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父教球》助我涨球

 青永青永 2015-12-15
本帖最后由 扫地小僧 于 2015-11-4 12:12 PM 编辑

       说到涨球这个字眼,感觉有点夸张,可能在乒乓球成长之路上,需要N多个“技术突破”,N多次意识到自己的不足,N多次走了弯路,然后将自己的动作框架打破重建。一次质的提升之后,感觉没好几天,就会意识到打法的不足,然后重新思索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进步并不是直线的,有的时候还会很难受,被球友压制得十分难受,想突破却不知从何处下手,有时候也在想自己怎么会喜欢上这么一项运动,复杂,多变,充分调动每一个运动细胞和神经细胞。笔者打算回忆练球、打球、提高的一些经历,和诸位球友共同分享。

    然而就在最近,发现了一些东西在慢慢地变化着,比如:
    发现已经学到手的东西,不那么容易忘掉了,正手攻球拉球,反手拨球,并没有刻意保留那种感觉,如果放在以前肯定是今天打好明天忘掉了;
    有发力的感觉了,知道什么是力量了;
    知道什么是拉,什么是打了;
    看得懂比赛了,能体会到张继科的高质量,能感受到刘诗雯的球其实质量也很高;
    后来知道什么是反手撕,越来越觉得搓、拉、挂、撕等字眼是那么的贴切;
    正手攻球反手拨球打定点没有那么多失误了,至少可以打几十板;
    球馆的大叔认为我是小时候上过乒校受过专业训练的······
    然而这些变化,最大的功劳,应该是乒乓网和《湿父教球》系列了。在接触乒乓网之前,就是自己在有一板没一板地瞎打,偶尔能赢比赛,靠得一些坑蒙拐骗的伎俩,现在想想觉得有点不齿。后来偶尔在优酷网上看到一个叫“湿父教球”的视频,好像是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记得有一集里面有个四五米的超高抛发球,还有一些明星技术分析,“大力神”阿鲁纳,张继科弧圈球分析等等。那时候建立起专业乒乓球的概念,开始意识到业余和专业球员的巨大的差距。那时候湿父说过一句话,意思是业余球友只要按照视频教程刻苦练习,也可以和专业技术慢慢靠近的。当时没有感觉到那句话的鼓舞作用,现在把这句话放在自己身上,很有感触。

                   乒乓球,刘诗雯,技术,专业
                                    湿父超高抛发球
    从偶然发对力量听到攻球时的“啪”一声响开始,我打算好好练习攻球了,时间也不久,三四个月前吧,那时候在学院的教工之家,还有一个老教师和我一起,老爷子每天中午喊我打球,我们就打定点,目标定在连续10个,20个。后来老师在发力一板一板打,我呢,就在台子另一侧挡,没想到最后收益最大的竟然是自己,因为那时候自己完全没有步法,也没有现在的发力调节机制,刚好挡球最简单,而且能够感受到球撞在球拍上弹回去的过程,而且能维持多板,体会借力的过程。如果说开始有感悟地学习正手,应该就是那个时候。虽然以前也有老师尝试教我正手拉球,但是完全吃不上力量,出一身汗没有多少收获,因为对方当过来的球有点下旋,不太适合完全初学的我。
    《湿父教球》视频里面,有一集印象比较深而且经常拿出来看的,就是“张继科正手弧圈球技术”的那期。那集讲的是张继科的发力特点,能看懂,但是觉得做到很难,这样的视频,每一次看,都会感觉到共鸣和收获。有的时候,说不定从哪听一句话,就忽然明白一个道理,毕竟乒乓球在很大程度上打的是一种理解。渐渐地,我开始把眼光向长远看,并不在意比赛时候的得失,包括吃发球,拉不上,下网,出台,被老师调的绕台子跑,我开始学着张继科的样子,使身体保持在有紧有松的状态,而且精神是完全放松的,这有利于在练球的过程中思考。我开始在正手多球的过程中慢慢打开僵化的右臂,放松,再放松,体会着用身体的节奏去找球,那时候最多的动作可想而知,就是捡球,但是现在证实,那时候是正确的,有那时候的放松,才有现在相对自如地找到球,而且我认为,用感觉找到击球位置是发力的前提。

                                 乒乓球,刘诗雯,技术,专业

                               继科的反手
    还有一段印象比较深刻的小视频,来自《徐璇教球》,里面有一集讲挑打。徐璇老师亲自演示了挑打的力学原理。当时并没有深刻的感触,后来也没有看挑打的相关教程,直到上周自己无意中“啪”的一声把球友的正手短球挑了过去,还有一些力量,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高端得不太好理解的技术在向我招手。现在的认识就是,挑打之所以是高级技术,因为它结合了攻球、步法、打和拉的一些特点,是一种利用出台球的打法处理台内球的技术。如果没有攻球,拉球的基础,直接上手挑,肯定是既理解不上去,又没有感觉。现在对挑打有点感觉,还没有着手练习,等感悟多了,笔者会把挑打的技术感悟再发一个帖子,和大家交流经验。

                              乒乓球,刘诗雯,技术,专业
                                   徐璇教球
    反手技术好像不是看的《湿父教球》而是《全民学乒乓——横拍篇》,里面有推拨、横拨的技术练习讲解,当时就很有收获,感觉别在反手位的力量发出一点来,使劲击球可以听到响声了,还能和那位老教师练反手球。后来在现场看了全国锦标赛方博对尚坤的比赛,体会到横拍反手选手反手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用它来杀敌(杀敌用的通常是正手),而是用它来做杀敌的辅助工作:擒拿,调位置,得势。有了反手击打球的概念,再加上在球馆看到的省队大哥的反手撕。现在在下竟然能拨能拉,尽管不稳定,但也能不费力就把球挂上去了,而且是类似张继科和刘诗雯那种。现在的反手体会是,真正的发力,并不需要抡的多卖命,至少在业余圈是这样。真正把力量集中的发出来,可能十几厘米的空间足够了,把板子压得很平照样能把下旋球拉过去,而且很转很贼。
    我悟性并不是很高,但是仔细思考了三个视频,总长不到50分钟,凭着对里面动作和讲解的理解,做了一些普通的练习。我也没有掌握多难的技术,拧拉,挑打,摆短,劈长,都不会,但凭着正反手攻球和几板比较转的拉球,能赢一些比赛了,而且最近还赢了其他院系的一个团体赛主力。在一般的练习中能移动着拉拉球,偶尔还能听到透板的声音。在球馆还有人以为我是学过球的,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很让人增长自信。
    乒乓球的技术没有上限,球的质量提升也没有上限,现在没天还是放松练习正手,遇到打的好的老师,就发力拉一拉,起一起下旋,根据来球的性质做一些细微的调整,并能感受到正手正在变得越来越自如,手感变得越来越多。
    快乐乒乓,健康成长,向专业靠拢,并不是梦,只要拿起球拍,耐心练习,仔细琢磨,过程中肯定会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业余的圈子,毕竟不像专业的有教练纠正,陪练巩固。但是犯错改错的过程,不正是成长的过程么,不正是我们业余球友追求的快乐么。
本帖最后由 扫地小僧 于 2015-11-4 12:12 PM 编辑

       说到涨球这个字眼,感觉有点夸张,可能在乒乓球成长之路上,需要N多个“技术突破”,N多次意识到自己的不足,N多次走了弯路,然后将自己的动作框架打破重建。一次质的提升之后,感觉没好几天,就会意识到打法的不足,然后重新思索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进步并不是直线的,有的时候还会很难受,被球友压制得十分难受,想突破却不知从何处下手,有时候也在想自己怎么会喜欢上这么一项运动,复杂,多变,充分调动每一个运动细胞和神经细胞。笔者打算回忆练球、打球、提高的一些经历,和诸位球友共同分享。

    然而就在最近,发现了一些东西在慢慢地变化着,比如:
    发现已经学到手的东西,不那么容易忘掉了,正手攻球拉球,反手拨球,并没有刻意保留那种感觉,如果放在以前肯定是今天打好明天忘掉了;
    有发力的感觉了,知道什么是力量了;
    知道什么是拉,什么是打了;
    看得懂比赛了,能体会到张继科的高质量,能感受到刘诗雯的球其实质量也很高;
    后来知道什么是反手撕,越来越觉得搓、拉、挂、撕等字眼是那么的贴切;
    正手攻球反手拨球打定点没有那么多失误了,至少可以打几十板;
    球馆的大叔认为我是小时候上过乒校受过专业训练的······
    然而这些变化,最大的功劳,应该是乒乓网和《湿父教球》系列了。在接触乒乓网之前,就是自己在有一板没一板地瞎打,偶尔能赢比赛,靠得一些坑蒙拐骗的伎俩,现在想想觉得有点不齿。后来偶尔在优酷网上看到一个叫“湿父教球”的视频,好像是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记得有一集里面有个四五米的超高抛发球,还有一些明星技术分析,“大力神”阿鲁纳,张继科弧圈球分析等等。那时候建立起专业乒乓球的概念,开始意识到业余和专业球员的巨大的差距。那时候湿父说过一句话,意思是业余球友只要按照视频教程刻苦练习,也可以和专业技术慢慢靠近的。当时没有感觉到那句话的鼓舞作用,现在把这句话放在自己身上,很有感触。

                   乒乓球,刘诗雯,技术,专业
                                    湿父超高抛发球
    从偶然发对力量听到攻球时的“啪”一声响开始,我打算好好练习攻球了,时间也不久,三四个月前吧,那时候在学院的教工之家,还有一个老教师和我一起,老爷子每天中午喊我打球,我们就打定点,目标定在连续10个,20个。后来老师在发力一板一板打,我呢,就在台子另一侧挡,没想到最后收益最大的竟然是自己,因为那时候自己完全没有步法,也没有现在的发力调节机制,刚好挡球最简单,而且能够感受到球撞在球拍上弹回去的过程,而且能维持多板,体会借力的过程。如果说开始有感悟地学习正手,应该就是那个时候。虽然以前也有老师尝试教我正手拉球,但是完全吃不上力量,出一身汗没有多少收获,因为对方当过来的球有点下旋,不太适合完全初学的我。
    《湿父教球》视频里面,有一集印象比较深而且经常拿出来看的,就是“张继科正手弧圈球技术”的那期。那集讲的是张继科的发力特点,能看懂,但是觉得做到很难,这样的视频,每一次看,都会感觉到共鸣和收获。有的时候,说不定从哪听一句话,就忽然明白一个道理,毕竟乒乓球在很大程度上打的是一种理解。渐渐地,我开始把眼光向长远看,并不在意比赛时候的得失,包括吃发球,拉不上,下网,出台,被老师调的绕台子跑,我开始学着张继科的样子,使身体保持在有紧有松的状态,而且精神是完全放松的,这有利于在练球的过程中思考。我开始在正手多球的过程中慢慢打开僵化的右臂,放松,再放松,体会着用身体的节奏去找球,那时候最多的动作可想而知,就是捡球,但是现在证实,那时候是正确的,有那时候的放松,才有现在相对自如地找到球,而且我认为,用感觉找到击球位置是发力的前提。

                                 乒乓球,刘诗雯,技术,专业

                               继科的反手
    还有一段印象比较深刻的小视频,来自《徐璇教球》,里面有一集讲挑打。徐璇老师亲自演示了挑打的力学原理。当时并没有深刻的感触,后来也没有看挑打的相关教程,直到上周自己无意中“啪”的一声把球友的正手短球挑了过去,还有一些力量,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高端得不太好理解的技术在向我招手。现在的认识就是,挑打之所以是高级技术,因为它结合了攻球、步法、打和拉的一些特点,是一种利用出台球的打法处理台内球的技术。如果没有攻球,拉球的基础,直接上手挑,肯定是既理解不上去,又没有感觉。现在对挑打有点感觉,还没有着手练习,等感悟多了,笔者会把挑打的技术感悟再发一个帖子,和大家交流经验。

                              乒乓球,刘诗雯,技术,专业
                                   徐璇教球
    反手技术好像不是看的《湿父教球》而是《全民学乒乓——横拍篇》,里面有推拨、横拨的技术练习讲解,当时就很有收获,感觉别在反手位的力量发出一点来,使劲击球可以听到响声了,还能和那位老教师练反手球。后来在现场看了全国锦标赛方博对尚坤的比赛,体会到横拍反手选手反手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用它来杀敌(杀敌用的通常是正手),而是用它来做杀敌的辅助工作:擒拿,调位置,得势。有了反手击打球的概念,再加上在球馆看到的省队大哥的反手撕。现在在下竟然能拨能拉,尽管不稳定,但也能不费力就把球挂上去了,而且是类似张继科和刘诗雯那种。现在的反手体会是,真正的发力,并不需要抡的多卖命,至少在业余圈是这样。真正把力量集中的发出来,可能十几厘米的空间足够了,把板子压得很平照样能把下旋球拉过去,而且很转很贼。
    我悟性并不是很高,但是仔细思考了三个视频,总长不到50分钟,凭着对里面动作和讲解的理解,做了一些普通的练习。我也没有掌握多难的技术,拧拉,挑打,摆短,劈长,都不会,但凭着正反手攻球和几板比较转的拉球,能赢一些比赛了,而且最近还赢了其他院系的一个团体赛主力。在一般的练习中能移动着拉拉球,偶尔还能听到透板的声音。在球馆还有人以为我是学过球的,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很让人增长自信。
    乒乓球的技术没有上限,球的质量提升也没有上限,现在没天还是放松练习正手,遇到打的好的老师,就发力拉一拉,起一起下旋,根据来球的性质做一些细微的调整,并能感受到正手正在变得越来越自如,手感变得越来越多。
    快乐乒乓,健康成长,向专业靠拢,并不是梦,只要拿起球拍,耐心练习,仔细琢磨,过程中肯定会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业余的圈子,毕竟不像专业的有教练纠正,陪练巩固。但是犯错改错的过程,不正是成长的过程么,不正是我们业余球友追求的快乐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