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书匠”要有六种“匠心” 

 阅读与探究 2015-12-15
古人谑称教书先生谓“教书匠”,其实匠者常指有专门手艺之人,亦指在某方面有卓越造诣之材,由此推论,“教书匠”并非完全属于贬义。吾此所言“匠心”是指一种独到的、深刻的、极致的“匠心”独运,也是一种境界与涵养。愚以为,作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成“教育家”,不仅需要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功夫,而且需要修炼自身教书育人的六种“匠心”,即:爱之心、学之心、教之心、耐之心、童之心、苦之心。
  
  一曰爱之“匠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书育人的特殊“工匠”。教师如果缺乏爱心,就不可能把自身融化到学生的灵魂深处。鲁迅先生曾说“教师植根于爱”。可见离开了爱,教书育人就失去了前提与基础,教书育人只会成为枯零零的劳作,这样就难以达到塑造、升华学生灵魂的境界。教师对待学生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怀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对学生要从内心深处迸发出赤热的爱。教师在和学生相处之中,要勤于体贴,多于宽容,善于帮扶。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才能与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识,求知上的共振。教师济于学生的爱心应博大怀柔,不仅惜爱优异之材,倾爱求进之生,而且对后进学生也要持有真爱之心。爱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感召,是一种哺育,也是一种教诲。一代名师杨昌济先生“欲栽大树拄长天”,以其博大之爱,造就出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时代精英,国之栋梁。他在任北大教授时,非常挂记往昔的弟子,悉心为其前途铺道,协助蔡和森等进步学生筹措赴法勤工俭学旅费,介绍毛泽东去北大图书馆工作。应该说,爱也是一种抚慰,青少年学生稚嫩的心灵不但需要得到家庭之爱,而且需要得到教师爱的滋养。努力让校园里每个学生的心都能够得到教师爱的关怀,应是当前创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题中应有之义。
  
  二曰学之“匠心”。古今教育家无不是学习的楷模,他们热爱教育,懂得教育,始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终身信奉“以学为先”。俗语云,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毛泽东曾经说过,“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这里阐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现今时代,新知识不断拓展,教书理念不断更替,作为教师只有紧随知识发展的步伐,不间断地用崭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适应学生的求知需求。那些“照本宣科”、“翻炒剩饭”式的教学方式必然会被时代发展所淘汰。教师要始终站立在知识发展的前沿,要勇于并善于充当新知识的“弄潮儿”,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求学求知的引领人。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他极力主张“教学做”合而为一。他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师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还以“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自勉。王夫子倡导 “身教重于言传”,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带头学习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自身勤奋致学、发愤苦研的模范行为必将予学生以强大的榜样作用。培根告诫我们“知识就是力量”,教师要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知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就要从不断的学习中来。教师在学习上既要追求知识面的广博,也要追求知识点的精深,因此要努力向书本学、向名师学、向能人学、向实践学、甚至向自己所教的学生学。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充实头脑,启迪智慧,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真正成为学生寻求知识的良师和推进人生发展的益友。
  
  三曰教之“匠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也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教书育人需要依靠专业的技能,教师要把书教好把学生带好,就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因而要刻意塑造与追求精良的教书育人之道。叶圣陶先生曾对教师们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就指出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能够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名师出高徒,而名师总是拥有先进的教学方法资源。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纵有千条万条,但关键的一条要做到“教人重在教心”。教师要懂得与学生交心,要主动成为学生的益友,要了解他们所思、所为、所求。言传不如身教,身教就是教心。那么,好的教学方法从何处而来?一是要善于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二是要勇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不断提升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多动脑子,多出主意,多攒经验。要善于将灵活多样,切合实际,实用、能用、管用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曰耐之“匠心”。耐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修养与品质。作为教师对待学生仅有满腔的爱心而缺乏恒定的耐心,那么这样的爱心就会变得华而不实。“百年树人,十年树木”,教师培养教育学生的经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进步要有翘首企盼的心境,胸中持有“等待、等待、再等待”的耐性。事实上,即使是学生尖子在学习中也难免会出现“滑爬”的现象,即使是十分勤奋好学的学生在所说科目中也难免会有不称心如意的“短板”。特别是对待后进生,不能犯急躁情绪,不能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要有宽广的胸怀,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热情去帮助,用耐心去引导他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善于抓住转化的时机,创造转化的条件,争取转化的成效,使每个后进生都不掉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有耐心的教师经过辛勤努力,终究能够带出优秀的学生群体。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各式各样的,既有天资聪颖的,也有相对愚笨些的;既有乖巧伶俐的,也有“头上带角”的;既有发展平衡的,也有“波状起伏”的,诸如云者,要求教师用耐心去包容这一切,再配添爱之心去改善这一切。
  
  五曰童之“匠心”。童心未泯应该成为教书之人一种特有的内在素养。童心特指有着孩子般特质的心态、心境、个性、趣味等。为什么教师要有“孩子王”的特性养成呢?一方面从激发教师本身的求知欲上来说,需要教师有天真、浪漫的童心,始终对学习知识存有一种好奇与渴望;另一方面从教授对象来说,大部分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需要有鲜活的童心与之配伍,从而消除两者之间的“心墙”。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材,就要善于同自己的学生“套近乎”,走进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乐于和他们一道学习,一道娱乐,一道劳动,一道作业,一道吃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教师只有与学生的心灵真正沟通了,才能达到身心交融的境界,才能在彼此的交流中找到更多的相同点与结合点。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李镇西认为,教育不应违背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能够保持或培养一点“儿童的天性”,那么师生的心灵便可以融为一体。所以说,教师刻意培养自己的“童心”,也是教书育人的素质取向。
  
  六曰苦之“匠心”。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崇高里面就饱含着奉献与艰辛。造就一代人材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培养一批学生需要十余载的艰辛付出。教书育人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而艰巨的工程是要与苦为伴的。大诗人韩愈感叹学之辛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教书育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奋发读书更为艰辛,因为读书是个人的事,而教师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而是要与学生产生互动。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与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可想这样教学的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教师要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培养成优秀人材,凭亨“桃李满天下”的甘甜,就必需具有“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吃苦耐劳精神,必须具有“吃尽园丁苦,赢得芬芳香”高尚的奉献情操。教师的“苦心”要体现在良苦用心上,如要把自己所教的学生都教好,都带出成绩来,那么对“先进生”与“后进生”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别对待“后进生”要舍得下功夫、花气力,着实费一番“苦心”,最终使其由“后进”变为“先进”。教师的“苦心”,还要体现在苦口婆心上,对青少年学生要多加教育引导,防止简而化之,粗而待之。做学生思想工作不要怕困难嫌麻烦,要反复做、做反复。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应不怕艰苦、不畏艰难,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以苦为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阳光心态。
  
  综上所述六种“匠心”,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素质与内涵修养,并将其有机融为一体,互为依存,相得益彰,真正转化成为教书育人的实用本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