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檗大唐无禅师(检书烧烛《看花解语》)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5-12-15

 

  这一节,说的是黄檗大唐无禅师。原文如是:

 

  黄檗禅师示众云:“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何处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时有僧出云:“只知诸方匡徒领众,又作么生?”檗云:“不道无禅,只是无师。”

 

  黄檗禅师为大唐宣宗皇帝之师。明明帝师,偏说无师。

  黄檗恐怕也不自作师看。《碧岩录》中先说他一个故事,煞是好看:说他曾游天台山,路遇一僧,目光精亮有异相。两个攀谈颇为相契,便一同行走。半路渡河,恰雨后河水大涨,黄檗停在岸边,让僧先渡。那僧敛起衣,踏波如履平地而过,回头再等黄檗。黄檗大声呵斥:“你这自了汉,早知你作古作怪,当打断你的脚!”那僧赞叹一声:“真是大乘法器。”倏忽不见踪影。

  这故事以前是知道的,那时只觉奇崛,其实不明所以。今天读到这,一句“不道无禅,只是无师”,才知自有出处。

  原来百转千回,大道只在目前,若是亦步亦趋,可怜远在天边。

  胡先生在这里解得好,禅是悟识。师说里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儒的定义。个人的理解,若从分别心讲,觉得还是禅家更显得智慧,就是有师要当无师用,师尽可以传经授业,但要无惑,别人那是使不上力的。想到自古以来,不知多少高僧大德,虽然度人无数,却鲜有道貌岸然面孔的,原来自不作师看,只是寻机接引一切众生,自然透出凛凛风骨。

  看雪窦的颂:

 

凛凛孤风不自夸,端居寰海定龙蛇。

大中天子曾轻触,三度亲遭弄爪牙。

 

  这大中天子正是唐宣宗。传说即位之前在黄檗的寺里为僧。三次向黄檗问法,三次被禅师掌括。大中后继国位,赐黄檗为粗行沙门。呵呵,看这名字!大中非池中之物,黄檗并非不知,《碧岩录》连这段典故也载:大中为僧时,与志闲禅师同游庐山瀑布,志闲先有“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的句子,大中随口接上“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咦,这一首诗,记得当年从学校毕业,教我们历史的顾老先生在留言册里写过,老先生只说是太平天国的冯云山写的,弄得我一直对这姓冯的好生敬佩,原来却是早了一千年的两个参禅的方外人所作!

  就是就是,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

 

  (检书烧烛《看花解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