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泛音合唱德沃夏克《念故乡》,太美了!

 indologist 2015-12-16




泛音唱法發源於蒙古、西藏、吐瓦1、西伯利亞等地,當西方人在十九世紀初次接觸到這種歌唱方式時,莫不大感驚異,因為歌者能在一個持續的低音之上,同時唱出另一個像口哨聲的高音,故這種唱法也稱為「雙聲唱法」(double-voice singing),在發源地則被稱為「喉音唱法」(throat singing)。這種唱法雖然非常另類,但並非魔術,更不是因為蒙古人有特殊的聲帶構造,相反的,它是一種人人可學的歌唱技巧,近三十年來,西方樂壇中出現不少學習泛音唱法有成的音樂家,影響遍及古典與流行樂界。




泛音唱法技巧


專精於泛音唱法的吐瓦人,他們指涉歌唱技巧的名目繁多,在此無法一一介紹,但最重要的大約只有兩種:Sygyt 與 Kargyraa,這兩種唱法都用到第 6、8、9、10、12、13泛音,從泛音列的樂譜(圖2)可以看出,這些音恰好構成了五聲音階。


Sygyt 原意為吹口哨,這種演唱技巧的重點是將舌頭拱起,在口腔前端隔出一個小的共鳴腔,同時喉部發出緊而扁的嗓音(這種嗓音的高泛音比較明顯),經由舌頭的前後移動,改變共鳴最強的泛音,共鳴腔越小,則所強調的泛音越高



Kargyraa 演唱技巧的重點,是要運用「假聲帶」以唱出極低的基音2,舌頭平放,經由張口的大小來改變共鳴最強的泛音,張口越大,則所強調的泛音越高。Kargyraa 的演唱方式跟西藏喇嘛唱梵的原理相同,他們在打坐冥想時會發出這種極低的嗓音,故此發聲狀態亦稱為 chant mode(圖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