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因为天气炎热和细菌滋生,孩子因为发烧而看病的的情况真不少。每次看到孩子无精打采或者因为不舒服而嚎啕大哭的模样,家长心中万分揪心。不希望孩子一发烧就吃药挂水,又担心耽误太久会烧坏孩子的身体。为此,让儿科的专家给大家介绍小儿发烧可能是哪些疾病的症状,如何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正确退热。科学面对小儿发烧,妈妈们不用惊慌。 引起宝宝发热的原因很多: 小儿发热时,体温不超过38.5℃,不需要服用退热药,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1、切忌“捂汗” 不宜给孩子穿太多衣服,以免影响散热,要鼓励宝宝多喝水,注意休息。 2、头部冷敷 用20~30℃的水将毛巾浸湿,折叠后置于宝宝前额,每隔3~5分钟更换一次。或用冰宝贴敷于前额,待无冰凉感后揭去。也可将小冰块放入袋中,扎紧袋口,置于患儿枕部,待冰块融化后更换。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 用温湿毛巾擦拭宝宝的头颈部、腋下、四肢、腹股沟,或用低于体温3~4℃的温水洗澡,多擦洗皮肤以助散热。 4、酒精擦浴 用浓度为20%~35%的酒精擦拭四肢和颈部、腹股沟等处。但忌在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足底处擦拭酒精。小儿高热寒战伴汗出时,也不宜用酒精擦拭。(注意酒精浓度不能过高,以免造成小儿酒精中毒) 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就要用退热药了,还可根据孩子的病情适当口服一些疏风解表的中药,如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双清颗粒等。如果出现咳嗽、流涕等症状,可以使用小柴胡、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 1、对乙酰氨基酚 即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出血等不良反应,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为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可以口服或肛内用药,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如泰诺林、小儿百服咛、小儿退热栓等。 2、布洛芬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每6小时一次。代表药物有美林等。 3、安乃近 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少用。 ▲虽然前两种退热药比较安全,但临床最好不要同时使用,以免发汗过度。 如果孩子持续高热不退,或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或出现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皮疹、小便频急疼痛、淋巴结肿大等,必须及时就医,找出病因积极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孩子生病用药的顺序依次为口服、打针、挂水,原则上是能口服用药尽量不要挂水。只有在以下情况才考虑进行输液治疗: 高热超过40℃、孩子吐泻严重有脱水情况、不能进食或口服药物困难、敏感抗菌药口服无效等。 婴幼儿输液本就比成人困难,发生输液反应的可能性也较大,药物通过静脉使用其毒副作用也会增加。随意挂水不一定有助于治疗疾病,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父母们不能为了急于要孩子迅速康复就要求挂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小儿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适时添减衣物,均衡饮食,防止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小儿鼻塞别大意 宝宝咳嗽食疗方,别光知道冰糖炖梨 |
|
来自: kouqiang02 > 《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