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波密:“舌”尖上的世外桃源

 cat1208 2015-12-15

波密:“舌”尖上的世外桃源

 撰文/单之蔷

[转载]波密:“舌”尖上的世外桃源

与念青唐古拉山遥相呼应的岗日嘎布,绵延于波密县的东南部,这里水汽充足,终年湿润。雪山和冰川下,苍莽葱郁的林海隐藏在云雾中。进入林中,顿感自身的渺小,云杉、冷杉拔地而起,高可擎天,气势非凡。茂密的林间,也能见到高山大叶杜鹃和其他植被的身影。波密森林覆盖率高达45% 左右,远远高于全国22% 的平均水平。摄影/谢罡

    波密为什么美景如此密集?要解释其中的奥秘,先要了解一下波密的地理位置。波密的北部是高大宽阔、雪峰林立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面是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区。这里的山体在构造运动中处于上升阶段,山体高大,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一些山峰海拔已超过5500米,而这一带的雪线高度仅在40005000米左右,这些山峰的高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雪线,因此这些高山已经是冰雪的世界。但是中国有雪山和冰川的地区并不少见,如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虽然有雪山冰川的景观,但那些地方大多是人迹罕至之处,不像波密这一带人类生活在雪山的褶皱里,因为这些褶皱的河谷地带海拔仅有2000多米。这些雪山宛如人类的大脑,而其中的沟槽就是这一带的水系网络,也就是河谷地带。这些发达的水网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这里是中国降水丰富的地区。

    为什么这里降水丰富呢?因为这里有“雨舌”。

    你要是盯着一张中国地图看,会看到中国的版图在西南地区有一个巨大的“凹”处,这个“凹”处一直向上就是“雨舌”的位置。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下宽上窄的喇叭口形的地形构造,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汽云团正好顺着这个喇叭口长驱直入。北上的水汽碰到了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阻挡,在爬升的过程中形成了丰沛的降水,丰沛的降水量涵盖的区域好像从孟加拉湾伸过来的一根舌头,这就是“雨舌”。凡“雨舌”舔过的区域,都是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森林茂盛的地区,而波密就在“雨舌”的舌尖位置。

[转载]波密:“舌”尖上的世外桃源

    除了“雨舌”的滋润,这里顺着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一条水汽通道的存在,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沿着这条通道源源北上。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巨大的拐弯,被称之为“雅鲁藏布大拐弯”,波密又在“弯顶”上。这个水汽通道的存在,更增加了这一带的湿润。

    这种湿润气候的存在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除了在高山上降水变成了降雪,形成了高山区的雪山和冰川外,还给这里带来了繁茂的绿色植被。波密南部的墨脱,由于处于雨舌的根部,更加湿润,所以大地呈现的是热带雨林的景观。舌尖上的波密由于降水逊于墨脱,所以波密的森林虽然不是雨林,但是其植被的繁茂,生物量的巨大竟然在中国乃至于世界都占据领先的地位。

    要了解波密的森林,最好先从了解一位女生态学家——徐凤翔开始。

      20世纪80年代,电影明星出身的著名女作家黄宗英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小木屋》,一时间风靡全国,书中女主人公就是徐凤翔,她是最早研究波密森林的科学家。

      1979年,来自南京林学院的女教授徐凤翔,到了波密一个叫岗乡的地方,这个地方之所以吸引了她,是因为当地老乡说:“沟里有很大很大的神树。”徐凤翔在岗乡找到了一块地,那里满山遍野生长的是云杉,学名叫林芝云杉,在这块林地上,徐教授建起了小木屋,开始了她长达7年的定点研究。

    “岗乡云杉林是我考察次数最多、研究最为深入的一处,也是我心目中的生态与资源的圣地。”徐凤翔说。

    徐凤翔在岗乡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现象:波密的云杉林是世界同类树种中单位面积生物蓄积量最高的。徐风翔在她选择的林地中,逐株调查,仔细测量,不仅测量树木的地上部分,还要测量地下的根茎,测量的结果是这里的一公顷林木蓄积量高达3831立方米。这个结果是我国东北林区的3倍,也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云杉林。

    这里的云杉不仅蓄积量大,而且树木高大粗壮,有许多胸围近2米,树高70多米(相当于20层楼高)的巨树。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位朋友徐健,他致力于用影像来参与自然生态保护事业,并成立了一个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近些年他正派人在波密寻找中国最高的树。

[转载]波密:“舌”尖上的世外桃源
波密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不仅发育着一定数量的现代冰川和积雪,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波密森林植被茂密,是西藏重要的林区,也是我国三大原始林区之一,密林间栖息着各种珍稀鸟类,其中大紫胸鹦鹉体大尾长,是国内体形最大的一种鹦鹉,它们羽色艳丽,喜欢成群地活动在森林中。2014 年3月,在距离波密县城十多公里的路边,有一规模庞大的野生大紫胸鹦鹉群飞过丛林,数量竟有成百上千只,摄影师捕捉到了这个生动的瞬间。 摄影/曹铁
[转载]波密:“舌”尖上的世外桃源

大紫胸鹦鹉,又名德拜鹦鹉,身披翠绿色外衣,胸部和腹部为灰紫色,头部为蓝紫色,前额和喙之间有一条黑色的羽毛,喙下至胸前还有一条很宽的黑色羽毛,雄鸟的上喙部为红色,雌鸟为黑色。波密的森林是它们的栖息地之一,繁殖季它们常群体飞行。大紫胸鹦鹉体态优雅,善于模仿人语,已被驯养为家庭宠物。 摄影/程斌


    徐健告诉我,波密有鹦鹉。有一种名为大紫胸的鹦鹉,这种鹦鹉最会学人说话,在我国的云南、四川南部都有分布,但波密应该是此种鸟类分布的最北界限了。此种鸟在波密一带的云杉林中栖息,它的食物是云杉的种子,波密也算是大紫胸鹦鹉栖息地中海拔最高的地方了。

    听说波密有大紫胸鹦鹉,我就开始寻找谁拍过波密的大紫胸鹦鹉的照片,终于找到了,摄影师曹铁在波密拍过一张大紫胸鹦鹉成群在云杉林中飞翔的照片。而且照片清晰度很好,能够看到鹦鹉翠绿色的羽毛,紫色的胸羽,甚至能看清鹦鹉红色的坚实有力的鸟喙。

    更有意思的是,我几个月前去波密,在县城里的一家小店吃饭,老板竟然养了一只大紫胸鹦鹉,不过这只鹦鹉不会说人话,只会短促有力地鸣叫几声。因为训练鹦鹉说话,毕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是夏天,天气很热,店里门窗大开,透过窗户看出去,映入眼中的除了墨绿的云杉林,还有一座金字塔一样的雪峰,我知道前面的雪峰就是从波密去墨脱要经过的嘎隆拉岭。店里的老板正在讲那年3月他从墨脱回波密,翻越嘎隆拉岭时,忽遇大雪,武警部队去营救他的故事……

    吃完饭,我们奔向岗乡。途中车子几次涉水过河,险些陷车。不过当我们登上了一处高岗,向下眺望时,看到的是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象,一片云杉中间有一座村庄,村庄边是一个水平如镜的湖泊,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匹马在静静地吃草……这就是波密:雪峰、森林辉映,田园与荒野相伴。

    不过现在在我的印象中又多了一项鹦鹉。

    在结束本文时,忽然想起了徐凤翔第一次走进波密岗乡时写的一首诗:

    宁静的村庄,悠然的牧场,

    云杉挺立,山花绽放。

    这是否是江南风光?

    不!这是西藏波密的岗乡,

    看雪峰林立沃土香。

    就以这首女科学家的诗结束本文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