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摄影| 延时摄影真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1yitian1 2015-12-17




  以下将会分享拍摄延时影片(Timelapse)的入门心得。笔者也只是在今年六月头才初次接触延时摄影,之后便开始沉醉于这一世界。


  那什么是Timelapse? 所谓“延时”影片;就是把一段时间内所拍摄的大量相片编辑而成的影片;又或者直接快播所拍摄的影片。


  可以参考一下 National Geographic 中的影片。  


  以上提到,拍摄延时有两种方法;拍摄照片或影片也可以,但此文只会集中谈及用照片处理的方式;因为拍摄照片的后期处理弹性大得多,而影片却难以后期制作。


基本拍摄延时摄影的工具:



1.手机 (现在手机也有不少拍摄延时的app; 如Hyperlapse)


2.相机 (一般DSLR及无反较佳)

P.S. 笔者用Sony相机,他们的相机可购买Timelapse apps;令拍摄较方便及简单。


(Sony Pics)


3. 快门线;如果你的相机没有Timelapse apps,这是必须的。


4. 脚架,也是必须。


基本拍摄延时摄影的方法:


1.选好地点及景色,放好脚架。

P.S. 脚架稳定性十分重要;笔者用的是入门脚架,试过在山上遇着大风,拍摄出来的演示影片效果便大打折扣。


2.改用手动对焦;如果拍摄大景,笔者会对焦到无限远。


3.把相机设定到手动模式(M-mode) 或 光圈先决(A-mode)。


4.光圈;笔者一向用f/8;拍摄星空却另计。


5.设定好快门线的间隔与延时;而拍摄不同的景物,所需的间隔时间也不同。


  • 云: 5-10秒日落: 10秒

  • 星空: 15-30秒

  • 人流: 1-2秒


  P.S. 以上只是很粗略的参考;很视乎现场环境及个人喜好。另外,由于笔者用的是Sony无反相机,内置的Timelapse apps已有不同模式可供选用,包括常用的日落、日出、云;或自订。非常方便及简单,也不用快门线。


(Google Pics)


6. 至于快门时间,完全取决于现场环境;间隔时间要长过快门时间。


7. 最后,确保电池及记忆卡有足够的容量。


拍摄延时的心得:



1.由于我们是把数量可观的照片变成影片,有一些核心概念必须知道。基本上,24张相片才变成一秒影片,这就是24fps (frame per second)。简单拍10秒,已经要240张相片。如果拍天空,拍10秒延时要20分钟。如果拍日落,10秒延时要40分钟。这视乎拍摄者设的间隔时间。另外还有30fps,不过30张才一秒,所需的时间便长。


2.笔者在六月开始不断拍摄延时,所学到的便是耐性。因为要有可观的效果,最短也需要20分钟,美妙的日落更可能要拍摄1至2小时以上,所以耐性很重要。不过,如果有友人一起,时间也会过得很快。另外,独处时也可以阅读。


3.现代人急进,拍摄也不例外。走马看灯地拍摄不是一种错,不过拍摄时,你可以有绝佳的机会慢下来欣赏眼前那遍景色;尤其是日落,Magic Hour 往往会带给你惊喜;动人的晚霞也往往意想不到地美。


4.其中一样最棒的事莫过于能用回其中任何一张照片。



基本延时摄影后期:



  如果用影片方法,只需要加入快播效果便可以。相片的处理则复杂得多。


  首先是批量处理照片。笔者首推Lightroom,可以一次过轻松地处理照片,先照如常一样后期一张照片,再复制其参数至所有照片,最后再一次过汇出。


  P.S. 笔者偏好用jpeg,而不是Raw,因为前者处理速度快得多。星空另计。

   


  下一步可以把所拍摄的批量照片变成延时影片。


  先确定照片的命名是流水式的;即IMG 001, IMG 002…。笔者一开始是用Panolapse。因为它简单易用。还可以加入zoom、pan、tilt及roll效果,令影片比较不单调。而代价是会少了一点画面。Panolapse还有deflicker(除闪烁)功能,把延时影片deflicker是很重要的步骤,不然影片播放时可能会不断闪烁,严重影响观感。最后汇出便可以了。Panolapse的免费版只能把影片汇出成1080p。



  较进阶的软件有LRTimelapse、Adobe Premiere Pro,Adobe Affect等。笔者现在改用Adobe Premiere Pro,虽然较难上手,但它功能较全面。它可以汇入照片或影片、加上移动效果、deflicker、以至加入音乐、浮水印、剪辑等工作一应俱全。笔者只是直接在Youtube上学习如何使用Premiere Pro。


  最后,有一些延时摄影题材比较难拍,如日落至夜晚,或晚上至日出。它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延时“圣杯”。笔者初时接触时也无从入手。


  如果想要更进阶及专业的延时拍摄,可以考虑使用自动控制线性轨道,那便不用在后期时牺牲画面加入移动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