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一字便可爲醫說 客有問于餘曰:醫之爲道,乃古聖人洩天地之秘,奪造化之權,起死回生,非讀破萬卷書,參透事事物物之理者不能。今非通儒而業此,亦能療人病穫盛名,何也?餘曰:天地間有理有數,理可勝數,則有學問之醫,遠近崇之,遂得以盡其活人之道。然仲景爲醫中之聖,尚未見許于當時,觀《傷寒論》之序文可見,猶宣聖以素王老其身,天之意在萬世,不在一時也。仲景之後,名賢輩出,類皆不得誌于時,閉門着書,以爲傳道之計;而喻嘉言、柯韻伯二先生書,尤感憤而爲不平之鳴,此理數之可言而不可言者矣。今之業醫者,無論不足爲通儒,而求其識字者,則爲良醫矣。無論其識多字也,隻求其識一字者,亦可以爲良醫矣。客曰:此何字也,得毋所謂丁字乎?餘曰:亦其類耳。不必他求,即人字是也。人乃陰精陽氣合而成之者也,左爲陽,左邊一 ,陽之位也;右爲陰,右邊一HT ,陰之位也。作書者,遇 處自然輕手揮之,陽主乎氣,輕清之象也;遇HT 處自然重手頓之,陰主乎精,重濁之象也。兩畫不相離,陰陽互根之道也;兩畫各自位置,陰陽對待之道也。 在左者不可使之右,HT 在右者不可使之左,陰陽不離之道也。左 由重而輕,萬物生于水,即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之義,由陰而陽也。右HT 由輕而重,形生于氣,即大哉乾元,乃通統天,至哉坤元,乃順承天之義,陽統乎陰也。二者合之則成人,合之之義,醫書謂之曰抱,《周易》名之曰交,交則爲泰矣。試以形景淺言之,人之鼻下口上水溝穴,一名人中,取人身居乎天地中之義也(天氣通于鼻,地氣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氣,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穴居其中,故曰人中)。自人中而上,目、鼻、耳皆兩竅(偶畫),自人中而下,口與二便皆單竅(奇畫)。上三畫偶而爲陰,下三畫奇而爲陽,取天地之義,合成泰卦也。形景主外,猶必合陰陽之象而成人,況人之所以生之理乎,人之爲義大矣哉!子若遇醫者,問此一字,恐高車驷馬,诩诩以名醫自負者,亦一字不識也。客聞予言,亦大笑而去。 |
|
来自: htann > 《醫學三字經及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