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水墨之互联网印象(十三)

 百了无恨 2015-12-15


  元(1271年——1368年)

  赵孟頫;高克恭;“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钱选;柯九思;张雨;杨维桢;康里巎巎

  明(1368年——1644年)

  边景昭;林良;夏昶;戴进;吴伟;张路;汪肇;蓝瑛;“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青藤白阳”:徐渭、陈淳;周之冕;董其昌;陈继儒;陈洪绶;崔子忠;祝允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王铎;倪元璐;傅山

  清(1636年——1911年)

  焦秉贞;唐岱;金廷标;张宗苍;郎世宁;“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吴历;恽寿平;“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弘仁;“扬州八怪”: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华嵒;高凤翰;居巢;居廉;赵之谦;“海派四杰”: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


  谢时臣 江山揽胜图卷

  年代:明

  纪年:嘉靖庚寅(公元1530年),作者时年44岁

  尺寸:纵28 厘米 横553.6 厘米

  质地:纸

  赏析:谢时臣,明代画家,字思忠,号樗仙,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谢时臣工山水,师法吴镇,得沈周笔意而稍变。多作长卷巨幛,峰峦雄伟。尤善画水,江河湖海,种种皆妙。笔墨纵横自如,富有气势,介乎戴进和沈周之间。唯刻画不 够精微,殊少秀韵。

  此图表现了万里江山的壮美。峰峦起伏不断,江水蜿蜒无尽,连贯全图的是万株青松和满山成排的柏树。村舍宽敞,屋内有朋友晤坐清谈,或琴棋书画,诚高人之乐。山中有寺院旗幡,暮鼓晨鐘,宛然入耳;江水曲折,中有船湾渔渡,帆船小舟;游人数处,有担行李远行的,有骑驴缓行的,有策杖访友的。构图颇费经营,气势壮伟,景物极丰富。画法近王蒙。款署“嘉靖庚寅,谢时臣画”,钤“虎丘山人”白文长方印。卷后自题云:“嘉靖三十八载秋,予从姑苏远之楚之淮阴万城之山馆,有客幽访,出长卷题日:江山勝览。是余少年仿黄鹤山樵叔明之笔……”曾经清宫本昂等人收藏。

  推荐语:

  以善画水著称,江河湖海,无不精好,又作山峦重叠 ,高耸险峻 ,笔墨 或细密苍劲 ,或劲健沉郁,或纵横纷披,富有变化。


  陈淳 花卉图卷

  年代:明

  纪年:嘉靖辛丑(公元1541年),作者时年59岁

  尺寸:纵34.3 厘米 横527.4 厘米

  质地:纸

  刘长吉 捐赠

  赏析:陈淳 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 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

  此图分别以以淡墨写出梅兰竹菊等花卉虫草,用笔飘逸又不失有成熟沉重之感,尤其兰花长势大开大合,笔断而意连。这些江南水乡平凡的植被,被陈淳赋予饶有趣味的笔情墨趣,充满活力,尤为可贵。

  推荐语:陈淳的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


  唐寅 款鹤图卷

  年代:明

  尺寸:纵29.6 厘米 横145 厘米

  质地:纸

  赏析:唐寅(1470年-1524年)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此图曾被清内府收藏。

  此图属于唐寅细笔画,文人笔意浓郁,景色简约清朗,用笔纤细有力,皴法灵活多变,墨色清朗。

  推荐语:唐寅将对他自然山川的真实感受与笔墨进行了高度融合。


  唐寅 渡头帘影图轴

  年代:明

  尺寸:纵170.3 厘米 横90.3 厘米

  质地:绢

  赏析:唐寅(1470年-1524年)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推荐语: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有诗意和贵族气息。


  唐寅 洞庭黄茅渚图卷

  年代:明

  尺寸:纵22.1 厘米 横66.8 厘米

  质地:纸

  沈同樾、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 捐赠

  赏析:

  唐寅(1470年-1524年)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张灵引首题:“并此子畏作西湖熨斗柄景也,暇日补题殊愧簏陋,灵”。署款吴趋唐寅作。画中黄茅渚头奇异的“熨斗柄”突兀而出,石壁屹然耸立,枯木纵横,藤萝纠结。湾中细草茸茸,帆影翩翩,水鸟掠飞,渔矶旁泊小舟,矶头有高士临湖趺坐。山石皴法以焦墨作铁丝皴或乱柴皴,再以淡墨渲染,皴汉稠密,石质坚凝。

  推荐语: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


  唐寅 秋风纨扇图轴

  年代:明

  尺寸:纵77.1 厘米 横39.3 厘米

  质地:纸

  赏析:《秋风纨扇图》用高度洗炼的笔触,描绘了一名手持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左上角有作者的自题诗一首:“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加深了主题的蕴意。画中手执纨扇的仕女,高高地挽起发髻,美丽端庄,亭亭玉立,目凝远方,圆润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显得无助和无奈。美人可能从手中夏挥秋藏的纨扇想到自身青春难驻、世情可畏。作者将世态的严酷和美人的悲惨境遇和盘托出,发人深省。

  画中的背景极其简明,仅绘坡石一角,上侧有疏疏落落的几根细竹,大面积空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寞寂寥的感受,突出“秋风见弃”、触目伤情的主题。冰清玉洁的美人与所露一角的这几块似野兽般狰狞峥嵘的顽石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对比,尽显了作者写意的才能。

  拿唐寅这幅《秋风纨扇图》与以前介绍的仕女画,尤其是唐代的仕女画中的上层社会的贵族妇女相比,唐寅笔下仕女小眉小眼的造型,整体的文静气质,显出了一种穷酸气,因为他这些画中的模特是当时社会下层的那些青楼妓女。唐寅因对仕途绝望,纵酒狎妓,目睹青楼女子的不幸生活,在欣赏中流露出对身份卑贱的弱女子的同情。而且,这一气质的变化贯穿在唐寅及至整个吴派仕女画的创作之中,并成为一种典型的样式。

  推荐语: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唐寅 古槎鸜鹆图轴

  年代:明

  尺寸:纵121 厘米 横26.7 厘米

  质地:纸

  赏析: 唐寅(1470年-1524年)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这是一幅纯以水墨写意法画出的花鸟画作品。唐寅的花鸟画传世不多,但水平之高却格外引人注目。《古槎鸜鵒图》用笔抑扬顿挫、自由洒脱,墨色清润华滋、浓淡得宜,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鸜鹆形象。喙用双钩,头和眼、背和腹、翅和尾、足和爪均用大笔没骨塗染,着墨无多,却墨彩丰富,造型准确,神态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树身用“飞白”法,遣笔劲逸纵放,表现出树皮斑驳的质感;以“行草”法画分枝,表现树枝的生气和活力;线条拉得特别长,似有微微颤动,好像鸜鹆刚刚落上梢头,十分真切生动。树身盘藤则用水墨阔笔,復以湿笔作介字点;竹枝又笔墨酣浓,疏略跌宕。全图疏密错落,用笔劲健爽利,用墨苍润秀雅,洋溢着无限生趣。图右上角自识:“山空寂静人声绝,栖鸟数声春雨馀。唐寅。”点出山空人静、春雨鸣禽的主题。此图有乾隆乙亥(公元一七五五年)题诗,钤乾隆诸宝及庞元济收藏印等,《石渠宝笈》《虚斋名画录》等著录。

  推荐语:


  唐寅 春山伴侣图轴

  年代:明

  尺寸:纵81.7 厘米 横43.7 厘米

  质地:纸

  赏析:此图画春山吐翠、流泉飞溅的山谷内,两位文士盘坐于临溪的矶石上寻幽晤谈的情景。图中高岭迴耸,枯树新枝,绽发嫩芽,透露出春的消息。谷口悬泉如练,汇入溪流,跳珠溅玉,泠泠有声。环境清雅出尘。两位士人的侃侃而谈,平添了些许诗情画意。因此幅画在纸上,效果不同于绢素,作者因势而变,一改方硬峭厉的皴笔,柔化为婉转流畅之线条,笔锋稍稳,略加适量的水墨渲染,更显得笔秀墨润,尤见韵致。全图主要以水墨为之,仅枯树的枝梢略加石绿、人物的衣饰稍用赭石,显得谈雅,不同时流。画风与正德癸酉(公元一五一三年)所作的《云槎图》相近,约为唐氏四十四岁前后的作品。图左上题自作诗一首:“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沙堪坐静无尘。唐寅。”钤“唐寅图书”朱文方印。曾经《虚斋名画录》著录。

  推荐语: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柯九思 双竹图轴

  年代:元

  尺寸:纵86 厘米 横43.9 厘米

  质地:纸

  赏析:柯九思(1290—1343)(元)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江浙行省儒学提举柯谦(1251—1319)子。自幼爱好书画,聪颖绝伦,被视为神童。天历元年(1328),柯九思游学建康经人引荐结识了怀王图帖睦尔。不久怀王继位称帝,是为文宗。柯九思被授予典瑞院都事(正七品,掌管瑞宝和礼用玉器)一职。天历二年,元文宗仿宋阁学制,柯九思被迁升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正五品),专门负责宫廷所藏的金石书画的鉴定。凡内府所藏古器物、书画均命柯九思鉴定。经他鉴定收入内府的有王献之《鸭头丸》、虞世南临《兰亭序》、杨凝式《韭花贴》、苏轼《寒食帖》等。皇帝特“赐牙章得通籍禁署”,与虞集、揭傒斯同为文宗时代奎章阁的代表人物。后因朝中官僚的嫉忌及文宗去世,柯九思束装南归,退居吴下,流寓松江(今属上海市)。

  绘竹两株,一直一斜,上瘦下大,节实中虚,嫩枝生于根节,茂叶纷披。竹叶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用鲁公撇笔法,每笔有起有收,沉着挺劲。不疏不密的布局,表现竹子在阳光下含露欲滴、静谧安详之态。

  推荐语:博学能文,善写墨竹,师文湖州。


  文征明 云山图轴

  年代:明

  尺寸:纵90.5 厘米 横28.6 厘米

  质地:纸

  赏析:

  唐寅(1470年-1524年)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此图落款“文壁”,当属文氏早年访米友仁以云山之作。全图以水墨点染为主,主峰以长披麻,远山轮廓模糊,全用淡墨大块面的晕染山体;云霭树木也多以水墨烘染,略加勾线,再用破墨法,以浓墨横点来破淡墨,运笔草草而墨色淋漓。是文氏学米而将水墨扩展得更为湿润和酣畅的佳作。图上除了文氏本人题诗外,尚有沈周、唐寅题诗,裱边有近人吴湖帆题,认为此图为唐寅、文征明合作,源出沈周题诗“虎儿文仲子”,实误。此“虎儿”非指唐寅,而暗合米友仁(字元晖,小字虎儿)之画法。

  推荐语:才雄气逸,花吐云飞。


  文征明 豳风图轴

  年代:明

  尺寸:纵111.7 厘米 横52.7 厘米

  质地:纸

  赏析: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有《甫田集》。

  此图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

  推荐语: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文征明 石湖清胜图卷

  年代:明

  纪年: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作者时年63岁

  尺寸:纵23.3 厘米 横67.2 厘米

  质地:纸

  赏析: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 ,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旋即便致仕归乡。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岁。有《甫田集》。

  此图绘江苏吴县盘门西南石湖的景色。图中半壁山崖自右向左逶迤,湖水映山,湖中扁舟荡漾,帆影翩翩。近处坡上绿树柳烟,长桥跨水,远山浮出天表,天水一色,空阔无边,真实地表现了江南秀丽的湖山。笔墨清淡而流丽,山石勾勒极其疏简,着重干笔皱擦和淡墨烘染,笔致细密虚灵。

  推荐语:色彩的敷染分外简洁淡雅,色感鲜明醒目。


  周臣 春游闲眺图卷

  年代:明

  尺寸:纵36.2 厘米 横141 厘米

  质地:绢

  刘靖基捐赠

  赏析:周臣(1460–1535),字舜卿,号东村,中国明代职业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周臣山水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 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此图描绘的是 文人出游的情景。画面作松石、柳树,树下几人觥筹交错,又有书僮立于一旁。远处为青山茅亭寺庙。在技法上,作者继承了南宋“院体”画风貌,而有自己的特色。构图洗练紧凑,笔墨苍劲,人物线描细劲流畅,树石勾皴劲健硬峭。

  推荐语:该卷体现了周臣的典型画风。


  周臣 长夏山村图轴

  年代:明

  尺寸:纵113.5 厘米 横59.2 厘米

  质地:纸

  赏析:周臣(1460–1535),字舜卿,号东村,中国明代职业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周臣山水师承陈暹。曾刻苦临摹 李成、郭熙、李唐、马远等作品,其主要取法于李唐派系。画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曾与戴进并驱,则互有所长。人物画也非常出色,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此图为纸本设色,绘峰峦高耸、长松挺立、烟岚浮动、水阔清幽之景。一士人凭栏赏景。全图布局平稳,笔墨技法谨严。皴法兼用披麻、钉头、斧劈,用笔松爽劲健。画面处处显示出周臣作为职业画家所具备的精湛笔墨造型技能,从中也可看出唐寅、仇英画风的来历。

  推荐语:山石坚凝,章法严谨,用笔纯熟。


  张中 芙蓉鸳鸯图轴

  年代:元

  纪年: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

  尺寸:纵147 厘米 横56.8 厘米

  质地:纸

  赏析:张中,生卒年不详。一名守中,字子正(一作子政)、至元、至正(1335—1368)间松江(今属上海市)人。碹曾孙。至正间,张中曾任本县知县,后调任兴化知县。又据嘉庆《上海县志》载,明洪武间,张守中为本县训导。现无法验证此二《县志》所记二张与画家张中是否系同一人。

  此图写秋高气爽时节,水边一丛木芙蓉舒枝展叶,枝头缀满花朵。水中一对鸳鸯在清波中嬉游,雄的低首弄波,雌的仰头鸣叫。笔墨粗简朴实,山石不以苔点修饰,略具唐人余韵。自识“至正十三年五月张子政为德章作”。按至正十三年为公元一三五三年。诗塘留有近人吴湖帆题跋,可知曾为吴氏收藏。

  推荐:如果说王渊主要是完成了院体花鸟向水墨花鸟的转变,张中则完成了水墨花鸟向写意花鸟的转变。


  吕纪 雪柳双凫图轴

  年代:明

  尺寸:纵166 厘米 横100.2 厘米

  质地:绢

  赏析:吕纪(1477~?),中国明代画家。字廷振,号乐愚。鄞(今浙江宁波)人。以画被召入宫,值仁智殿,授锦衣卫指挥使。擅花鸟、人物、山水,以花鸟著称于世。其花鸟初师边景昭,又学林良,并广泛师法唐宋诸家,所作有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两种画法,前者描绘精工,色彩富丽,法度谨严;后者粗笔挥洒,随意点染,简练奔放,富有气势和动感。

  此图描绘江南水乡一隅,波光潋滟,修篁参差错落,一对鸳鸯相偎在岸石上,岸边杂草与野菊花生机勃勃,牡丹植株像大伞一样为鸳鸯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渚岸和远山用大片浓淡水墨渲染而成,表现出幽远的空间感,鸳鸯和喜鹊则以精细的工笔勾画,分外醒目。

  推荐语:牡丹花开时节,双凫优游水中,怡然自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