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阅读与探究 2015-12-15

以教师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校长  王水发

  

(一)有感于校长培训

1.一个好的校长一定就有一所好的学校

2.一个好的校长一定是教师的专业引领者,教师是学生的老师,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局长是校长的老师,接受培训更新观念非常重要

3.一个好的校长一定会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办学,教师是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第一要务,如果说对教师而言,工作要以生为本,对校长而言,则工作要以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有两项重要内容:一是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一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提升教师做人的修养,其次才是提升教师做教师的修养(先做人,后做事;先做人,后做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之关键在于校本教科研培训。校本教科研培训包括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

校本教研是围绕常规教学工作所进行的校内研讨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考试分析、作业研讨等。例如轮流说课,共同研讨的集体备课活动:开学初,明确教学与计划做出集体备课安排:时间、地点、主题、说课人、主持人、备注;每次集体备课前印发说课稿和相关材料;说课人说课淙课件,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形成公共教学案和公共课件,并上传公共邮箱;各自个性化发挥与生成课堂;统一检测内容与反馈要求,个人教学反思。

校本科研:相对于校本教研,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和深刻性等特点,它要求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广泛和程序,采取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本人或本学校的教育教学问题,如小课题研究等,突出学校教师主体,人人有课题。

校本培训:本校校校长、学科带头人、有某种特长的教师或者外出学习回来的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本校教师所做的业务培训,它具有灵活性,便于操作、针对性强等特点,这三个校本是现在校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有感于教师工作状态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缺乏深度的思考和探究,教师的工作大都是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呈现出琐碎的随意的、口述的谈话式的,因也是肤浅的等特征,所以1.教师工作低质低效,影响教育质量;2.教师工作没有乐趣,没有幸福感,不生职业倦怠,影响生活质量;3.教师工作专业程度不高,影响社会地位,教师要成为研究者,通过研究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小课题研究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 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教师天天做研究,那么工作就是一种乐趣,一种幸福。

一、教师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课题研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

1.重申报,轻研究,有的是“有两头没中间”(只有申报与结题,没有研究过程,结题时也只是勿忙间整一篇报告,有的则有头无尾,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申报课题原本就不是为了研究,只是为了职称评审或者任务,而非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

2.课题又大又空,教师课题假大空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教师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尤其缺乏对教育教学细小环节的研究,课题往往也是“拿来主义”而不是“自己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无病呻吟”毫无意义。

3.缺乏课题研究的动力。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没有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有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缺乏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缺乏课题研究的内驱力,有些教师则缺乏课题研究的兴趣,没有尝过科研能够改进教学、发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质量的甜头,还有些教师则缺乏与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愿望和胸怀。

4.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做课题研究,由于过分强调统一“规划”课题,过分强调集体研究,所以课题研究变成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变成部分领导和部分骨干的“专利”,于是一部分人始终拥有着话语的霸权,而更多的人则长期被“压迫”着,被“边缘”化,事实上,个别化的课题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参与的,才是深刻的有实效的和可行的。

5.课题研究要求过高,由于过分强调理论提升,过分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科学规范,很多教师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适时的有力的指导,所以对课题研究常常有一种“自我无力感”觉得课题研究有点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6.课题研究实效低,课题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转换成教育生产力,课题研究不能实时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没有发展到能引起自我转变的层次,这往往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出现“假、大、空、高、远”这种研究现状。

三、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课题研究

把“假、大、空、高、远”这种研究现状,变成“真、小、实、低、易、近”

真:一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

小:一种小步子推进,从小环节切入,研究小问题的“小课题”研究

实: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实践研究(from my practice,in my practice and for my practice)

低: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

易:一种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见效的应用研究。

近:一种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的田野研究。

这样的研究就是小课题研究。

1.何谓“小课题研究”

这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自主的发展、一种内在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土壤就是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教师发展的条件就是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有一种洞察与思考,就是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教师课题研究的范式,当然也就是基于自己实际教学问题解决的“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与专家学者所做的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

2.对小课题研究的理解之一: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理解之二:研究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是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式研究等;研究的周期最多为一个学年(或多或少),研究的情境就是学校、课堂,研究的基础是教师的研究兴趣,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个人,研究的优势是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现场”,身临其境,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鲜活的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教育故事。理解之三: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自己工作中的立足自己本校的实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课题。

3.小课题研究的方法:叙事研究。它是指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教育教学生活中实际的遭遇困惑,尝试解决的过程及自己的感悟,能引起自我转变的一系列事件,并在事件的叙述和交流过程中能引起参与者们的认同与思考,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的经验怀教学往往就变成了有价值的“反思性教学”、有意义的“研究性教学”,叙事研究是解决中小学教师“科研神秘感”的一种有效方法。

4.教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实施流程:学校推动一项工作,阻力来自于教师本能性拒绝,认识性障碍。人的行为往往是由心态决定的,而心态往往是由认识决定的,教师小课题研究要求“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所以学校首先要做好全员培训,解决好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认知问题。

步骤:

(1)以科组为单位,开展教师沙龙,交流“课程与教学”当中的问题与困惑。

(2)教师建立自己的“问题库”,并进行自主选题。

(3)教师申报课题(个人——科组——学部——科研处)

(4)科研处审定并发文公示

(5)学部组织集中开题

(6)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应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等)

(7)科组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

(8)学部组织中期检查与交流(中期报告)

(9)教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

(10)教师撰写结题报告

(11)学校开展结题答辩与鉴定

(12)组织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评价,印发“教师小课题研究报告集”。

关于选题:研究始于问题,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课,教师要建立自己的问题库,从问题库中筛选出个人研究的小课题,或通过科组教师座谈会交流,一个科组或一个备课组选择一个主课题,每个人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实际,从某一个微环节切入,确定一个子课题——一个自己研究的个人小课题。课题与问题的、课题与小课题的关系:如果说课题源于问题,问题则源于教学困惑与烦恼,而小课题则要求我们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无需太长时间,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加上适当的限定词以缩小研究的范围,问题要成为课题必须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