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与慢——兼谈雷军的七字诀

 徐天坤1979 2015-12-16

订阅“北大纵横”,与千位咨询师零距离

==============================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选择 马智宇 - 2014新歌+精选


雷军与他的七字诀


在这股移动互联风口上,雷军和小米已经飞得很高很远。如果有人问你雷军是谁,而你茫然不知,则说明你有点Out了。雷军,当下中国最为知名的企业家之一,几乎到了天下无人不识“军”的状态。雷军创办小米短短几年,使小米从一个初创品牌到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其成长的速度让人惊叹,犹如火箭升空。我们先看一组销售数字,雷军在微博和微信上公布了2014年度成绩单:2014年,小米公司销售手机6112万台,较2013年的1870万台增长227%;含税销售额743亿元,较2013年的316亿元增长135%。我们再看一组市值数据,2010年底,小米以估值2.5亿美元完成4100万美元的融资;2011年底,小米以估值10亿美元完成9000万美元融资;20126月底,小米以估值40亿美元完成2.16亿美元融资;20138月,小米以100亿美元估值融资成功;20141229日,小米完成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达450亿美元。仅仅五年时间,小米创造了中国公司发展史上的奇迹。


除了小米靓丽的业绩报表让人目眩之外,雷军提出的“专注、极致、口碑、快7字方针也同样让人眼前一亮,让很多人感觉找到了在互联网时代征战江湖的葵花宝典。用雷军的话来说,专注:专注的核心就是少,少就是多。极致:就要做最好的产品,做到极限。口碑:互联网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口碑,不仅是好产品的口碑,最重要的是超出用户预期,就是比用户想象的还要好。快:如今的互联网就是要快,因为速度慢的话,在今天互联网领域基本是没有机会的。对七字方针进行解读会发现,专注是战略出发点,只有聚焦,才有可能集中优势兵力,将几款产品做到极致,更加重要的是,做到极致是一种信念与追求;拥有极致消费体验的产品,从而获得消费者的口碑,形成一个消费者之间的传播链。一款爆款不足以保证持续的成功,因此,需要快速推出新产品,用速度冲击规模,用速度冲垮竞争对手的防线,用速度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和钱包。


先开枪,后瞄准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以为是写错了,因为在我们的意识中,“瞄准,开枪”这才是正确的逻辑。你看的没错,就是先开枪,后瞄准。这个观点出自惠普前女性CEO卡莉.费奥利娜,在她新上任的时候,发现惠普的业绩一路下滑,而戴尔,IBM这些公司的业绩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经过仔细缜密的调查研究后,卡莉给出的答案是:惠普的问题出在惠普自己身上。在过去的时代里,惠普通过强调品质卓越取得了成功,但在信息经济时代,过分追求品质和员工共识则牺牲了决策与行动的速度,失去了很多先机,因此,提出“先开枪,后瞄准”的产品策略和行动纲要。对这一逻辑,卡莉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滑水冲浪,要保证一个足够的速度才能站立起来。


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摩尔定律告诉我们,产品以18-24个月的速度在增加和被替换。当公司一旦没有比竞争对手更快地推出产品,就可能被竞争对手甩开,甚至出现出局的危险。“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在这个时代,这句话道出的威力还不足够,而更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错过这个时间,你就可能错过一辈子”。因此,在产品的上市节奏上,速度第一,完美第二,将产品快速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和消费者来检验产品,然后不断地对产品进行优化,推出新的产品,于是就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在对产品进行命名的时候,1.0版,2.0版,3.0版……,一则为了说明产品会持续升级,二则也为了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消费者的预期。


慢:也是一种逻辑


2009年,一部《阿凡达》的上映吸引了全球影迷的目光,该片的全球票房累计为27亿5400万美元,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此外该片斩获了多项奖项,获得第67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奖。《阿凡达》的横空出世,引发了电影行业对3D技术的追捧,无数的影迷对3D技术达到痴迷的状态。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阿凡达》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喜欢电影的人对卡梅隆并不陌生,他导演了多部经典影片,《终结者》、《真实的谎言》和经典之作《泰坦尼克号》。在《泰坦尼克号》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卡梅隆突然从主流电影圈销声匿迹,人们都很好奇,卡梅隆去哪里了。蛰伏十二年,卡梅隆潜心研究3D技术,他预示到3D电影可能将是电影观看体验以及革命性发展的开端,所以十二年后,我们有幸看到了美轮美奂的《阿凡达》。


对于一名知名导演来说,十二年才推出一部有票房号召力的影片,这个节奏的确有点慢,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卡梅隆的威名和业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和定力完成极致产品的打造,引领一项技术的发展和决定产品的走势,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生存的逻辑,慢就是快,以慢致胜。反过来说,有时候一味追求快,没有打好内功和做好配套,反而失去了先发的优势,这就是所谓欲速不达。


快与慢:战略上的选择


商业世界永远是成功者的游戏,同时商业世界也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成功的路径不可能只有一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太极拳则是一种以慢打快的心法。对公司而言,“快”与“慢”是两种不同的战略选择和产品策略,成功的企业都是基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筑战略版图和竞争策略。有了好的战略选择,还需要组织能力进行支撑,企业的成功是战略和组织能力的一个相乘结果。正如波特所言,首先需要做好战略定位,其次依据战略选择进行组织和资源的配称。


“快”与“慢”的选择是一个综合因素考虑平衡的结果。首先,产业变迁。产业发展的速度会倒逼企业做出选择的速度,产业变迁快,则企业更多选择“快”战略;产业变迁慢,则企业有足够的时间选择“慢”战略,也就是说在产业变迁的范畴内做出企业的战略选择。科技行业变迁快,则企业会快速推出新品。第二,消费者的接受度。以客户的喜好为出发点进行战略的取舍,不管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引导消费者的需求,都需要基于其心智模式,过度超出消费者的认知范畴会导致产品的失败,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第三,组织能力的禀赋。组织的能力是否支撑战略的选择,比如说选择“快”的产品策略,则需要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需要敏捷的供应链系统,还需要一种柔性和高效的生产系统等,很多时候企业的失败并不是战略的选择性错误,而是组织没有能力保障战略的执行和落地。


回到雷军提出的七字方针,实际上这里面隐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命题,这就是“极致”与“快”的关系,既要追求产品的极致,也要追求产品上市的快节奏。如何两者兼顾,在雷军的这套理论体系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专注”。因此,当雷军不断在多个领域进行投资,不断地给我们制造惊奇,在加速布局小米生态圈的时候,不知道这套理论体系是否还能发挥作用,我想在不远的将来即可见分晓。


(作者:朱结焰,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