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柘城县统战部门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实施“12345”工作模式,正确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打造柘城“光彩”品牌。 即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一是夯思想基础坚定信念。通过举办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理论政策宣讲和辅导。二是促健康发展增进信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政企对接制度,为企业提供引资引智、解困服务;加强企业维权服务,协调处理10余家企业的劳动及权益纠纷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60多万元。三是促转型升级增强信心。邀请专家来柘城举办讲座等,提升发展信心;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四是促履行责任恪守信誉。引导企业带动就业,先后有70多家非公有制企业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4600多人次;促进民企与特色产业项目合作。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各类商会联系引导,动员其引导会员参与光彩事业;建立与政府部门沟通机制,争取政府对光彩项目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工作联系,吸收无党派人士、台侨等社会各阶层参与光彩事业活动,增强光彩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任职安排以及各类各级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以激励他们参与光彩事业的积极性。 一是与倡导企业文化相结合。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二是与引导民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引导并扶持中小型民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并支持规模企业开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高科技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三是坚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技术帮扶、就业安置、志愿救助等形式参与精准扶贫。 一是注重宣传发动。开展争当“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评比表彰。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光彩事业的意义和先进典型。二是注重示范带动。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回馈社会。省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孙红军为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达2000余万元。三是注重服务引导。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担保贷款、维护权益、专业培训等各种服务,认真组织开展了挂钩服务企业活动,努力在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办实事。四是注重组织建设。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共青团、工会的作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队伍,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一是以“情暖夕阳——工商联会员企业帮扶敬老院”活动为载体,争当敬老爱老模范。20家会员企业结对帮扶敬老院17家,3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0多万元,实现了帮扶全覆盖。二是以“双帮”工程为载体,帮助贫困村致富奔小康。在“百企帮百村”、“百名会员帮百户”活动中,有30家非公有制企业对口帮扶26个村,150名会员帮扶农户150个,涉及帮扶项目16个,投入帮扶资金260万多元。三是以“阳光助学”为载体,帮助特困生圆梦。仅去年以来,12家会员企业就为120名贫困大学生捐资60万元,帮其实现了大学梦。四是以扶贫送温暖为载体,帮扶社会弱势群体。3年来累计慰问困难弱势群体220多人次,捐资捐物达360多万元。五是以开展“感恩行动”为载体,引导企业帮扶“三老”人员。目前,全县共帮扶“三老”生活困难人员28户,开展技能培训110人次,解决就业80余人。 (本文刊发于2015年第10期《中国统一战线》杂志,作者为柘城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海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