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卷入“和亲”的爱恨情仇

 圆角望 2015-12-16

    徐凯

    新闻背景

    电视剧《芈月传》正在热播。芈月是楚国公主,嫁与秦王为妃,历经艰辛,成就了自己的一番政治伟业。

    捧读中国历史,联姻、和亲是一种常见的政治生态。然而,在政治权衡和军事角逐的血雨腥风下,和亲不仅是各部族、国家间友好的象征,也卷入了不少奇女子的爱恨情仇,令人唏嘘感叹。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这些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但也有一些和亲故事鲜为人知,这里就来讲讲。

    刘细君  第一位青史留名的和亲公主

    提到和亲公主,第一个要数刘细君,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她是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和亲公主。

    汉代的开国君主刘邦打下江山不久,就面临北方匈奴的严重威胁。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匈奴,却被40万匈奴大军团团围在如今山西大同一个叫白登山的地方达七天之久,史称“白登之围”。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用了一点不光彩的手段,才狼狈逃出。

    从那以后,刘邦知道匈奴不好惹,就采用了大臣刘敬的建议,主动与匈奴结下“和亲之约”。具体地说,就是把当朝公主嫁给匈奴的首领单于,还要每年送给匈奴大批的财物,开放贸易,以换取边境的平安。《汉书》上记载的“和亲之论,发于刘敬”,说的就是这回事儿。

    按刘敬的建议,是要把刘邦的亲生女儿嫁给匈奴单于的,但这事儿遭到了吕后的坚决反对,刘邦拗不过,就用汉家宗室女加封公主名义,嫁给单于。

    然而,政治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汉朝与匈奴的和亲,一开始就是出于迫不得已,匈奴自然也不会放在眼里,在笑纳了汉朝奉上的女人、财物后,仍然对汉界抢掠、滋扰不断。有一个事实就很能说明问题,那些肩负和亲重任的汉家公主到了匈奴后命运如何,在史料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甚至连名字也无人知晓。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决心改变这一局面,用武力征服匈奴。关于这段历史,相信读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很多,这里我们要讲的是,汉武帝利用和亲,来建立自己的同盟者,其对象就是西域的乌孙国。

    而用来和亲的棋子,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刘细君。

    汉武帝也舍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和亲。但刘细君确实是汉家的宗室女,论起来她是汉武帝的侄孙女。刘细君的祖父刘非与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即汉景帝)异母兄弟,比刘彻大12岁。刘非被封为汝南王,为汉家立下过赫赫战功,然而刘细君的父母却因“谋反”之罪被汉武帝问斩。那时细君还年幼,汉武帝就把她召入宫中收养。不过疼爱归疼爱,面临政治需要,汉武帝毫不犹豫地动用了这枚棋子。

    乌孙国远在现今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带,年轻貌美的刘细君嫁给的夫君——乌孙王猎骄靡,已是七十多岁的耄耋老人。更何况,乌孙国为了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搞政治平衡,还娶了一位匈奴女子当“左夫人”,刘细君只能是“右夫人”。在乌孙人的观念里,以左为贵。

    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相差甚远、政治环境复杂,刘细君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忧愤中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诗辗转传回长安,“硬汉”汉武帝看了不禁也难过。但他不能为了儿女情长误了政治大计,只能每隔一年就派使者携带各种衣物用品前往乌孙探望慰问。

    猎骄靡虽然年老,毕竟是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了解细君的苦闷,为了细君的幸福,更为了与汉朝的友好关系,猎骄靡决定在自己生前就将细君嫁给他的王位继承人,年纪与细君相仿的孙子军须靡。

    按照游牧民族的风俗,国王死后,年轻的妻子必须嫁给其子孙或兄弟为妻。汉家女儿刘细君对此却难以接受,她上书汉武帝提出恳求,一旦猎骄靡归天,便将她召回汉地。然而她的叔祖父给她的回答却是:“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政治逻辑就是这么冰冷。细君又嫁给了丈夫的孙子军须靡,还生下一个女儿。不久刘细君就因病撒手人寰。

    刘解忧  惊涛骇浪落叶归根

    如果说,细君公主的故事是一个弱女子的悲情剧,解忧公主的故事就是一个豪女子的励志剧。

    刘细君死后,乌孙王军须靡再次上书,求娶汉家公主。汉武帝出于政治联盟的目的,封原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继续嫁给军须靡。

    了解一点汉史的人都知道,楚王刘戊因反叛被景帝所杀,刘解忧也是罪王后代。与刘细君不同的是,刘解忧出生时,她的爷爷已经被杀30多年了,小解忧自幼在民间长大,身上没有多少娇生惯养的小姐气,倒有几分杀伐决断的豪爽气。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后,依旧被封为右夫人。解忧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局面,一来到乌孙,就在精明能干的贴身侍女冯燎辅佐下,学骑马、学语言、学习当地生活习俗,广泛交往,很快融入了当地社会。

    造化弄人,几年下来,解忧没能为军须靡生下一儿半女,身为“左夫人”的匈奴公主却生下了一个儿子。军须靡为儿子取名为“泥靡”,并很快确定其为王位继承人。

    峰回路转,解忧来到乌孙四五年后,军须靡突然一病不起,处于弥留之际的军须靡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同时要求翁归靡等到泥靡长大以后,再将王位还给泥靡。

    翁归靡成了新的乌孙国王。按照习俗,他继续娶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解忧公主凭着自己的聪慧开朗、善解人意,很快赢得了翁归靡的喜爱。两人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几年之内,解忧接二连三地为翁归靡生下三个王子和两位公主。

    当然,如果认为政治仅仅靠女性的罗裙就可以搞定,也是太天真了。当时的汉武帝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已经大大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从前主要看匈奴脸色行事的西域各国,也转而依附汉朝,敢于和匈奴相争了。在这种冲突中,解忧当然少不了不断鼓动翁归靡向自己的娘家求援。

    此时汉朝已是汉宣帝当政,他没有辜负解忧和翁归靡的期望,接连派兵和乌孙共击匈奴,取得了很大成功。就在此时,翁归靡通过汉使上书汉廷,表示要以和解忧公主生的儿子元贵靡为嗣继承王位,同时要为元贵靡迎娶汉家公主。

    汉宣帝听了很高兴,立刻封解忧的侄女相夫为公主,并用庞大的车队送公主前往乌孙。然而就在半途中风云突变,翁归靡突然病逝,而乌孙贵族按照解忧公主第一任丈夫军须靡的遗嘱,拥立军须靡与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泥靡为王。

    闻此消息,汉宣帝下令招回相夫公主,单方面取消了婚约。而身在乌孙国的解忧,只能继续独自面对这个局面。为了拯救汉乌联盟,已年逾五旬的解忧毅然作出决定,根据乌孙习俗,再嫁比自己小得多的新王泥靡。

    这样的婚姻,当然是同床异梦,毫无感情可言。在多年的政治泥潭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解忧历练得更为大胆,竟做出一个惊人决定,要利用汉使来访之机,联合汉使设下“鸿门宴”,在酒宴上刺杀泥靡!

    谁料想汉使刺术不精,泥靡负伤逃出。而汉家朝廷为了平息此事,也不得不把几位汉使斩首,以示清白。

    解忧谋事不周,翁归靡和匈奴公主生的儿子乌就屠却谋事得手,他寻机刺杀了泥靡,自立为乌孙国王。眼见乌孙江山要彻底沦入匈奴后代之手!就在此时,陪伴解忧嫁入乌孙的贴身侍女冯燎站了出来,此时她已是乌孙右将军的夫人,而乌孙右将军向来和乌就屠关系不错。冯燎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乌就屠,向他晓以利害,告诉他如果一意孤行,必然会引来汉军干预,性命难保何况王位!在冯燎的劝说下,乌就屠终于同意,以解忧跟翁归靡所生长子元贵靡为大乌孙王,自己为小乌孙王。

    但此后不久,解忧再次遭受命运的打击,她的大儿子元贵靡和幼子相继因病离世,年过七旬的解忧难以承受这样的苦痛,她最后一次上书汉宣帝,表示要叶落归根,回归汉土。汉宣帝读罢书信感慨万千,同意了她的请求,并派出庞大车队迎接她回到长安。白发苍苍的解忧公主带着三个孙子孙女,和冯燎一起重返故土。两年后,历经惊涛骇浪的解忧公主在长安安然辞世。

    大义公主  委曲最终难成全

    往事越千年。让我们把时钟拨向隋朝前后的那段时期,有两位和亲公主的故事同样令人唏嘘。

    第一位是千金公主。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乱世,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北周。千金公主是北周开国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亲侄女,标准的金枝玉叶。然而在风雨飘摇的北周末期,为了稳定北方边界,调和北周与突厥的关系,千金公主被选中出塞和亲,嫁给他钵可汗。对了,突厥的首领就叫可汗。

    可是,就在千金公主嫁过去的第二年,北周就发生了大事变。公元581年,辅政大臣杨坚以“禅让”的形式,废掉并毒死了年仅9岁的北周幼帝,建立了隋朝。而千金公主的父亲宇文招,因反对杨坚,被诛灭了九族!

    也就是说,塞外的千金公主此时已是国破家亡,孤魂一个了。

    这还不算完,就在那一年,千金公主新婚不久的丈夫他钵可汗也因病死去,突厥内部的王族子弟又为争夺继承可汗斗成一团。好在千金公主初来乍到,和这些利益集团都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最后当沙钵略可汗成功继位后,千金公主又按照习俗,嫁给了沙钵略做妻子。

    千金公主当然忘不了自己的国恨家仇,她不断给沙钵略吹“枕边风”,要他出兵攻打隋朝杨坚,为自己报仇雪恨。一方面,突厥人原本性喜抢掠,另一方面,沙钵略也被千金公主鼓起了英雄气,于是频点大军攻打隋朝,要为夫人讨还公道。

    然而,杨坚是何等机智人物,他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纷争,不断挑起突厥内哄,弄得沙钵略后院起火,王位难保。

    此时的千金公主,虽然还不到20岁,但残酷的现实与命运已让她过早地成熟。她很清楚,现在突厥内部这样纷争不已,是杨坚一手“导演”的,杨坚的目的就是要让突厥通过自相残杀而最终走向灭亡。万般无奈之下,千金公主决定将自己的国仇家恨放在一边,先帮助丈夫走出绝境再说。她给杨坚写了一封亲笔信,表示自己虽是北周公主,却十分钦佩杨坚的圣明,请求把自己宇文氏改姓为杨氏,要隋文帝把她当亲生女儿看待,她要做一个和平使者,为发展突厥与大隋的友好关系而努力。

    此时的隋文帝杨坚,也需要缓和跟突厥的紧张关系,于是顺水推舟,派出大臣出使突厥,宣布改赐原北周千金公主为隋大义公主,赐姓杨。

    然而,杨坚终究还是信不过这位大义公主的“大义”,在沙钵略死后,杨坚还是找机会施了“反间计”,散布大义公主与他人“通奸”的消息,让后继的突厥可汗把这位公主杀死了。

    可是杨坚想不到,没过多久,大义公主的悲惨命运也要在杨家后代身上重演。

    义成公主  一生心血为故国

    隋朝和突厥的关系稳定下来以后,同样要采用和亲的手段维系友好。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嫁给启民可汗的义成公主,本是隋朝宗室杨谐的女儿,后被封为公主,远嫁突厥。

    义成公主一生的经历同样十分坎坷,她先后嫁给启民可汗和启民的三个儿子,是四任可汗的妻子。然而她心中始终不变的,是对娘家隋朝的忠诚,即便这个短命王朝早已灰飞烟灭,她也至死不渝。

    和亲手段并不能根绝两国的战事,义成公主也不例外,但她确实在尽自己的努力,维护娘家的利益。

    隋炀帝杨广北巡,遭到始毕可汗(义成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截击,得知消息的义成公主及时派人报信,但迅速南归到雁门的杨广还是被突厥骑兵重重围困。杨广命悬一线之际,义成公主以突厥内部起战事,“北边有急”传信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受骗撤军,这才让杨广从围困中逃了出来。

    然而杨广最终还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义成公主出嫁突厥19年后,隋朝即被唐朝取代,义成公主落到了和前朝千金公主同样的命运。不同的是,义成公主性格更强悍,复国决心更坚定,而没有一丝的妥协。

    杨广死后,皇后萧氏如浮萍般飘零颠沛,义成公主利用突厥的力量,从农民起义军窦建德处接回柔美的萧皇后和原隋朝齐王的遗腹子杨政道,并与她的第三任丈夫处罗可汗一起将杨政道立为隋王,建隋制,设百官,将生活在突厥的万余中原人送给杨政道,让在突厥的汉人“悉隶之,行隋正朔,置百官于定襄城”。

    然而,落花流水春去也,又岂是一个弱女子的力量可以挽回。唐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出兵突厥,义成公主的第四任丈夫颉利可汗战败被俘送到长安,东突厥灭亡。萧皇后和杨政道也被送到长安。

    刚烈的义成公主却宁死不做俘虏,她死在唐朝将领的刀下,也成全了自己的名节。

    延伸阅读

    因亲而和 从被动到主动

    在人类历史上,通过“联姻”、“和亲”手段,在不同部族、国家之间建立友好、联盟关系,可以说是自然而然、古已有之,华夏历史也概莫能外。

    在中国历史上,比较狭义的“和亲”概念,一般认为是从西汉初年开始,所谓“和亲之论,发于刘敬”。汉代的和亲,从被动无奈,到主动支配,总体来说,对汉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数百年的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时期,此时各民族、各王朝之间的和亲,数量之多,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隋唐时期的和亲与汉代相似,而内容更为宽泛。隋唐和亲,以吐蕃及回鹘的和亲最具特色,不仅开启中原王朝以“真公主”和亲之先例,也首次将和亲的范围由北方及中原扩展至西南地区。

    蒙元帝国针对不同的民族与政权,更是将和亲运用到极致,最终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

    而清代的满蒙联姻也是最具特色的和亲范式之一,体现出“满蒙一体”的鲜明特色。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宋明两代,也许由于理学正统思想的影响,和亲手段饱受诟病,现实中也看不到和亲的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