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丨巴黎大会圆满收官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醉清风1126 2015-12-15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李俊峰 樊星 陈济

巴黎时间12月12日晚上,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主席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的小锤子敲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5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


协议共29条,包括目标(将温度上升严格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体现了公平、正义、全面、平衡的原则。为开启全球的绿色和低碳发展的新征程提供了法律基础。



聚焦
巴黎
1
协议体现了共区原则,基本满足了各方的关切

在力度方面,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力度和总目标方面,坚持了协议的科学性。

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也考虑到小岛国等一些国家的情况,写进了“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的内容。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碳中和发展战略。


协议充分体现了共区原则,指出各方都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对于各缔约方普遍关注的透明度问题

协议规定,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

关于资金问题

协议中明确要求,发达国家缔约方必须为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减缓和适应两方面提供每年不少于1000亿美元的资金资源,平衡了减缓和适应的相互关系。强调了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有义务履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提升的支持。也希望其它国家根据自己的能力,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

在法律约束力方面

根据协议规定,其生效的条件是至少55个公约缔约方批约,且这些缔约方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至少55%


2
新协议的几个亮点

巴黎协议包含几个新的亮点,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 一是展示了缔约国各方的提高力度意愿,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协议还是写进“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的内容。

  • 二是提出了加速全球低碳发展进程的要求,协议明确了在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碳中和,也就是意味着,在2050年左右,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要与大自然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中和。

  • 三是平衡了减缓和适应的关系,协议第一次明确了发达国家不仅要为减缓,也要为适应提供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四是在法律约束力方面降低了协议生效的门槛,协议规定,只要55个国家批准就可以生效,其生效的门槛远远低于《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体现了大家边走边商量的意愿。


3
巴黎协议生效的前瞻

正如很多部长在巴黎协议通过后的发言中提到的,巴黎协议达成后各国应即刻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协议的实施做好准备。巴黎协议达成后,首要任务是各缔约方尽快完成批约程序。根据协议规定,协议能够生效的条件是至少55个公约缔约方批约,且这些缔约方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至少55%。与公约和议定书相比,协议将更容易生效。因此,一般判断,推动《巴黎协议》生效花费的时间将远远小于推动《京都议定书》生效的8年。


巴黎会议已明确要求建立《巴黎协议》特设工作组,工作组于2016年开始工作,旨在解决《巴黎协议》在2020年如期实施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例如,《巴黎协议》特设工作组要分别开发国家自主贡献特征、信息和核算等方面的指南;巴黎会议相关决议要求适应委员会与资金常设委员会一道,开发提高对发展中国家适应行动支持力度的方法学;要求公约下科学技术附属机构,开发核算发达国家公共资金动员情况的方法学;要求科学技术附属机构定义技术框架具体内容等。


另外,随着委内瑞拉在达成协议的当天宣布向秘书处提交国家自主贡献,已提交国家自主贡献的缔约方已达186个,仅有不到10个缔约方没有提交,这也为下一步各国定期通报国家自主贡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对于巴黎进程的贡献和积极推进不可忽视。

从去年北京APEC峰会开始,中国与美国、欧盟、法国以及很多主要发展中国家联合行动,宣布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声明,为巴黎气候谈判内容和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积极推进南南合作,从资金到能力建设,自愿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也为目前尴尬的国际气候资金池提供补充。同时,中国国内在新能源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探索,在巴黎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展现的建设性和灵活性都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为推动《巴黎协议》的达成作出了贡献。


巴黎协议的生效实施,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本次达成的巴黎协定,凝聚着国际社会最广泛的共识,也体现了世界各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也是推动全球提高力度,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起点。各缔约方在这个关键时刻,本着对人类有益、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求同存异,携手促进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抉择,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所有人的伟大壮举。


(责任编辑:王怡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