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

 鹩歌 2015-12-17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乒乓网 2015-12-16 20:07

啪!那一声惊堂木清脆、响亮!

“上回书说到,程咬金大斧子一轮,对着杨林说,爷爷这招叫切西瓜。”——《隋唐演义》,单田芳评书。

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和田连元合称“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评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

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招呼放学后贪玩不回家的小伙伴们吃晚饭,但小伙伴们回家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坐在饭桌旁,而是快速打开收音机,选好台,等着那一声惊堂木!

以上文字用以怀念我们那美好的童年!纪念2015年3月去世的袁阔成这位评书艺术大师。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先生千古 再无来者

上回书《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序”》中,我谈了一下自己对乒乓球的理解,衷心感谢了一下湿父、教练们和乒乓网团队。

在《隋唐演义》中,程咬金赫赫有名,其绝技就是梦中学会的“三板斧”。当然,我的“三板斧”不是在梦中学会的,我打乒乓球的时间大致有12年。2014年12月,我开始跟着乒乓网教程、坛友们的切身体会、教练们的视频指导以及观看比赛视频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过一年的练习和摸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打法风格和认识。乒乓球的理论,博大精深,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此,我就把自己的一点经验体会奉献给大家。在下学识浅薄,见识不高,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我的“三板斧”的前提条件如下:

首先是,严格要求自己先跑位,即先动脚,再出手。

其次,击球动作结构要有合理性,每一个击球技术动作要经过引拍、挥拍、触球、随挥、与放松还原5个环节,身体要协调柔和,不发死力。

第三,要求自己手腕稍后曲。无论正手反手,接发球时,做到柔和有韧劲;拉球、打球和攻球,要做到身体能发上大力量,蹬转收,加上手腕稍后曲到击球时手腕恢复到与小臂大致呈一直线,甚至可以略微上翘或者下压的爆发力。

对于业余打球的我们,化繁为简,越是复杂的事情越是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去化解,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详细地讨论一下自己的体会---化繁为简“三板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三板斧祖师爷

“三板斧”化繁为简第一式:切西瓜!

搓球、摆短、劈长、削球,都像切西瓜一样,这种切就是摩擦球。与对方球友开始比赛,无论什么样旋转的来球,切下去!

记得有个坛友说过:一摩遮百丑!接发球时,手腕稍后曲,柔和还要有韧劲地切球,这样做,回球的旋转强,稳定性高,容易控制弧线和落点。

发力方向:正手往前往下往左,反手往前往下往右。

比如,我用反手搓球,接球友的发球,手腕后曲一些,接触球时,板型由稍立渐平,向右前下方如果猛烈送出去,到结尾时有个小小制动,感觉球落对方球台再弹起时,有个突然的猛烈地弹跳变化,在自己球台这边看过去,球的轮廓模糊不清,在急速地晃动跳跃,这种旋转强烈的球,一接触到对方球板,就沿着胶皮滚回到台面上去了;水平高一些业余的球友也会经常回搓下网,或者碰不到球,跳走了,因为回球的旋转和球速超出了对方的估计。还可以越搓越转,结合不转,左右、长短的回球,一般的业余球友,第一板斧也能解决战斗。

如果你加力切回去的球,业余球友想拉弧圈球,成功率在30%以下;另一方面,自己可以有90%的把握,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住回球的旋转、长短和方向的话,恭喜你!第一板斧练成了。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美女球友,何时做客乒乓网?当我们的形象大使吧!

“三板斧”化繁为简第二式:顶瓜瓜!

就是推、挡、拨和快带要过关。

业余选手推挡,经常往前上方发力较多,有的球友一推挡,球板按照45度左右的线路往上多了一点,我的经验是往前多一点,一般情况,球板往前移动距离约10-30厘米左右即可。

推拨和横拨请参照湿父教学视频,请记住手腕的发力后曲再恢复到与小臂大致成一直线,非常重要。

快带技术,当来球在上升期时,拍面略前倾,球拍高于来球,击球中上部,腰、髋的转动为主,手臂迎前,手腕保持相对稳定。因为对方这一板进攻,后续一般还会有连续进攻,控制好路线落点,不用发力击球。业余选手,连续高质量进攻三板的很少,只要挡得住三板进攻,这个球可以说你是赢家了。

如果用第二式“顶瓜瓜”回球法,可以有较大把握,能够对回球加力、减力、长短和方向四种变化的话,恭喜你!第二板斧练成了。

实战中争取一击奏效,对于水平高的业余选手,你能顶住对方三板进攻,基本上能拿下这一分。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哪个是黄晓明?哪个是曾志伟?谁能分得清?

“三板斧”化繁为简第三式:爆西瓜!

就是挑打,打上旋,打侧旋,打高球,拉弧圈球要过关。

1 挑打:注意上旋板型稍前倾、下旋板型稍后仰和不转板型稍立的区别,身体大胆往前迎球,随后前臂和手腕以往前发力为主,往上发力为辅。

2 打上旋:上旋球的特点是速度快,旋转强。不用发大力回接,加一点摩擦,不要向上摩擦过多,向前为主。手腕的力量要使出来,不能用蛮力,用巧劲。

3 打侧旋:打的时候拍形一定要固定,击球中上部,一般要主动向前向下发力,用力量破坏旋转。

根据来球是左侧旋或是右侧旋,控制好向左或向右的力量。

对于侧旋长球,用拍型对付旋转,向前用力。

4 打高球:

A 在扣杀时要有预判断,要看准放高球时对方的板形和意图。

B 有的高球质量很高,旋转强,变向大,一定要在球弹起的早期击球,不然就会拐跑漏球。

C 扣杀时要注意力度,对方已在远台准备好的情况,尽量放小球、吸短来调动对手,一般是中台或偏近网的球好吸,底线附近的难度大。

D马龙打高球,一个动作是打完上一板后,往后撤,再上步继续打下一板。

E 打完一板后,把拍子顺势还原到腹前有个停顿(这个停顿非常很重要),然后再重新引拍到身体右侧,如果回球这时到反手位了,自然就顺势反手来打,或者移动步伐,还是正手打,相当于两手准备,两手都要硬。

5 拉前冲弧圈球和加转弧圈球,参照湿父教学视频和袁义兴教练教学视频。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小嘉嘉宝

实战小经验

1 打球时适当发一点力,如立定跳远和急行跳远比较,肯定急行跳远速度快,力量大,跳得远。

2 发力时,身体要协调柔和,不发死力,打完这一板,还要准备下一板,不能马虎大意。

3 蹬转收和引拍、挥拍、触球、随挥、与放松还原5个环节,身体要协调一致,舒展大方,动作优美。

4 击球准备时,手腕稍后曲,击球时手腕恢复到与小臂大致呈一直线,针对向上或向下挥拍,甚至可以加上略微上翘或下压手腕的爆发力。这个手腕动作由两部分运动构成,第一个方向是由后往前,第二个方向是,动作向上挥拍时,手腕由下压往上,整体动作向下挥拍时,手腕由上翘往下。

5 马琳说过,接发球只按照判断上旋和下旋来处理,就是化繁为简。如果下旋来球,一板搓尽可能转一些,挑打、拉弧圈球或者打下旋就要以刚克柔,以力克柔。上旋来球,一板劈长或者削球,要尽可能回得转,以柔克刚,进攻的话,就是以暴制暴。

6 发球多变化,发球就是为了抢攻。自己总结了16种发球,旋转包括不转、一般下旋、一般上旋、急下旋长球、急上旋长球和左侧上下旋、右侧上下旋,落点包括对方反手位,正手位,中间位,长短变化,方式包括正手、反手、下蹲、逆旋转、正手拍子背面的急长奔球。为了锻炼自己的发球技术,我是每种球只发一次,发完一轮,从头再来。所以一般水平的业余球友,大概吃一半发球,自己也觉得发球花里胡哨的,但是想想,实战中不练习,实战中担心失误,什么时候才敢用呢,发吧,大家一起发吧,大胆滴发。

7 多往前发力击球,往上或下为辅。

8 多学习马龙,接发球,柔和有韧劲;发球,变化多端,积极抢攻;拉球,暴力,身体发大力量加上手腕爆发力;连续攻,力量为辅,落点为主;防守,稳定有绵力。

9 拉下旋,球板运行速度,要比来球下旋转动的线速度快一点,否则下网;拉上旋,要比来球上旋的线速度快一点,抵消来球旋转后,再产生一个新的旋转。

搓球对付下旋球,要比来球下旋的线速度快一点,抵消来球旋转后,再产生一个新的旋转。

10 击球手的肘部,大致相当于坐标系原点位置,要定好位,不是固定在空间一点不动,是尽量少动,不要偏移距离太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嘉嘉宝的乒乓之路---三板斧

国球再辉煌

练球体会

很多坛友觉得打乒乓球难,进步慢,原因大致有五种。

一,我们身边很少有专业的教练亲自指点,动作不规范。

二,打乒乓球是熟练工种,但是我们广大爱好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像专业队那种每天练习10个8个小时,不容易做到,湿父也说过,“看完我的视频就成为高手了?那是不行的”。基本动作掌握了,原理懂了,就得多练,熟能生巧。

三,打球时没有认真思考、不深悟,没有及时总结刚才回球成功的地方,和打球失误后失败的原因。

四,比赛所要对付的往往是下旋球,或者说是从打下旋球开始。而我们在平时练球,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往往是从上旋球开始。这样一来就使我们许多打乒乓球的人,陷入不知所措的茫然误区。实战中,下旋球没有处理好,就失误了;或者控制不好易冒高,被对手直接进攻,让自己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境地,也就是说没有打到自己擅长的弧圈球和相持对拉、对攻环节,已经丢分了。比赛完,自己感觉有力使不出,有劲用不上,往往一句总结:今天没有发挥好。所以建议先练搓球,搓球好了,控球能力就强了,对称一下,反过来往上,就是拉球了。所以了解一下乒乓球动作的对称性很重要,建议坛友们试试,哪些基本动作是对称的呢?这些对称的动作,不仅有上下对称的,还有左右对称的。

五,技术种类要求多,没有看家本领。

扭拉技术、滑板技术、侧旋弧圈球、侧切技术和逆旋转发球等,我建议不用耗费很多时间去练习,为了练习手感,平时玩一下即可,比赛时自己偶尔也能打出来,用出来,那是灵感闪现,对于大多数业余球友,重复性和稳定性不会太高。

摘自网友---以前我对各种技术感觉新鲜,都想学一下,不“精”、不“专”,无“一招鲜”,缺“杀手锏”。

有人统计过,在比赛时,80%的时间内,只有20%的技术使用率,很多的技术往往在一场球赛中,只有一两次使用机会,有的甚至根本用不上。而练这些技术可能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认识一个球友,得过地区冠军,其球技简单,攻、挡、搓,就这么几下,但得心应手,非常熟练,非常顶用,一上赛场就打得对手人仰马翻。

非常抱歉,才疏学浅,导致难产!

请大家批评指正!

技术文章,先写这么多吧,后面我会把自己的打球经历慢慢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乒乓网---嘉嘉宝

2015年12月1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