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谋求着转型,科普工作也不例外。然而科普工作该如何切入“互联网+”,一直是郑州科普工作者在寻找的答案。昨日,为期2天的“2015年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朱岩给出了他的观点,“得需求端者得天下,科普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经济。” 郑州晚报记者 李丽君 2015年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开幕 昨日,“2015年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在嵩山饭店拉开帷幕。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主办,郑州科技馆承办,目的是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全国科技馆业务交流和互动,整体提升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开发能力和水平。论坛为期2天,有四个分主题:展品辅导或教育活动开发、展览与教育活动同步设计、围绕展览的O2O活动设计及研究生论坛。 开幕式后,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朱岩做了主题为“互联网+科普”的创新思维的主体演讲,那么科普该如何与“互联网+”结合呢? 科普将成为下一个企业竞争的蛋糕 科普与企业混搭,朱岩建议科普玩跨界。“现在跨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小米与美的联手,苹果自己生产汽车,这种跨行业的整合在未来几年里将会变得更为剧烈。”朱岩说可能以前没有企业看得上科普这一块,我相信,一两年的时间内,企业就会盯上这块蛋糕,而且会用互联网化的方法去做科普。 朱岩建议,科普切入经济的模式最好是分享。“科普面对的人群,具有移动性较强的特点,所以要想办法让馆里的所有设备跟进入馆里的人能连接起来,而且不是简单的参观。”朱岩说,比如进来一个大学生,他拿着手机,将参观的内容通过朋友圈传播出去了,让他的朋友们知道科技馆里有哪些好玩的,这样就增加了科普馆的传播人群。“韩国地铁的屏蔽门已经不再是只贴一张防撞条了,而是喷上了产品的 货柜 ,乘客通过扫二维码就可以买上面的牛奶、面包等,这就是设备互联网给人带来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