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的心理健康 霍克林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与现状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2)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3)关系到教师的工作。 1、现代教师应扮演的社会角色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 现代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职业角色,是由教师的作用决定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J.M.索里、C.W.特尔福德《教育心理学》)认为,社会上的人们、家长和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教师,因此教师在各种不同人们的心目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根据教师的作用,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需要,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应定位为以下六方面,即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级活动的领导者;学生家长的代理者;学生的知己和朋友和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在这六种角色中,任何一种角色都需要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这一角色,更需要教师有健康的心理。 2、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职业具有繁杂性、责任性、示范性和创造性等特点。繁杂性指教师工作是很繁重与复杂的,而且,有很大的责任,这就是教师的压力增大,心理负担加重,这就容易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职业还具有示范性,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会成为学生的模仿的榜样,才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否则,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学生就会受到相反的影响,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的特点也要求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这从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就可看出来。 3、师生心理的相互作用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 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应该是心理关系。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实质也是心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关系是一种特定情况下人际关系,因此,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相反,紧张的师生关系是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因为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必然会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学生心理正常发展过程中起很大的作用。我们不少教师辛辛苦苦地培养学生,但很少……而且教师的理本身的心理素质及领导方式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时蓉华《教育社会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6月版336页) 大家知道,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既包括智能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也包括非智能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在这种相互影响与作用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了。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严重问题的,他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今晚报2000年4月1日1版有一则来自辽宁的消息,这篇题为“一项专项检测表明:半数中小学教师有‘心病’。”其中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他们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不如同期毕业的同学。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城市多于乡村,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小学男教师。其实,上海早在1996年、天津市河西区教科室在1999年都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过类似研究,天津和上海的结果比较接近,与辽宁的研究相比,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捎轻些。各地(也包括上面三地)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的的调查与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存在严重问题的。是值得各级领导和教师注意的。 我市,心理健康问题的检查率占被调查教师的40%左右,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的占被调查教师的15%左右结论。 二、学校领导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怎样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 生活在社会中人,在他(她)成长过程中,不管他(她)愿意不愿意,总要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人生观一经形成就制约着人的整个生活历程,赋予生活意义以内容,指导着如何认识自我,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在生活中由于人的价值取向不同,所以就有不同的人生观。有的人注重贡献和付出,有的人注重获得和索取;有的人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有的人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 。一个树立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就会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注重贡献和付出。一个树立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师就会有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这些教师一心一意想着如何把工作搞好,就会以苦为乐、积极乐观。教师的快乐来自美好的师生关系,来自创造性地教学劳动,来自把学生培养成才。来自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王正平《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12月版51——54)。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相反,一个建立了消极和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就会注重获得和索取,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这样的教师在工作中就会患得患失,并经常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可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基础。 (二)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使每个教师的都能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使教师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需要来源于外界现实,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它在心理活动上通常是以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被体验着。关于人的需要,莫瑞(H.A..Murray)从接受TAT的被试中测定出人格中存在着各种需要他把人的需要分为20种,其中就有使别人有印象,夸耀、卖弄,希望别人注意自己的“表现”需要。马斯洛(A.H.Maslow)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在社会生活中,渴望力量、成就、自强、自信、自立、胜任、支配、承认等自我价值的实现,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每个人也都想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尽管他们表现的方式、程度不同,但这种要求都是存在的。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思想束缚,人们不敢或不好意思表现或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作为校长应该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使每个教师的都能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使教师能发挥自己的才干。这样,那种压抑感消失了,心理能量释放出来了,心理就会健康了 教师也一样,学校领导应该满足教师合理需求,使每个教师的都能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使教师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三)施行民主管理,积极创造一种和谐的心理环境(管理方式) 学校的心理氛围对学校中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教师来讲,良好的学校心理氛围有益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恶劣的学校心理氛围有损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校长的管理方式是影响学校心理氛围和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领导者的作风及其使用权力方式的不同,勒温(Kurt Lewin)等人早在1937年通过对团体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专制型(autocratie)、民主型(democratic)、放任型(laissez--fair)三种类型的领导.(程正方编著《现代管理心理学》)。这三种类型的领导,使学校形成三种不同的学校心理氛围。专制型的领导只注意工作目标,只关心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不关心教师,对教师麻木不仁,容易使教师产生挫折感,因此,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很大,教师对校长存有戒心或敌意。专制型校长的管理方式所形成的学校心理氛围是不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放任型的领导是无政府主义的领导,校长对工作和教师都不关心,无规章、无要求、无评估,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冷淡,人们的心理距离很大,也无益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民主型的领导采取民主管理,鼓励教师的积极性,尊重教师、公平对待教师;关心教师的心理需求,客观地评价并帮助教师搞好工作。校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很近。教师能自觉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民主型的领导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因此,校长要施行民主管理,积极创造一种和谐的心理氛围,这样,才能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正确认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 1、正确认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正确认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是承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是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学校工作和教师的身心健康联系起来。 学校领导应该正视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思想基础 2、提高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 请专家给教师讲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维护方法,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使他们能自己缓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五)给教师创造合理宣泄的环境 人的不良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人容易避免和克服,而有的人却很难克服,如何让教师消除这些不良情绪呢?学校可以给教师创造合理宣泄的环境以帮助教师消除这些不良情绪。 三、教师自己要的对策 1、献身教育,淡化功利 (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忠诚教育事业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文化的多元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教师应该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把自己的理想与人民教育事业联系起来,献身教育,这样,才会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2)正视现实,淡化功利,安心工作 把功利看轻一点,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因此,社会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必然反映到学校中来 2、健全人格,优化性格(积极乐观)(优化性格)完善人格 人格,也称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健全人格(完善人格)要做到三点:第一点要使内部心理和谐发展,如使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智慧才能、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性格气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第二点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与同事、亲人、学生处好关系,发展友谊,获得人们的尊重、理解、和信任;第三点要使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上,能创造性地做好工作(高玉祥)在工作上有所建树。 性格是人格的重要构成因素,优化性格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优化性格品质,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很强的责任心、竞争心,还要有友谊感和独立性。 3、乐于合群,和睦相处 (1)从时空的角度说 从时空的角度说,乐于合群和睦相处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教师在学校里要与同事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第二层意思,教师在家里要与亲人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第三层意思,教师在社会上要与与自己有来往的人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 (2)从年龄的角度说 从年龄的角度说乐于合群和睦相处也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教师要与年龄相近的人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第二层意思,教师要与比自己年长的人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第三层意思,教师与年幼的人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包括与学生) (1)换一种心态对待工作,你会从中获得快乐。如换一种心态对待学生,你会从中获得快乐换一种方式生活和工作 (2)换一种心态对待生活,你会从中获得快乐 4、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劳累的,可以说这一工作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教师不仅脑子累,而且身体也累。因此, 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累了。要注意锻炼身体 要注意科学用脑,避免大脑过累。如果长时间的用脑,大脑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脑的血容量增大,用氧量也就会增大。 5、学点知识,合理宣泄 我们从新闻报道中知道了一些教师体罚或心罚(又称为心理施暴)学生,这里有师德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原因。单纯地从师德方面找原因对教师是不公平的。但是做为教师自己来讲不但要良好的师德,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样才可能避免体罚或心罚学生。 从前面的资料来看,教师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其原因是由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相对来讲待遇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即使学校、个人都很重视这个问题,也难免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怎么办呢?作为教师来讲,一要学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二是合理宣泄消极情绪,释放负面的心理能量,避免发展成为心理疾病。 《天津教育》2000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