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身边也有以打击你、批评你为乐的人吗?不想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的,赶紧看过来!

 长沙7喜 2015-12-15



周末我在一个父母群里看到中国居然有这么大的群体在聊“恶婆婆”,妈妈们例举了婆婆们的各种罪状,人数之多,热闹非凡,令人叹为观止!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聊一聊“恶婆婆”。最常见的类型“刀子嘴豆腐心型”。


有一种人被称为“刀子嘴豆腐心”、“嘴巴厉害”、“嘴不饶人”“嘴巴贱”等,当这种人是自己的亲人时,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这种人格,心理学上称为“回避型依恋人格”。


还记得以前我在讲分离焦虑之前讲过安全依恋关系,我们今天讲其中的一种。这种关系不仅仅存在于亲人关系,也常见于于同事、朋友、恋人之间。



这种人并不是不喜欢你才打击你,恰恰相反,只有和他认为是亲近或信任的人在一起时他才会犯病。这是因为回避依恋型人格的人终其一生都在逃避真正的亲密关系。



这种人格的形成于童年时期,成因是儿童背后较为严厉的父母。


我们中许多人在其成长经历中,极少能获得赞扬和肯定。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一个特别扭曲的意识:亲近的人之间天然就应该是相互抬杠和挑刺的交流模式,他们没有学会过怎样正确地表达感情和需求,或者说直白地表达从来得到的都是否定反馈,长此以往,儿童会倾向于觉得直白表达感情可能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而等这类人当了父母,又会把这个“表达-否定-关闭”的交流模式循环传递给自己的子女。


你可以想一想,如果要你和父母,尤其是父亲明明白白地表达感情,譬如说出“爸爸我好想念你”之类的话,是不是对你来说有点“怪”,有点“难”? 如果是的话,你身上就存在着这种情感模式。在这类人的原生家庭里,很可能夫妻之间表达感情也是很件困难的事情。


这些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已经被扭曲,所以在爱情和友情中,喜欢黑别人,喜欢嘲笑亲近的人,归根结底是吝啬于表达肯定和欣赏。他们得到的价值承认太少,所以一直有一种深深的不确定感,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价值低,配不上美好的事物和人,随时都会失去。所以这类人需要反复地通过获得来自于对方“反向否定” 的反馈,从而获得一种“即便如此对方也不会离开自己”的虚拟安全感。




这类人喜欢嘲笑挖苦自己在意的人,他图的是什么?图的恰恰是你的辩解甚至于你的愤怒。你的辩解证明了你在挽留这段关系,你的愤怒证明你在乎这段关系。他于是从你的抗辩和愤怒中获取了愉悦和欣快感。也许你的愤怒、伤心、反击会激发他意识层面的懊悔和自责,但是他的潜意识是欣喜的。


如果你对他的打击做出了他期望中的反馈,他就会不断地往下试探你新的底线,直到他得到令他更满意的结果。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复一次这个过程,以便重复这种愉悦。


当你了解了这种回避依恋型人格的时候,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增加爱,让爱在他的身体中不断流淌。



所以很多妈妈在声讨婆婆和老公的时候都很愤怒,要知道,一个家庭中亲密关系的互动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因为:

1、“未经允许的伤害从未发生” - 如果你认为婆婆或者老公伤害了你,你要自省一下,是不是你在让他们伤害你。

2、容易受伤的人,大多是内心能量不足的人,自我价值感相对较低,因为你的原生家庭中很可能就有一个和婆婆类似的父母。


解药在每个人的心里


1、接纳那个内心充满了无处表达的愤怒,爱生气,容易被人影响、没有价值感的不完美的自己 。

2、接纳那个儿时被父母不断贬低、斥责、伤害的、不完美的婆婆或老公吧 。

3、记住:凡是抗拒的都会持续,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来的有效果 。

4、不要把这种不良的关系持续带给孩子,在家庭系统中,每一对不良关系的出现都会有一个人来买单,而这个人大多是没有保护自己能力的孩子。


回到主题,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形成主要在生命的早期。


如果在孩子1岁半以前,父母把陪伴孩子的主要工作交给了老人或者保姆,孩子在成长到三、四岁时就能看出一点模型,比如在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记仇”“报复”还有的“讥笑”他人的。


如果你不喜欢身边的亲人“刀子嘴豆腐心”,请记得不要让孩子也成为这样的人。


孩子怎么样才能不成为这样的人呢?当你觉得孩子做好某件事的时候,多及时认可。经过多次这样的鼓励之后,孩子就会多次重复这些被鼓励的行为。同时,在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做好某件事之后,他们也会及时去认可、赞美别人,因为,TA从小就是被这么对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