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非常偶然地,我看了余华的小说《活着》,这本书深深打动了我,它写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余华说他写出了高尚的作品。这里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小说里的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气死了父亲,一贫如洗的富贵为生病的母亲去县城求医,没想到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抚养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儿子夭亡,女儿一家意外去世,家珍也先他而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死亡一次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经历了一生的苦难,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人之所以活着,人只好活着”这句话道出了人活着的无奈。关于偶然和必然、命运与意志、理性与情感、价值与非价值,在这里都变成无意义。小说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作为平凡世界里的我们,生活在政通人和物质丰富的年代,虽然没有了政治斗争和战乱饥慌之苦,但生命却仍然是脆弱的。一个活蹦乱跳的人,却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和疾病打倒。每个生过病的人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当躺在床上没有一丝力气的时候,才彻底地觉悟到身体之外的东西——如果我们愿意,都是可以舍弃的。
那一刻,才知道只要能活着,就是好。那一刻,才知道,只有拥有了健康之后,才有所谓的追求与幸福。那一刻,才知道,即使我们活一百岁,生命也是非常短暂的,更何况大部分人会在走向一百岁的途中不知哪一天先上了天堂,人与人之间,都是过客而已,因此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别人。那一刻,才知道与谁相爱一场都是缘,不要有悔恨。那一刻,才知道在爱情的路上不要随便牵手,更不要随便放手。那一刻,才知道不要错过结婚生子的年纪,生命的延续对我们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