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原则

 勤奋的霜雪 2015-12-16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原则

1.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受损后只出现运动障碍,多数近端肌肉受累更重,可由肌肉疾、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等引起。


2..周围神经病变:单神经或多数单神经病变表现为受累的周围神经支配区范围内的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多为不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则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手套”或“袜套” 样感觉障碍,肌张力减退等。


3.脊髓病变:横贯性脊髓损害,出现病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一侧脊髓半切损害,可表现为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受损节段的定位,多依据感觉障碍的最高平面、运动障碍及深、浅反射的改变而定。


4.脑干病变:交叉性综合征是一侧脑干病变的典型临床特点,具体表现为同侧面部周围性瘫而对侧躯体中枢性瘫痪,见于脑干病损七大综合征(以后补上)


5.小脑病变:小脑蚓部损害主要引起头部和躯干的攻击运动失调,小脑半数损害引起同侧肢体的共济运动失调,上肢较重。


6.间脑病变:丘脑病变可出现对侧半身深浅感觉缺失、自发性剧痛、感觉过敏或过度、睡眠障碍等。下丘脑损害则可出现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7.大脑基底核病变:基底核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运动异常和震颤等。旧纹状体(苍白球)病变可引起肌张力增高和运动减少的综合征(帕金森);新纹状体病变可引起舞蹈样动作(壳核病变)和手足徐动症(尾状核病变)。丘脑底核病变引起偏侧投掷运动。


8.大脑半球病变:一侧大脑半球病变可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双侧弥散性损害常常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智能减退、四肢瘫或双侧锥体束征。刺激性病灶可引起痫性发作。大脑各叶病变尚有其不同的特点,如额叶病变可出现强握反射、运动性失语、失写和智能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顶叶病变除感觉障碍外,尚有失读、失用及体像障碍等,颞叶病变可出现象限性盲、感觉性失语以及情感障碍为主的精神症状;枕叶病变可出现视野缺损、皮质盲等。


参考文献:

1:神经病学第三版第五章,作者罗本燕:2.吴江.神经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贾建平.神经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