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酒人生】:一百首诗词 (下)

 爱雅阁 2015-12-17
关于【诗酒人生】共分六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诗词的“意”和“境”的美学理论;【诗酒人生】共计收集了一百首诗词,向大家重点介绍了诗词的创作过程和诗人的思想品德。
在唐宋,词是可以唱的,词人参加酒宴,听着歌,心里感动而作词,这词再于下次宴会中被唱,周而复始,很有意思。有时候,词人赴宴,听的正是自己的作品。这宴会大抵有两种:一种是文人雅士坚的集会,有官妓、家妓歌舞助兴;一种是离别的集会,通常奏着哀歌。唐宋文人大抵是官场中人,有时调动,住在驿馆里也会碰到一些“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喝个酒,听个歌,第二天又要各奔前程,那晚上的寂寞就难排遣了,听到落雨、更鼓、城里的钟声都会断肠,写入词作中,下次又是听在别人耳中的断肠曲。 先谈离别酒。宋朝词人谢逸有如下的作品:
【柳梢青】
香肩轻拍,尊前忍听,一声将息。昨夜浓欢,今朝别酒,明日行客。
后回来则须来,便去也,如何去得?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
谢逸,字无逸。这恐怕是自我解嘲的吧!因为他屡举不第,仕途无缘,以诗文自娱,表面上有逸气,实则心里不逸,也所以才有“便去也,如何去得?”之叹。“尊前忍听”,其实也就是不忍听。就艺术层面,用昨夜浓欢、今朝别酒、明日行客,以短短的时间推移描述离别三部曲,呼应下阕的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情景俱深,也层迭而来,别具美感。
前面曾提过离别曲,最有名的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人研究唐宋的唱法,提到有迭唱,所以常听到“阳关三迭”、“阳关四迭”,而根据苏东坡所称,迭唱法,是第二、三、四句各唱两次,因此真正唱时,第四句是“劝君更进一杯酒”,唐白居易就已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阳关第四声就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这种种,和我们欣赏词作无关,反正一提到阳关曲,大家都知道愁已断。
【一剪梅】
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
这是宋朝词人刘仙伦的作品。古人送别有解衣带相赠的习俗,而送别之后,一个独立小楼眺望,一人孤寂马背上回首,所以词人写道“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而这销魂,源自听了阳关曲的第四声“劝君更进一杯酒”,也是因为喝了离别的断肠酒。
词人是性情中人,有时在离别的酒席上,竟不是因为要和友人分手而哀伤,而是把一番情思放在席上歌女、舞女身上,等到曲终人散,才发现自己舍不得分离的竟是刚结识的歌女、舞女。
宋朝词人韩玉就有如下的作品:
【减字木兰花】
香檀素手,缓理新词来伴酒。音调凄凉,便是无情也断肠。
莫歌杨柳,记得渭城朝雨后,客路茫茫,几度东风春草长。
这是即席赠给歌女的作品,和苏东坡作“贺新凉”给官妓秀兰的情景如出一辙,只是韩玉用上了情,字里行间也透了出来。由阳关曲到渭城、柳色,也都是别离的意思,长亭、短亭一路行去,离别酒越喝越多,歌越听越伤心,总是莫可奈何。宋朝另一词人洪恬也有类似的作品:
【长相思】
柳青青、酒清清,两脚涔涔忆渭城,一尊和泪倾。
山青青、水清清,水阔山重不计程,愁堆长短亭。
贺铸、贺方回是宋朝另一名家,他写过“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当时是很有名的,大家称他为“贺梅子”。而他文武全才,有英气却长得丑,大家也叫他“贺鬼头”。黄庭坚在秦少游死后,写过“解作江南断肠句,如今只有贺方回”的句子,认为当时贺方回是写愁情的第一好手。贺方回也有关于阳关一曲断人魂的作品:
【采桑子】
东亭南馆逢迎地,几醉红裙,凄怨临分,四迭阳关忍泪闻。
谁怜今夜蓬窗雨,何处渔村?酒冷灯昏,不许愁人不断魂。
听雨是唐宋以来诗人、词人描述寂寞的手法之一,喝完离别宴会的酒之后,再于客舍、画船听雨,心情更见寂寥了。在这“采桑子”作品中,看到“几醉红裙”的字眼时,可不要误会贺铸、贺方回也是轻薄浪荡子,其实,他是两宋词人中,和苏东坡一样,在诗词中表现对亡妻深挚情感的。苏东坡有“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的悼亡妻作品,贺方回也有类似的佳作。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露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楼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阊门,是指苏州城的西门。苏东坡“江城子”作于王夫人死了十年之后,贺方回的这个作品应是在夫人过世不久之后即作,所以有“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之叹。而贺方回因个性刚直,官途不顺,一直都是别人的僚属,经济不是很好,他的其它作品也描述过太太灯下忙补衣的情景,如今伴侣死去,才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哀愁。贺方回自题这作品名为“半死桐”,可能是因为一株半生不死的梧桐而触景生情。
梧桐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略带悲哀的树。据说,梧桐第一片叶子总在立秋当天落下,所以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句子。而梧桐一枝生十二叶,一边六叶,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生十三叶,由下往上数,看看最小一叶排在哪里,就知道当年是闰几月。
比较凄美的说法,还包括凤凰向来只栖息在梧桐树上,其它地方是不停留驻足的,以比喻感情之坚真,让文人产生许多遐想。反过来看,梧桐平常不也很寂寞?唐诗人杜甫的名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是描述凤凰的执着。
而梧桐的木质听说能制琴,琴音特别悲哀。汉朝枚乘就写过“龙门有桐,其根半死半生,所以制琴,声音为天下至悲”。贺方回以“半死桐”为悼亡妻之题,应该有所本。唐朝诗人李峤替人写挽歌,也有“琴哀半死桐”的句子,孟郊则称“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梧桐不制琴,光是伫立空院,风吹雨打的声音就以让人凄迷,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就描述这情境。 贺方回的“听觉”,在词作中特别敏锐。
【菩萨蛮】
厌厌别酒商歌送,萧萧凉叶秋声动,小泊画桥东,孤舟月满蓬。
高城遮短梦,衾藉余香拥。多谢五更风,犹闻城里钟。
古时夜晚分五更,每更再分五点,闻五更钟,则天已快白,隐喻一夜愁情未眠,贺方回用“多谢五更风”,显得凄凉。而他的其它作品也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以及“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的句子,场景类似,心情想必也类似。总之,这就像宋朝另一词人韩琦所言:“如年长昼难过,入夜更销魂。半窗淡月,三声鸣鼓,一个愁人。”白天已难过,入夜更销魂,是词人的共同心境。除了离别酒,平常聚会也是可以听到哀歌。而这歌未必就哀,完全是心情使然。
【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金觥是指酒器,持酒听歌,歌不哀而心哀,自是容易醉酒。这是欧阳修的作品,参照他另一名句“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诉衷情),应该可以理解,他有时对歌女的描述是深情而贴切的。颦是皱眉头的意思,欲笑还颦能断人肠,想必是有酒的催化,词人饮酒听歌观美人,极声色之欲,却不如一般人沉溺,总是以文学创作来提振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这些诗人、词人大多数同时也是当朝重臣的原因。
不过,有时词人在酒席中还是会听到一些哀歌。例如先前提过“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这“湘江曲”就是哀歌。先前也提过,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三人感情深厚。有一年舜南巡死于苍格,葬于九疑,娥皇、女英正走到洞庭湖畔的湘江旁,两人痛哭,泪水滴在竹上成斑痕点点,当地人称为“湘妃竹”,两人稍后投湘江自尽,成为湘江之神,魂魄也化为“水仙花”。 唐朝诗人刘梦得写过“潇湘神”两首: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湘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二水汇于湖南零陵,所以潇湘是不可分的,在诗词中,所有的深情、思念,都可以用潇湘两字来表达、隐喻,用这故事谱成的“湘江曲”,自然是美极而哀,现在是听不着了,想当年一定让不少文人为之泣下,愁酒也不知多喝了几杯。
【更漏子】
梦期疏,书约误,肠断夜窗风雨。灯晕冷,漏声遥,酒消愁未消。
想天涯,芳草碧,人与芳春俱客。凭杜宇,向江城,好啼两三声。
这是宋朝词人王大简的作品。“灯晕冷,漏声遥”讲的是夜伴孤灯又闻更漏的哀凄情景,此时酒已醒,新愁又来,自然是愁未消。
【更漏子】
梦期疏,书约误,肠断夜窗风雨。灯晕冷,漏声遥,酒消愁未消。
想天涯,芳草碧,人与芳春俱客。凭杜宇,向江城,好啼两三声。
这是宋朝词人王大简的作品。“灯晕冷,漏声遥”讲的是夜伴孤灯又闻更漏的哀凄情景,此时酒已醒,新愁又来,自然是愁未消。 “杜宇”指“杜鹃鸟”。据说,杜宇是古时蜀国的君主,又称“望帝”,唐诗“望帝春心托杜鹃”就指杜宇的故事。望帝很受蜀人的爱戴,有一年春天二月,杜宇归隐,把王位传给宰相开明,当时正是鹃鸟啼叫的时候,蜀人很怀念他,便把鹃鸟称为“杜宇”,诗词中的“蜀鸟”也指杜鹃鸟。不过另一种说法却不一样,指称杜宇私通宰相开明的妻子,后来自己觉得惭愧而死去,灵魂化为鹃鸟,所以鹃鸟被称为“杜宇”或“杜鹃”。宋朝寇准写过“杜鹃啼处血成花”,听说杜宇鸟哀泣成血,化成的也就是杜鹃花。
杜鹃鸟口大尾长,叫声凄厉,而且是向着北方啼叫,听说每一声都像在叫“不如归去”,容易让游子起了乡思,所以这鸟又称“子规”。不论称“杜宇”、“杜鹃”或“子规”,在中国文人眼中,都是哀思,尤其客居他乡,夜半闻子规,更是心里泣血。
【月当窗】
看朱成碧,曾醉梅花侧。相遇匆匆相别,又争似,不相识。
南北。几时重见得?最苦子规啼处,一片月,当窗白。
这是宋朝词人张辑的作品。会“看朱成碧”,自然是醉了。醉而客居观月,月夜又闻子规啼,难怪文人称此“最苦”。子规啼声凄厉,听说也有泣血而死的,更让文人为之倾倒。另一词人王质写了一首专门描述子规啼的作品:
【闻杜鹃】
眼将穿,肠欲裂,声声似向春风说。春色飘零,自是人间客。
不成泪,都成血,暮暮朝朝何曾歇?叫彻斜阳,又见空山月。
历来关于杜宇、杜鹃、子规的文字很多,大抵都是哀声,有点像砧上捣制冬衣的声音,都会让游子兴起返乡不得的愁思。文人喝酒,有人听到的是这种哀声,有人听到的是丝竹声,而丝竹声未必都是悦耳的,其中也有很多酒后的哀声。
【一剪梅】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照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这是南宋词人汪元量被元兵俘往北方的作品。胡笳这种乐器的声音也是哀怨的,塞外的胡笳声和歌楼上的胡笳声在想象中交错,也就想起南边故国远方的人。琵琶这乐器奏出的也是怨曲,妳急捻、缓捻也没用,反正尽是愁思。
寄梅花是典故,把江南春色托梅花寄给远方之人。可是寄了梅花之后,你或许有了春色就不回来;不寄梅花又怕你太过寂寞,真不知如何是好。“欲寄梅花,莫寄梅花”,有点元朝姚燧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心千万难。”的味道。
琵琶能奏哀曲,听歌的人未必弄坏心情,但看所持的心意如何,像欧阳修这样的大家、这样的醉翁,持酒听歌,自然会有不同的作品。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团燕月照窗纱,楼上胡笳,塞上胡笳。
玉人劝我酌流霞。急捻琵琶,缓捻琵琶。一从别后各天涯,欲寄梅花,莫寄梅花。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重人。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六么”是琵琶曲名。白居易“琵琶行”写道:“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欧阳修在“六么催拍盏频传”之中,还能“白发戴花君莫笑”,还能有“人生何处似尊前”之叹,就是另一种胸襟和气度,不能只视为“及时行乐”。 自号“山谷老人”的“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也有和欧阳修类似的心境:
【鹧鸪天】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
身健在,且加餐,无情歌杯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黄庭坚的“付与时人冷眼看”,比欧阳修的“白发戴花君莫笑”多了几许的不称意,意境上略差,不纯粹是心甘情愿的自在,已经多了几分狂态。
【清平乐】
今朝欲去,忽有留人处。说与江头杨柳树,系我扁舟且住。
十分酒与诗肠,难禁冷落秋光。供取春风一笑,狂夫到老犹狂。
这是和欧、黄同为宋朝词人的戴复古作品。戴复古的狂态自露,和黄庭坚略有不同,大抵更为率直。例如,戴复古还有这样的作品:
【西江月】
宿酒才醒又醉,春窗欲雨还晴。柳边花底听莺声,白发莫教临晚镜。
过隙光阴易去,浮云富贵难凭。但将一笑对公卿,我是无名百姓。
诗人词人离不开酒席,入耳的声音也能化成各种愁绪,而这都是仰赖酒来催化,有如陆游、陆放翁的“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也有如晏几道、晏小山的“午醉西桥夕未醒,雨花凄断不堪听”,情境不一。宋朝另一词人晁冲之看尽了柳堤离别,也不禁问了一句:“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也因此发出“把酒劝君,闲愁莫听,留取笙歌住”的期待。如何由悲入淡,需要一些本事。
【醉乡春】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半破瘿瓢共舀。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这是秦观秦少游的作品。有一天他醉在一个老书生家,当地有海棠桥,到处都开有海棠花,第二天早上被鸟叫声惊醒,发现一片春色大好,此时再投醉乡也无妨。“唤起”是一种鸟的名称,又称“春唤”、“报春鸟”,最常于春天的早上鸣叫。醉酒之后被报春鸟唤醒,即使前一晚闻胡笳、琵琶、羌笛,哪怕是空阶夜雨、子规夜啼,这时看到海棠花开的春色,心情自然大好。
社瓮是春社酿酒的瓮子,因为心情好,这酒在词人眼中也“酿成微笑”,可爱至极。直至再醉,只要倒在床上,也可以自以为醉乡广大,相形之下,人间未免太小了。
秦少游的作品少有这股的人生趣味,也许换一个场景,这“唤起”的鸟鸣就不一样了。例如唐人金昌绪写:“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黄莺的叫声惊醒我的梦,我在梦中无法到辽西和郎君会面,难道不该打起它们,让我继续作梦吗?
【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这是宋朝无名氏的作品,虽然没酒,内容相当清新,手法也很特殊,怨而不哀。词人自己睡不着,半夜听着孤雁的叫声,深怕这雁子飞过情人家也扰乱对方思念自己的情绪,只好仔细叮咛,到了那个塔、那个城、那个桥、那个楼,一定要轻轻、静静,不要吵到她,因为她一定也是睡不着而专心想念着我。
同是鸟鸣。听在文人耳中就是不同,看来是心情的不同。诗人、词人饮酒闻声,其实是未闻,完全还只是停留在酒和心情的层面。因此一代名将岳飞也不免在他“满江红”之外的词作中哀叹:“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如此心境,只好再喝一杯吧?
第六章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宋朝女词人不乏才气纵横、不让须眉者,例如李清照就是大家熟悉的。她的作品历来都很受注意,而且普遍为大众所喜爱,算得上是雅俗共赏。提起宋朝有名的词人,很少不提到李清照的。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父母都系出名门,她嫁给赵明诚,也是颇具才气的读书人,夫妻俩人婚姻生活极为甜蜜,也流传很多佳话。赵明诚考证金石书画,作“金石录”流传,得力于李清照的帮忙很多。赵明诚于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又活了廿六年,约七十三岁才过世。期间,有一种说法是她曾经改嫁,但历来争辩很多,和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也没有什么相关。
比李清照略早廿年出生的朱淑真,向来被视为宋朝另一重要的女词人,有些时候,朱淑真是和李清照并提的。朱淑真的命运坎坷,虽然家世也不错,嫁的丈夫却是市井中人,不曾有过赵明诚、李清照那段的神仙生活。朱淑真的丈夫也早死,她搬回娘家居住,也有说法指出她曾经改嫁,而第二任丈夫虽然中举入官,后来却依附叛党,朱淑真不齿丈夫的为人,干脆寄居在尼姑庵中,后来投钱塘江自尽,不过四十三岁而已。
朱淑真的一生如此沧桑,难怪自号幽栖居士,也编了自己的作品集名为“断肠词”。在娘家寄居期间,每到春天,她就降下帏幕打坐,别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她竟回答:“我不忍见春光也。”让人鼻酸。 不论是朱淑真、李清照,在她们的作品里也还是有酒,有闲愁的酒、有相思的酒、有豪迈的酒。不管她们当时是真喝、假喝,酒字、酒意从女词人手中宣泄,意境和男性词人究竟有些不同。
而男词人在酒宴与歌舞女郎交游,有些人竟至迷恋,主要是这些歌舞女郎也有少数是颇具才情的,就连皇帝后宫的佳丽,写起词来也不乏佳作。她们这类女词人作品中的酒,又和朱淑真、李清照的酒不同,届时可以分别品味。 在进入女词人酒的世界之前,这里要先介绍另一个女作家唐婉,她也是故事“钗头凤”的女主角。有人称她为唐琬。
唐婉是宋朝大词人陆游、陆放翁的表妹。根据记载,她嫁给陆游时,两人吟诗作对,相当恩爱,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逼得两人只好离婚。两人分手之后,陆游还偷偷在外安置唐婉,不时会面,不料消息被陆游的母亲知道,两人只好黯然断绝关系。陆游后来再娶,唐婉也嫁给一个名叫赵士程的名士。 过了几年,有一天陆游到禹迹寺附近的沈氏庭园游春,碰到了赵士程、唐婉夫妇,唐婉很大方介绍陆游给赵士程认识,赵士程也坦然以对,还置了酒席宴请陆游。陆游酒后相当感伤,就在沈园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见状,也十分难过。根据记载,她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至于是当场和,还是事后瞒着赵士程而作,就不得而知了。唐婉的作品如下: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黄滕酒,是当时官方酿的酒,也称黄封酒。一杯别后重逢的酒,迸出两首感人的作品;一段凄凉幽怨的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陆游初作“钗头凤”才三十多岁,四十年后再游沈园,沈园已换了主人,唐婉也已死去,他仍对前妻念念不忘,再题了一首作品于墙壁上,其中有“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等悲伤的句子。七十五岁时,他又有怀念沈园、怀念唐婉的诗作。
八十一岁时,他还写了“夜梦游沈氏园”的绝句,一生情结纠葛,到老仍不得解,痴情已极。苏东坡曾写过一种名为“姑恶”的鸟,他批注指出,这是一种水鸟,相传是媳妇被姑(婆婆)虐待而死所化生的,啼声有如“姑恶”。而陆游也有夏夜舟中闻姑恶有感而发的作品,一般也是认为暗伤心唐婉的遭遇。不过,陆游的母亲为何不满唐婉,这倒是个谜,或许唐婉未必没错。例如,陆游和唐婉自小熟识,情投意合,又加上各自文采风流,可设想初婚就十分缠绵,或许唐婉没注意到侍奉婆家的种种礼节也说不定,不能全怪陆游的母亲。
比起陆游和唐婉的遭遇,赵明诚和李易安的境遇让人称羡。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指制成兽形的香炉。疏影、暗香通常用于描述梅花,但此处是秋天、西风,把菊东篱下,暗香指的是菊花之香,也有前面香料之香。
这是李清照的作品。“东篱把酒黄昏后”,显示女词人在丈夫远行时,也偶尔在花间饮起愁酒,相思是很寂寥的,乃至人比黄花还瘦。赵明诚和李清照共度很多好时光,但是他也常外出为他自己研究的金石之学找资料,甚至两人在北宋末期也曾遭遇靖康之难、金人南侵的国难,战乱中毕竟有夫妻分离的相思之苦。不过,比起后来赵明诚死后李清照独居的悲哀,这作品表达的应该还属于闲愁的一种,只是美感十足,成为名作。
听说,赵明诚接到李清照寄来的这首作品,非常欣赏,却也有些不服气,自己就苦思了三天,也做了五十几首词,然后把李清照的这首作品混入其中,一起拿给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了好一阵子之后,说:“其中最好的只是三句。”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只好服气李清照的才华,却也以李清照为荣。
李清照的女性婉约,表现的酒意也婉约,常常是睹物思情,见花起意。下面两首曲牌都是“如梦令”,意境略有不同: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一首作品是回忆年少游乐的情景,自题“酒兴”,虽言沉醉,当不至于,而文中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很美的画面,连一点点闲愁也找不着。
第二首作品则是丈夫不在身边的思情,“浓睡不消残酒”,就有了挥不去的愁绪。酒醒之后,问着卷帘的婢女,院子里的海棠花如何?对方不经心回答,但是我想,一夜风雨,应该是红花少了,绿叶相形肥大了吧?这种非常女性化的闲愁,非李清照写不来。
而李清照之所以成为大家,是她的愁、酒自如,不局限于对花对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春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沉水,也是香料名,指沉水香。“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讲的是明明白白的乡情,“香消酒未消”,讲的则是乡愁未消。李清照也曾经历国家的战乱,词人的乡愁,其实也是感时之作,不完全是儿女私情,在北宋末期和南宋的其它词人作品中,是常见的题材。
【蝶恋花】
永夜厌厌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长安,在中国文学中有思故国的隐喻,李清照是一代词人,“空梦长安”自然也有归不得家乡之叹,这作品应该写于她南迁避难之后,也可能同时是赵明诚死后,国仇加上思念丈夫,格外凄婉。而这首作品的内容,表面上伤春、惜春,写到“醉莫插花花莫笑”时,已有不得已的悲哀,如果真有黍离之叹,她的胸怀一如文字,也是不让须眉。
女词人写酒,可以是男人般的豪迈,通常却是多了一些温柔,像李清照最有名的作品“声声慢”虽然与酒分不开,但是饮的是薄酒、淡酒,愁怀尽是女性的幽怨,是至情的表现。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正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声声慢”写尽了百般无聊,却一字一句平铺直叙,起首的迭字更脍炙人口。有些词评家考据认为这是无名氏的作品,不过,大抵还是以为这是李清照的力作,而且是千古佳作,朱淑真也有“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类似的笔法。“独自怎生得黑”可能是当时的白话,“黑”字有人解释是指黑夜。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读在酒徒口中,真正是大有意思。淡酒已不如我意,三杯两盏又只是浅酌,怎么敌得过晚来风急?早知如此,喝些烈酒、多喝些酒,醉了也不必体受这无聊、寂寞与悲哀了。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李清照很多好作品出现的时代可能是赵明诚死了以后。她不像苏东坡、贺方回有直接悼念亡妻的作品,反而以一种深刻的无奈表现对伴侣的怀念。“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说是女人特有的哀思也好,总是深情款款的另一极致,而这情,还是来自酒后更浓,到最后就像很多男性诗人、词人,只好以酒浇情、以酒浇愁了。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团茶,是当时名贵的贡茶,上有龙凤的图样,又称龙凤团。王粲写过“登楼赋”,他字仲宣,所以称仲宣怀远,此处讲独自登楼遥望远人的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这已是酒国常客、醉乡游子之语,想象不出是出于女子之口。大家以为李清照的词美,她的凄苦、她的真性情,才是应该关照的另一领域,虽不似朱淑真的断肠,情境已相当。
【阿那曲】
梦回酒醒春愁却,宝鸭烟销香未歇。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
这是朱淑真的作品。“宝鸭”指鸭形的香炉。整个气氛,和李清照不是很类似吗?有烟、有香、有景、有愁,更重要的,这两位女词人都有酒。
朱淑真的境遇,先前已略提过。她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一度还不忍见春光,而由部分作品看,她还是思人、惜春总总闲愁,可见女词人的感情世界未必这么单纯。
【江城子】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对着酒杯,想起以前在一起的总总欢乐,如今却是见一面也很困难。女词人心里想念谁,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从字里行间,总是应该有个“万般千种、相怜相惜”的心上人吧?
【蝶恋花】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朱淑真一度不忍见春光,如今是“把酒送春春不语”,创作的年代和心境又是难查考的。不过,男性词人虽然多有惜春之作,如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朱淑真则是幽然送春。心境已老,春天留不留下来又何妨?也难怪所作称为断肠词。
宋朝还有一些女词人,作品流传不多,却有浓郁的酒意,其中包括章文虎的妻子刘彤。
【临江仙】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年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如果不考虑作者的女性角色,放在宋词选本当中,这无疑也是佳作。男性词人描绘女性心里很有细致深刻处,女性词人自己作品中,偶尔反而有几丝男人的豪气。文中“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千日酒是可以一醉千日的酒,如果可以一醉千日,自然就不担心肠断了,千日之后再喝一杯,一杯再一杯,永远没有肠断的问题。
南宋有一位吴秀才,他女儿自幼聪慧,能作诗词,只因家贫,被富家子弟强掳,有人告她与人奸淫,因而入狱,后来官员命她即席创作,满座皆惊服于她的才华,她也被释放了,因为才名远播,后来有幸嫁给名门之后为妾,改名吴淑姬。她这作品如下:
【长相思令】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这是即席咏梅的作品,其中“醉眼开、睡眼开”来得轻松有韵味,不输名家。宋朝有一些宫女也能作词,不乏佳作。
【望江南】
今夜永,说剑引杯长。坐拥地炉生石炭,灯前细雨好烧香,呵手理丝簧。
君且住,烂醉又何妨。别后相思天万里,江南江北永相忘,真个断人肠。
这是南宋宫人吴昭淑赠当时词人汪元量的作品,她被元兵掳到北方,汪元量获释回南方。“说剑引杯长”大有煮酒论剑的豪气,而念及别后相思之苦,突来一句“烂醉又何妨”更见男儿本色。酒国本就有女英豪,真是不可小看。不过,酒而断肠,不管男男女女,总是逃脱不了。对一些词人而言,这莫非是宿命?
南宋有个军妓严蕊,曾经写了一首带酒的小词,改变了她的命运,故事很悲惨。
严蕊多才多艺,在今浙江省为军妓,当时知府名叫唐与正,曾要她在酒宴中即席针对白色、红色桃花作词,她当场作写了一曲“如梦令”,内容如下: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武陵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在,这里呼应桃花。唐与正和席间文人雅士对严蕊的才情都很惊讶,唐与正也很看重她。
后来,宋朝有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唐与正与军妓乱来,着手调查,下令把严蕊关进牢里,几次开庭讯问,虽然谈不上严刑烤打,却也杖责过几次,严蕊始终不肯承认和唐与正有不正常的关系,唐与正因此没事,严蕊也一直被关在牢里。
紧接着在当地当知府的是岳飞的儿子岳霖,他也重审这个案子,因为可怜严蕊的遭遇,当庭要她作词来替自己辩白,严蕊就在堂上写出以下的作品: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词里面还是不提她和唐与正的关系,只强调自己不是爱风尘生活,只是命运使然,就像百花由春神东君做主开落一般。文末“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讲得凄凉,岳霖也释放她,命她从良。
就这样,写了一句和酒稍征有关的“人在武陵微醉”,先让自己备受宠爱,再因此惹来灾祸,又引起朱熹和岳霖这般的历史人物注意,真是始料未及。
宋朝也另有一位名妓聂胜琼,因为作了一首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得到很好的归宿。
据说,聂胜琼是长安城内的名妓,能歌能曲,很被注意。有一位礼部的官员李之问到长安办事,和聂胜琼两情相悦,后来要返乡时,聂胜琼在莲花楼设宴饯行,即席唱了一曲,讲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李之问听了很感动,又留下来陪她。
一个月后,李之问不得不离开,聂胜琼在他走了以后作了一首词,请人赶在路上送给李之问:
【鹧鸪天】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长安城内有个凤凰阙,常用“凤城”代表长安或京城。“人人”,就好像现在很亲昵讲“心上人儿”。送别一程又一程,第五程表示送得很远。
李之问收到词,很谨慎地收好,没想到回家后,还是被太太发现了。李太太问道这是谁的作品,李之问据实以告,原本家庭要起风波,却因为李太太很欣赏聂胜琼的才情,而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李太太知道自己先生很喜欢聂胜琼,于是动用私房钱,派人到长安把聂胜琼赎回来,让她嫁给李之问为妾。而聂胜琼到了李家,对李太太也很恭顺,传为佳话。
严蕊、聂胜琼这样的歌妓身分,自然无法和李清照、朱淑真相比,才情可能也略逊一筹,但是因作词而改变一生,词作又和酒略微沾上边,在结束本书满篇醉话时,正好品味这两个故事,或许可以用来下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