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语典故探源(66)

 智者1111 2015-12-17

熟语典故探源(66

 

狗尾续貂

 

    典出《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后,将宗族子弟分封到各地为王。被司马炎分封为赵王的司马伦不甘为臣,他在封地内广结羽翼,招兵买马,终在晋惠帝执政期间形成气候。公元300年,司马伦起兵造反,攻入皇宫自立为王,并将纪年“永康”改为“始建”。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鬼斧神工

 

    典出《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

    鲁国有位木匠庆师傅,他奉鲁侯之命制作一件用来悬挂钟磬的木架,木架的两根立柱上要雕刻着龙和虎的花纹。木架完成了,两根立柱外形美观,花纹精细,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像出于鬼神之手。

    鲁侯去视察,见到这雕刻精灵的立柱后,便问庆师傅:“您用什么道术完成了这么精彩的作品啊?”庆师傅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鲁侯听他这样说,有点不大相信,又问道:“那你是怎么样制作它的?”

    庆师傅说:“首先是到山林去仔细观察,找到合适的木材。同时,心目中对木架有一个具体的形象,然后再做。加工制作时,把所有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上面,我聚精会神,心中没有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利,集中心思考虑怎么才能制作好它,心里只想着木架,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经过这样的专心致志和精雕细刻,就可以制成现在的木架了。”

    “鬼斧神工”指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经常用来形容大自然创造的美。

 

过犹不及

 

    典出《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孔子的弟子,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师,孔子弟子,复姓颛孙,字子张,陈国人。商,姓卜,名商,字子夏,卫国人。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相比较,谁的德才更出众呢?”子曰:“颛孙师呢,说话往往过分了,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卜商呢,却往往做得不够,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既然如此,那么子张(颛孙师)比子夏(卜商)强些吧?”——孔子是老师,可以直呼弟子的姓名,子贡和那两位是同学,只能称他们的字。孔子说:“过犹不及”,即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过犹不及”指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沆瀣一气

 

    典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有位应试的考生恰巧叫崔瀣。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不知是因为觉得好,还是因为两人有亲属关系,或是有其他原因,总之是把他录取了。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主考官都被尊称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崔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后来,崔瀣很快就在官府中补了个“肥缺”,其他的考生对此都议论纷纷,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本是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

    “沆瀣一气”后来就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常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含贬义。

 

 

熟语典故探源(6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