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lcqyan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40岁时终明白
2015-12-17 | 阅:  转:  |  分享 
  
40岁时终明白



十年前曾写一篇《30以后才明白》,大意是人要到30岁时才知道爱情是什么,才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自己,才懂得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而其时已入“围城”,明白这些并于事无补,而今已然“不惑”,免不得又要作些“马后炮”式的感慨。



头脑越来越清醒。十五六岁的孩子,总想摆脱大人的束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对家长的老生常谈直如反胃,之后更迈着坚定的脚步,重复着别人的错误,验证着格言的正确。性格决定命运。同样的工作,不同的人干下来真的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样的岗位,不同的人做几年,差异也是巨大的。有时候喜欢将之推给所谓“命中注定”,不知这种阿Q式的解嘲是否真的管用,不过反思一下,如果人生真能重新来过,结局不免仍有些相似,不同的性格对同样的事处理起来真的截然不同,相同的思想性格好恶脾气处理同样的事,往往要两次跳进同一条河。于是又将其归为“个性”使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因了个性的差异,终于幻化出各样五彩的人生。细节决定成败。好像年轻时对此总不以为然,可回首过往,因一件事甚至一句话而使人生转向的情况真的发生过。人生道路很漫长,紧要处只有几步,向右亦或向左?到底哪一种是正确选择?好像是参与到一场生活的赌局,不得不作出选择时,却无法诀择,唯有清醒地将后来的人生交给所谓“命运”决断,成与不成,随它去罢,尽心而已。态度决定高度。有“命”还要亲自去“运”,不“运”恐怕是永远也实现不了,“命”是“注定”的,“运”是或然的,亦是需要自身创造和参与的,所以许多时候努力跟不努力结果不一样,人生许多阶段,勤奋跟懒惰结局也不同。“命”由上帝来分配,“运”却实实在在把握在自己手中。



幻想越来越遥远。为什么会有幻想?因为觉得一切仍有创造或改变的可能;为什么幻想会破灭?因为已看到前路与幻想根本是两条路上奔跑的马车。喜欢幻想的人,要么是目标正确又执着坚定的追求者,要么是方向错误却痴迷不悟的偏执狂。年少时常幻想“将来会怎样”,几十年过去,无数个“将来”已过了,“怎样”却没到达,于是便在成功亦或失败中走向成熟。所谓成熟,就是亲手砸碎幻想的过程。往事成追忆,明天未可知,生活在继续,压力逼迫的结果只能是丢掉幻想直面现实,在忙碌中减少了思索,在奔波中丢失了幻想。幻想本就是不大靠谱的东西,因为还有童真,幻想才有寄托的条件,童真被现实击得粉碎,幻想也如少年吹出的肥皂泡,飘起来很美丽,悠然间不见了。



交友越来越选择。曾有一个时期,发现朋友的好处,想结识更多朋友,于是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组织饭局也是各色人等,主动邀请平时少交往甚至有“过节”的都来参加,一番折腾下来,终于发觉这纯粹是给自己找不自在,想融入的圈子很不适应,想弥合的目标并未达到,想拉近的距离也并没有所改变,真称得上费心劳神不落好。人生的意义,是让自己更快乐。生命有限,干嘛要陪着让自己不舒服的家伙进而让自己疙疙瘩瘩?何必在无可无不可的无知无聊无解无趣中让自己憋闷委屈加烦恼?如果无可选择,当然只好鼓起一副外交面孔应付了事,如果可以选择,真不如自得其乐更惬意。选择朋友本没什么规则,一个人眼中的“君子”或许另一个人看来仍是“小人”,所以朋友这事仍需跟着感觉走,我宁可相信真诚换真诚,淡然一些,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不必为实用主义,为着利益交换或者“有用”而结交,那算不得真朋友,朋友毕竟是用来换心的不是用来利用的,太功利了就失去了朋友的本意。



饮食越来越挑剔。不吸烟,少了一片与人交往时打发无聊的淡定潇洒;不打麻将,缺了一分吆五喝六的意气风发;不吃肉,永远享受不到大快朵颐的饕餮怡然。无所求,按说生活应该越简单,却不想吃食愈来愈挑剔,不说新闻里层出不穷的食品问题,也不说连个苹果皮要不要吃都整不明白的砖家漫天胡侃,信自己永远是对的,于是很怀念小时候亲手种植的黄瓜西红柿,更觉得如今所有动物差不多喂着同样的饲料和各样的添加剂,上桌的鸡鸭鱼肉差不多一个味儿,吃个鸡蛋也只觉得吃了个激素阁己,友尚撞一天钟球,饭菜越来越单调,来几样小咸菜倒觉得挺有滋味。小时候养成的饮食习惯,一辈子不容易改变,儿时对美味的印迹终生不灭,所以一到超市说买江米条,闺女便一脸鄙夷的神色。



感悟人生,五彩斑斓皆是故事,

品咂生活,酸甜苦辣全是趣味。



2011年11月21日





人生的意义,是让自己更快乐。

儿时感觉好吃的食物一辈子觉得好吃,青年时代感觉好听的歌一辈子觉得好听。

所谓成熟,就是亲手砸碎幻想的过程。























4









献花(0)
+1
(本文系lcqyan首藏)