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晓明谈照片变工笔,顺便谈谈借鉴摄影。

 C音MM 2015-12-16
李晓明,安徽巢湖人氏。先后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和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杨柳青画社独家签约作者、河北美院客座教授、安徽省美协会员、职业画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安徽美术出版社等出版有50余本工笔画相关专著。


传上几张我根据摄影整理出来的工笔图片,虽然不算多成功,也算是创作思路的一种吧。
和诸位共探讨。
下面加入我的几点感想,和在别的论坛辩论发的帖子,还有点意思。。。。
======================================
——根据照片作画我认为也完全是可以的,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本来就和西画不一样,其中的用线、用光、意境完全还是要靠作者自己去处理,还有构图的组织等。
——毕竟,即使是生活中的照片也不可能是完全符合审美的。
——中国画写生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要完全理解物态的生长结构,抓住瞬间的鲜活造型。
——至于,用别人的照片,或者用自己的照片,我认为问题倒不是太大。
——一味的临摹照片,只会让自己走入死胡同,也是不可取的。
——据我所知,当代的人物画家李爱国、王美芳、何家英、桑建国、李传真等画工笔人物的时候都大量借助摄影手段。这些画家的作品也许在某种格调上不如古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作品中突破古人的地方也很多。
——时代不同,审美也随之不同,作画技巧当然也可以变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古代放大画稿用九宫格或用粉本,那是没有投影设备的情况下为之,今天既然有了复印机有了投影仪,难道我们不能用么?
——前贤画工笔多起小色彩稿,觉得满意才定稿,我们今天在电脑上反复调色,一上午能试验几十种色彩搭配效果,难道对创作不是更有益处么?
——师古而不能泥古,我们的绘画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传统,是一个综合概念,是千百年来千百位画家的艺术技巧的总结。完全吃透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
——攻其一点,能加以发挥脱破就是很厉害啦。。。。
——我强调的是,照片在创作中也完全可用,如果真的是特别优美的照片,即使是全盘取材也是可以的。
——至于能否看出是原照片,和原摄影作者协商并取得作品改编版权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能让照片的美得到升华并符合中国画的审美共性,我认为就是一张好作品。
——宋代花鸟中,《果熟来禽图》远不止一幅,谁敢说林椿就是原创?只不过他那幅最优美罢了。
——世界美术中,蒙娜丽莎也不知道给多少画家改编过,写实、变形、抽象的风格都有人改编,其中还不乏名家改编,延伸了原作的美,即使不是经典名作,难道没有审美价值?
——换个角度来说,造型、构图不过是画面构成美的元素之一罢了,只要你利用的好,能完全脱破原作者、原摄影,这就是成功。
——绘画,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主题。

 
 
 
 
 
 
 
 
 
微信添加我13642276435,关注更多教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