饭盒里尝遍了中国各个地方的拿手好菜。


到了春天,我第一个辞职,不久之后大家也都纷纷跳槽。从前说好要常聚,到如今真正聚过的局也不超过三次。后来,仍是挚友的A姑娘会陪我在加班到八九点的日子里一起去吃“张妈妈”,B姑娘虽然即将跟随老公移居深圳,却还会在朋友圈里跟我热络地互动,至于CDEF,早不知什么时候从微信好友列表中消失了。


从A数到Z,再从Z数到A,这些字母代表那些我来北京之后认识的人,一多半都已经不在身边。人来人往,在这儿是件平常事。


我记不清说过多少次“以后常联系”、“有空一起吃饭”、“下次约你”,说出口时未必没有诚意,心底却深知,这些客套话即是真正的再见。


那些被我们刻在心上的人,早就在深夜彼此分享过无数个大众点评的餐厅链接,不说以后、不等有空、不约下次,现在就见。


恋爱要在最好的时候谈,朋友要在合适的夜晚对酒当歌,想去哪儿请立刻动身,要做的决定一刻也别等。人生太短了,来日方长这种话,就留给平行宇宙里那个不在北京的我吧。





萌芽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萌芽杂志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者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