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青花瓷 美到全世界

 三姑书斋 2015-12-15

元代青花瓷 美到全世界

陈永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摄影 臧楠

元代青花瓷 美到全世界

元代青花瓷 美到全世界

元代青花瓷 美到全世界

本期走进《讲场》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为观众讲述青花瓷的“前世今生”以及在元代青花瓷背景下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众所周知,青花瓷是带有中国元素的瓷器,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本期讲场,陈永志对元代青花瓷的种类、出土地点、瓷器特点等基本概念作出解释,为读者描绘出元青花瓷的形成及发展脉络,让读者充分了解到元代青花瓷的学术价值、文化交流意义,以及将东西方科技、文化交融后,中华文化理论核心西渐的实际效果。

“鬼谷下山”轰动陶瓷界 青花瓷得到世界关注

青花瓷,虽然被认为是极具中国风的器物,但却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很多博物馆以及重要场合中,青花瓷都会被用作重要的装饰品来摆放。2005年7月12日,有一件享有盛名的青花瓷引起了陶瓷界的轰动——“鬼谷下山”被拍卖。这件瓷器曾经以1568.8万英镑(约合2.45亿人民币)拍卖成交,其花纹是在原有的元代青花瓷花纹的基础上画作了“鬼谷子下山”的场景,这件瓷器开了元代青花瓷器拍卖的先河,拍出了青花瓷的最高价格。该瓷器拍卖成功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收藏界,对青花瓷执着的、苦苦的收藏和追求。

围绕着元代青花瓷,国内的学术界特别是各大博物馆,进行了多次展览,把世界各地的元青花都收集起来或借过来,进行展览。首先是在2009年,首都博物馆举行了“青花的记忆”展览,把全国各地的元青花以及国外的一部分元青花都拿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展览,同时进行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对元青花进行专业的探讨。2012年,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了一个大规模的元青花展览,此次展览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元代青花瓷,其中不乏流落在外的瓷器,比如在伊朗、印度、土耳其、美国、英国等,当时元代青花基本都被拿到上海博物馆进行展出,展览的时间相当长。这个展览引起了世界元代青花瓷管理者的关注,同时也对此出了相应的报告。

云龙纹象耳瓶 元代青花瓷被美国学者“慧眼”识出

青花瓷,顾名思义就是以白地(或乳白地)蓝花为图案,以“钴”为基本制作原料,烧制温度达1300℃以上制作而成的陶瓷器皿。青花的烧制成功对瓷器界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贡献,即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到彩瓷过渡的新时代。而实际上,从元代以前的金代、金代以前的辽代,已经有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现象。比如,我们经常在辽代墓葬和金代墓葬中发现的白釉褐花瓷器,实际上也是在瓷器上作画,而在金、辽之前,中国的瓷器基本都是素面的,普遍以黑、白为主要色彩基调,虽然表面上会有一些装饰,那也是通过胎和釉上的色差来形成的装饰。只有从元代的青花开始,才把中国的笔墨画运用到瓷器上,通过瓷器的烧制,将它们展示出来。中国元代青花瓷最大的贡献就是能从瓷器上看到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元代的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釉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期”为最佳。

“至正期”瓷器的发现,是由美国人研究出来的。在“至正期”之前,元代青花瓷并没有从众多青花瓷中被辨认出来,而美国学者波普通过细微的研究,在一对瓶上发现一组汉字,通过汉字的辨认及描述,将元代的瓷器挑选出来。这对瓶就是著名的“龙云纹象耳瓶”。该瓶的发现,是在至正十一年。不过,瓶上的特征并没有被中国人看出来,而是被一个美国学者研究出来的,这实属奇怪。在2012年的上海博物馆中,这对“云龙纹象耳瓶”也参加了展出。

元代的青花瓷,我国出土最多的就是青花瓷器残片,这些残片大多数出土于元代城市遗址中,比如内蒙古地区的元上都、北京地区的元大都等。研究人员从地表上经常能够看到或者捡到元代青花的残片,对元青花的胎质、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中国、中亚及非洲地区都有青花瓷的“身影”

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的各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有元青花瓷的出土,集中出土的地点为景德镇周边地区、安徽省、河南、安徽、元大都北京地区以及内蒙古地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元青花的输出和输入都是通过大运河来完成的。因此,大运河周边及其两岸地区都有元青花的出现。在中亚和非洲地区,学者们也发现了元青花的“身影”,比如河西走廊、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印度、阿拉伯半岛、埃及,远至非洲,也都不乏元代青花瓷。

比如土耳其。在土耳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皇宫,托普卡帕宫。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人几乎把中亚地区控制住了,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非常强大,它在扩张领土的同时会到中亚各地去,将各地的珍奇异宝全部收入囊中,放到皇宫当中,其中收藏宝贝最多的地方当数托普卡帕宫,那里收藏了很多元代青花瓷。在当时,整个欧亚大陆之间基本上都是被奥斯曼帝国所控制,因此,大航海时代的开辟直接和奥斯曼帝国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那时候,西方的列强国家如果想打开东方的大门,没办法直接通过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进行侵略,只能另辟蹊径,从海上向东方国家进行开辟。这便是大航海时代很重要的背景。

在肯尼亚瓦塔姆海岸,瓦塔姆遗址中出土过元青花瓷,发现碗的口沿残片6片;在日本的冲绳附近,也发现了元代青花瓷。

青花瓷种类繁多 由单色瓷器演变而来

青花瓷大多数都是实用器物,大件器物如罐、瓶之类的摆件较少。从种类上看,器类较为齐全,主要有碗、罐、方壶、玉壶春瓶、高足碗、盘、注壶、扁壶、杯等器类,其中也有少量盘、梅瓶、罐、玉壶春瓶之类的大件器物。青花瓷纹样较为复杂,主要有龙纹、缠枝菊花文、蔓草纹、莲池纹、莲瓣纹、钱纹、文字纹、线纹、梅花纹、水涛纹、锦纹、火焰纹、回纹、蕉叶纹、牡丹纹等,其中蔓草纹、莲瓣纹、线纹、回纹等属于附属纹饰,一般与菊花、牡丹、莲池、龙纹等主题纹饰组合分区,在瓷器上构成一幅完整图案。根据青花纹样的统计结果,缠枝菊花文、蔓草纹、莲池纹、莲瓣纹为常见图案。

因为目前人们所看到的大多都是完整的瓷器,因此青花瓷内里的胎质很少有人见到过。在山东青州的一次元青花学术研讨会上,研讨人员为了配合会议作了一项展览,打碎了一件元青花,让观众看它的胎质,胎质有椭圆形的气孔,分布很均匀,胎土颜色较深。但据研究发现,实际上胎质的气孔分布并不是很均匀,而且胎土应该是白色,因此有学者怀疑打破的那件元青花并非真品。

从文物角度来说,青花瓷就是一种纪念,它使中国传统水墨画运用到瓷器上。其科技价值,就是用钴来作为胎质,这与钴料的使用有一定的关系。而它的历史价值,则是在瓷器上有非常复杂的历史信息。人们通过瓷器表达出很多历史故事,比如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等。每一个故事,都代表了一段中国的历史,而这些在元青花瓷器上都可以看得到。

曾经提到,中国过去的瓷器都是单色调,那么为什么能够开创在瓷器上作画的历史呢?

我们以前的瓷器都是素瓷,单色瓷烧制时间长了,人们便在烧制过程中想了一个办法,通过胎或釉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来增加它的美感。比如在烧制盘子时,点入一些橙色剂,烧出的盘子不只是黑色,还有一些橙色的斑点,被称为“狗舔纹”。或者在釉中加入铁元素。或者在烧制的过程中,当釉出现气泡后急速冷却,使气泡凝结在瓷器上,形成五彩斑点。这种方法制作而成的瓷器被称为“天幕瓷”。天幕瓷通常出现在小盏中,尤其在南方。因为南方人喜欢喝茶,在喝茶的过程中有一种习俗叫“斗茶”,用筷子在茶杯中搅拌绿茶,并打出气泡,在搅拌时茶杯中的气泡消失得晚者为胜,反之则为输。在日本的茶道中也有类似的形式。为了迎合这种习俗,雨点状的天幕瓷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手法也是中国制瓷技术的突破。最早用于做小盏,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被运用到制作大碗和大盘中。

制瓷技术追溯到商代 元青花是中华文化理论的核心西渐

元青花代表中华理论的分布,是中华文化理论的核心西渐。中华文化从来没有像元青花一样,通过实物的载体走向世界各地。元青花这种实物载体,恰恰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因其表面以中国水墨画作图,表现中国阶段性的历史事实,因此讲究忠、义、理、智、信。东西方科学技术交汇融合。钴料是西方的原料,传入中国后,到了景德镇,中国的窑工把钴料精工细作,与中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有机的融合,实际上这也是东西方科学技术的交汇与融合。中国传统瓷器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一大进步,中国窑工们从很早以前就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和物理知识。瓷器的成功烧制年代可以追溯到商代,在商代,中国已经能够烧制出成功的瓷器,并且窑工们很早就掌握了氧化和还原技术,虽然经验丰富,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形成理论。中国的制瓷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远远超越了韩国和日本的技术。

本版撰文 整理 白颖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